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与杨方亨一同归来的还有朝鲜派遣的紧急求助使者。
皇上遭受欺骗,这是何等严重的事件。
更何况倭国丰臣秀吉胆敢蔑视大明,不顾朝鲜身为大明藩属的事实,再度兴兵进犯,这对于皇上而言,无疑是对大明尊严的挑衅。
皇上因此勃然大怒。
然而,此事并非全无疑点。
与沈惟敬共同参与与倭国谈判的徐一贯、谢用锌,在今日皇上召见时,两人虽辩称自己不通倭语,将责任推卸给沈惟敬。
但他们皆是有深厚学问之人。
倭国提出的七条条款与沈惟敬透露的三条条款,在字数多少上存在显著差异。
况且倭国文字本就源自汉字。
他们怎会毫无察觉?
陈矩只能推测,在当时,大明朝廷普遍不愿再战,故对此事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希冀凭借朝鲜与大明相距遥远,天高皇帝远,能侥幸蒙混过关。
然而现在,情况己经不仅仅是隐瞒欺骗那么简单了。
就在事情败露、皇上震怒之际,次辅沈一贯与叶向高联手向兵部尚书石星发难,欲弹劾石星。
而其余阁臣则竭力维护石星。
最终,双方矛盾升级,演变成为一场相互指责的争斗。
皇上盛怒之下,将所有官员逐出。
陈矩明白,沈一贯此举的目的所在。
石星虽非首辅赵志皋麾下之人,但在内阁中大多数时候仍支持赵志皋的决策。
沈一贯企图借此机会扳倒石星,以便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亲信。
这样一来,在内阁中,以沈一贯为首的保守派力量将增至三人。
剩下的于慎行则支持赵志皋。
即使有张位这位与众不同的阁臣支持,赵志皋如今也只能勉强维持三比三的局面,己无力驾驭整个内阁。
这一变化无疑为沈一贯接替赵志皋铺垫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