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完整文本道袍皇帝

第二十六章 野史不一定真

发表时间: 2024-07-29

麻了,于冕真的是人麻了,

站在祭台上的于冕已经麻到没办法再麻了。

不是……不是,你这个皇帝怎么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

于冕对大明历史了解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但于冕对土木堡战神的赫赫战功记忆犹新。

根据于冕前世刷的短视频介绍,北伐明军出动后,和旅游团差不多,大军走走停停、到处乱逛,

不知道人还以为是明军每去一处,就被导游领去了当地的消费店,不买够东西还不让走。

等大军走到土木堡时,明军终于与蒙古人相遇了。

四十万明军遇上两万蒙古人,按理说是优势在我、此战必胜,

可谁能想到蒙古人来了波天神下凡,人均开启双倍叶问模式——一个打二十个,硬生生把明军打到溃不成军,

更绝的是,蒙古人还从乱军之中把朱祁镇活抓了。

于冕对朱祁镇的了解也只有这一点,朱祁镇是一个被蒙古人生擒的莽夫皇帝,其他的一概不知。

难不成是莽夫信了道教,对宗教的崇拜更莽吗?

居然把胜负寄希望于一介道士身上,土木堡之变那是道士能左右的吗?

于冕一个弱小无力的穿越者,拿什么去对抗蒙古人的铁骑。

之前于冕还想着自己应该能混过去,实在不行见势不妙便第一时间跑路。

如今于冕领到了一根“催命”剑,他能跑去哪?

几十万明军绝对会像护着皇帝一样,全程围绕于冕行动,于冕会成为大军万众瞩目的核心人物。

而且于冕确信蒙古人不是傻子,蒙古人打仗不会毫无章法乱打,他们一定会在战前派人调查明军情况,

届时蒙古人便会打探到明军有个随军道士,负责给整个大军祈福庇运,还抱着皇帝御赐的宝剑。

等战斗开始时,蒙古将领一定会集中战力,优先斩杀于冕。

若能抢夺对方御赐宝剑、斩杀对方护军道士,对士气的打击不比阵斩敌军统帅差多少。

只要于冕一日抱着这把剑,他便一日是战争最大的焦点。

于冕是彻底被这把破剑搞得人麻了,不想再和嘉靖多说一句话了,这个皇帝一直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于冕现在要想办法,想一个能逃过一劫的办法。

布挂壁和夏进又不是穿越者,也不可能知道土木堡之变明军败的有多惨,

两个娃娃心大的很,师父于冕跟着十万人大军出征,怎么可能有意外,心中根本没什么顾虑。

“帝君你鸿运齐天,师傅拿着有你气运加持的宝剑,一定可以镇住暴元余孽那些妖孽邪祟。”

“帝君你放心,师父他也一定庇护大明天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错不错,都会用成语了,看来朕没白给你们找老师。”

嘉靖与两个小道童开始了闲聊,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举动,是嘉靖在向台下之人展示与于冕的关系亲昵。

“帝君、帝君,今天我听人说,你不是应该穿龙袍来参加大典吗?怎么还穿这身便宜道袍?”

“认识你快一个月了,我都没见过龙袍上的龙,”

“我还想看看道袍上的龙,和宫里壁画上的龙有什么区别呢。”

夏进和嘉靖颇为熟络,大胆的用手指指向嘉靖,问他为什么不穿龙袍穿道袍。

一旁的布挂壁听完,装出老神在在的样子,摸了摸根本没有胡须的下巴,向夏进说出了嘉靖不穿龙袍的缘由。

“夏进你这就不懂了吧,”

“帝君是在体恤咱们老百姓,穿道袍可比穿龙袍省钱多了。”

当然,这个缘由是布挂壁瞎猜的,布挂壁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知道嘉靖心里想什么。

不论布挂壁是吹捧还是什么,反正嘉靖都听得很受用。

“行了行了,别说了,朕还要将这大典主持下去。”

“那帝君你先忙吧。”

嘉靖转身去主持大典,临走前还不忘宠溺的摸了摸俩娃娃脑袋。

看着台上嘉靖与两个小娃娃的互动,台下众人不由得心中起疑,上面那俩娃娃难不成是嘉靖的私生子吗?

不然谁说得通嘉靖为什么宠信于冕,还纵容于冕徒弟的大不敬之举。

等等,如果这一切让野史来写,好像说得通了,

于冕其实是一只白尾狐妖,于冕魅惑嘉靖后,被嘉靖收为了宫外妾,

那道观里快一百个的小道童徒弟,全是于冕给嘉靖生的孩子。

野史不一定真,但绝对野,也绝对屎。

后世蒲松龄看到了这篇野史,一定会惊呼超乎想象,谁敢写这样的皇家秘史啊。

嘉靖重新走回祭台前,台下的众人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台下之人骂于冕也好,阴阳怪气于冕也罢,无论他们对于冕有什么负面评价,也不敢在此时当着嘉靖的面说。

嘉靖挥了挥手,招呼过来了一名司礼监太监。

“陛下,您找奴婢?”

“陛下您尽管吩咐,奴婢一定做得比其他人做得都好。”

现在王振、王山这对义父子不在,司礼监太监们比平时更加恭维嘉靖。

万一自己能借此机会代替王振呢?

嘉靖对内官群体再了解不过了,他不想和这个小太监多说什么。

“去把早上王振写好的圣旨拿来,对着底下的人念。”

“朕乏了,要下去歇息了。”

“奴婢遵旨,恭送陛下。”

嘉靖向台下走去,还顺带打断了于冕的发呆。

“于师弟、两位师侄,和朕一起下去歇息了。”

“师父、师父,快走了,我刚刚看见帝君轿子旁摆出了西瓜。”

“咱们快去吃西瓜吧。”

于冕被两个徒弟拉下了祭台,脑子里却还是在想,自己该如何躲过这一劫。

嘉靖带着师徒三人下了台后,小太监拿出早上提前写好的圣旨,在众人面前用公鸭嗓朗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钦此。”

圣旨的内容很正式,无非是诉说北境被暴元余孽侵扰,大明北境子民因此过得苦,

嘉靖于心不忍,决定派遣英国公张辅征讨暴元余孽,为大明百姓换得一片安宁。

众人在台下听着一本正经的圣旨,反而有点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