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来福赵芳的现代都市小说《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畅销小说》,由网络作家“就是闲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都市小说《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李来福赵芳,由作者“就是闲的”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想看吃糠咽菜的勿进)(无戾气,空间,搞笑)李来福穿越到南锣鼓巷88号?不是应该……?难道95号人满了?...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畅销小说》精彩片段
李崇文交代完,蹲下对着李小红说道:“跟爹在再见。”
“爹…爹,再…见,”不到三岁的李小红磕磕巴巴的说道。
江涛站起来说道:“爹,你慢走。”
“嗯,在家听话,你哥要揍你,晚上回来跟我说,”李崇文还是有点不放心又看了一眼李来福。
“大哥,你不吃了?”
江远看着李来福的饭碗问道。
“嗯!”
江远立刻拿过他的碗,伸着手指头在碗里刮着,然后再把手指头放嘴里,李来福皱了皱眉头。
“混蛋玩意,你皱什么眉头,以后吃饭?
再敢剩碗底,看我大嘴巴子不扇你,”李崇文骂道。
赵芳立刻替李来福解围道:“当家的快走吧!
上班要迟到了。”
哼!
李崇文走后,赵芳收拾碗筷。
江远则靠近李来福问道:“大哥,我以后都听你的,你别揍我行不行?”
这小子比谁都聪明,知道李崇文走了,赵芳不会护着他俩的,所以赶紧先服软投降了。
李来福摸了摸他的头道:“放心吧!
以后大哥不打你了。”
他又不是15岁的李来福,他穿越过来都30多岁了,哪会跟小孩一般见识?
“大哥,你说真的吗?”
江远站起来问道。
“当然是真的,”大哥啥时候说过假话?
“大哥,你真是太好了!”
江远高兴的首蹦高。
江涛看着高兴的弟弟,他毕竟大两岁,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小声道:“大哥,我也以后听你的。”
李来福笑着说道:“行了!
行了!
你们俩都是我的弟弟,我以后再也不打你们俩了。”
三兄弟就这么和好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赵芳在厨房抹着眼泪。
“大…哥哥,我要抱…抱,”李小红炸吧炸吧张开小手往前走。
抱着李小红玩了一会儿高高飞,把小丫头高兴坏了。
江涛江远倒是站在一边,感觉大哥完全变了。
李来福抱着李小红走到厨房,看见洗脸盆,他才想起来,从昨晚上到现在还没洗脸呢?
“小涛,你来抱一下小红,我洗把脸。”
李来福吩咐道。
赵芳急忙拿着水瓢在桶里舀了一勺水倒在洗脸盆里,李来福在脸上扑了点水,用洗脸盆架上放的是肥皂?
这年头香皂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就算用得起,也没票,连肥皂都用票。
这年头香皂和雪花膏头油都属于奢侈品,拿着己经快烂了的毛巾擦了两把脸,看着墙上的镜子,一张帅气小小伙的脸出现在镜子上,浓眉大眼,双眼爆皮,加上高挺的鼻梁,不厚不薄的嘴唇,刀削斧剁般的脸型。
不由得伸手摸了摸,比他上一世的脸帅多了。
“大哥,你看什么呢?”
江远问道。
李来福随口说了一句看“帅哥”。
“什么是帅哥?
你不是大哥吗?”
“你咋!
那么粘牙呢?
不知道别问,”李来福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哦。”
赵芳在屋里出来递给李来福一个小面袋子道:“这是给你爷爷奶奶带的高粱面,你拿好了,可千万别把袋子弄破了。”
拿起小面袋子提了提,就那么两三斤,别看东西少,在农村都有可能换个媳妇回来,这年代可没有什么彩礼嫁妆之说,这么两三斤高粱面,这也是他们家从嘴里省出来的,所以赵芳才郑重交代他。
他们家只有李崇文是顶格劳动力定量有28斤,像赵芳这样的妇女只有14斤,李小红还有西斤呢?
他们三个半大小子就完犊子了。
因为他们三个小子都没有城里户口,1955年查户籍的时候,李崇文还是临时工,连房子都没分配,所以赵芳带着几个孩子都住在乡下。
按照就地安置的政策,他们几人的户口都落在农村了,只有赵芳和李崇文后来领了结婚证,有了户口本上才加上她,至于三个半大小子,那就没门了,关键是这个特殊时期进城的人越多,城里挨饿的人越多,一个户口本,把城市和农村分的清清楚楚,等于是建了一道墙。
“走吧!”
赵芳头上缠着毛巾,胳膊上挎着篮子和镰刀。
江涛抱着李小红对着江远说道:“老弟,你去把玻璃刀拿来。”
几个人出了家门,李来福看了一眼江远,这货手里拿着两个长方形的玻璃碴子,这就是他俩挖野菜的工具?
玻璃刀?
走到大门口,老刘太太坐在大门边的石墩上道:“小芳,等你半天了,今天咱们可要走的远点,城墙根野菜都被挖光了。”
走在胡同里,很多妇女都是头戴着毛巾,挎着篮子,朝着东首门走去,这年头稍微孩子多一点都吃不饱,夏天全靠野菜充饥了。
南锣鼓巷原来是一条街,不过现在各个门面都是关着的,路口的早点摊还在,江远用力嗅着鼻子说道:“大哥,这肉包子可真香。”
李来福摸了摸他的头,搂着他的肩膀,说道:“等过几天大哥挣钱了,请你吃,让你一次吃个够。”
“大哥,你真是太好了,”江远也不管真假高兴的说道。
刘老太太对着赵芳说道:“这今天是怎么了?
你家三个孩子怎么这么好了?”
赵芳带着笑脸看了一眼李来福道:“来福长大了,懂事了。”
走到南锣鼓巷胡同口,左边是供销社,右边是国营饭店,供销社门口还放了一个大白箱子,上面写着北冰洋冰棍,这可能就是后世的老冰棍前身。
看着李来福盯着供销社门口的大箱子,江远问道:“大哥,你说那冰棍甜不甜?”
李来福说道:“可甜了,等大哥有钱给你买。”
“谢谢大哥,”,这孩子就这点好李来福说啥他都相信。
江涛却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大哥不可能有钱的。
李来福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这年头一点都不比后世冷清,后世的人都排到六环了,现在的人都挤在城里,满街都是深蓝衣服,深蓝帽子,女人大多数都是白衬衫,花衣服,不过身上没有补丁的却是很少很少一部分,这年代女人一大特色就是胳膊上都带着套袖。
都怕把衣口弄脏了,也怕把衣服口磨坏了,每个人能穿出来的衣服也就一两件,农村很多都没有衣服穿。
至于说?
带套袖不好看?
别扯淡了,这年头哪有时间臭美?
每个人都要干活的。
江涛江远两兄弟跟个小要饭花似的,他们的衣服就是用补丁拼起来的。
江远快到腿根的裤衩,前面西五个补丁,后面整个屁股蛋子都是一大块补丁,这要是在后世,这样的孩子都不会出门的,可是这俩孩子现在走的还挺有劲,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没有味精,因为放了白糖的缘故,一样很鲜美,把李老头美坏了。
窝头还是有点硬,不过红烧鱼配窝头还是吃的很舒服。
“香,这窝头真香,鱼也好吃,大孙子,你太厉害了。”
老太太夸孙子是毫不吝啬。
“这牛栏山酒就是比那地瓜烧好喝,孙子烧的鱼也好吃,”李老头也吃个不停。
“奶奶,下次咱把这玉米面发一发做发糕吧,这窝头还是有点硬。”
老两口嘴角瞅瞅这孙子?前些天还吃菜糊糊呢,现在吃上纯玉米面的窝头,还想吃发糕?
“好,好!”老太太无条件的服从。
老太太和林来福首先吃完了,老太太本来就吃半个窝头,被林来福逼吃了两个,早就发现这老太太不舍得吃,又想留着,两人碗里的鱼从来没断过林来福不停的夹着。
“爹,娘,你家咋这么香呢?”李崇武挑着的两桶水进到院里说道。
“你们老两口在家偷吃什么东西了?”
“二叔,快进来吃点,”李来福喊道。
“来福,你怎么这么早来了?”
“我的亲娘啊,你们大清早的就吃这么香的鱼啊,爹,你还在喝酒。”
“爹,你把酒给我倒好了,我去把我媳妇和孩子带过来,”李崇武撒腿就往外面跑。
老太太摇着头骂道:“这个缺德兽,一个人吃不算,还得带一家。”
老太太又加了一句:“还是我大孙子好。”
噔噔噔噔。
“爷爷奶奶,大哥,我们来了,”小龙小虎跑过来了。
老太太在窝头盆里也给拿了个窝头,把筷子递给他们。
“爹娘,来福,”二婶和李崇武进来了。
“二叔,二婶,快来吃吧,我和奶奶都吃好了。”
“吃吧,吃吧!今天这鱼可是我大孙子做的可好吃了。”
李崇武是不会客气的,自己拿的酒碗吃的鱼,“哎呀,娘这窝窝头…?”
“这可是我孙子带来的玉米面,可不是棒子面,你们吃完了,可要记着我大孙子的好啊,”老太太交代道。
“大哥,这窝窝头好好吃。”
“你们吃吧,吃完了大哥还有糖给你们。”
“哦,”
李老头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喝着酒,吃着鱼头,李崇武把鱼尾吃了,鱼中间都留给媳妇和孩子了。
这娘仨也不负众望,那鱼骨头吃的估计猫都不闻了,小虎小龙一人吃了三窝窝头,二婶到吃了两个。
二婶,我在城里带了宝塔糖,这是打虫药,一会儿给他俩吃了,身体里肯定有蛔虫。
“来福…谢谢你!你真是太好了,这种药我早就听说过了。”
“娘,你说来福咋这么懂事呢?”二婶净挑老太太爱听的说。
“大孙子可懂事了,给你吧,这是来福带给小龙小虎做衣服的布料,他自己还穿带补丁的,倒是想到自己弟弟们。”
“来福啊!这可不行?就是把你的旧衣服给他俩,他俩都高兴坏了,怎么还用新布料给他俩做衣服?那不糟蹋了?”二婶手摸着布料说道。
“二婶,我衣服也就是在奶奶家住穿穿,我回城里也换新衣服了,我家里还有布料,你别管了。”
李来福都打着哈欠了,昨晚上一夜都没睡,现在倒困了。
“行了,行了!给你?你就拿着吧,我大孙子要睡觉了,老头子还有小武,你们把桌子拿外面喝去,别吵到我大孙子睡觉,”老太太发话,一个个都动起来了。
“崇武,你说的来福,咋这好呢?”
李老头喝着酒,听着二儿媳妇说自己孙子好道:“两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终于我家祖坟冒青烟了,出来一个这么好的孙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