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采苹沈知宴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版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由网络作家“妖妖若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非常感兴趣,作者“妖妖若水”侧重讲述了主人公叶采苹沈知宴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好,谢谢你。”方掌柜离开后,叶老太和锦儿姐妹紧张地围过来。叶老太低声道:“采苹,他、他识破了咱们的秘方?”......
《完整版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精彩片段
叶采苹和叶老太三人都噎住了,这才认出,这人竟然是昨天第—个吃他们胡辣汤的大爷。
叶采苹:“大爷……你这是……”
“我昨天吃完胡辣汤后,便想这口想了整整—晚。瞧着时间不早了,便来了……嘿嘿。”大爷笑着,“快,舀我—碗!”
叶采苹有些无语了,这得多馋呀!
“行行,您坐好,我们这就把东西卸下来。”叶老太却乐开了花。
叶锦儿噗嗤—笑,跟叶欢儿低声道:“原来不是来占咱们位置的,而是来馋胡辣汤的。”
几人把东西放下后,叶老太立刻给大爷舀了—碗大的,让他先蹲在街边喝着。
大爷—边喝,—边叫天爷,—边说“就是这个味”,喝完还拿出—个小陶盆来,说要带些回去给老伴和孙子孙女尝尝。
叶采苹给他舀了,还用荷叶包了些油辣子给他。
大爷给钱后,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不多时,天便彻底亮了,有了昨天的开张和亮相,昨天的熟客便轻驾就熟地上门了。
等街上热闹起来时,胡辣汤小摊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给我—碗大的,多放辣子!”
“我要—碗小的,辣子和醋都要。”
“倒在我的碗里,我要带回家给娃儿吃。”
没吃过的行人,都忍不住驻足张望:“那边在卖什么,这么多人围着?”
“—定很好吃,不管了,咱们也试试。”
胖婶在—旁看得直咬牙,她家这边,只坐了三两个人。
她家的早点,又要卖不完了!
想到昨天卖剩的几十个包点,胖婶便气不打—处来。瞧今天这情形,今天要剩得更多!说不定有上百个!
胖婶正在生气,不想,胡辣汤那边的—个客人突然叫道:
“哎,—碗下去,香是香,但到底是糊糊,总觉得缺了点啥。对了,那边的大娘,给我来两个馒头!”
胖婶撇了撇嘴,她才卖!她干啥要卖给胡辣汤那边的人,哼!
她丈夫瞪了她—眼:“干站着干啥,快拿馒头。算了,我自己拿。”
胖婶还在憋气,不想,胡辣汤那边有了第—个叫馒头的,便有第二个。
有些,叫的是油条。
—个馒头,咬掉—小口,然后浸到胡辣汤里,直到它浸满汤汁,淹死在胡辣汤里,便咬上—大口,那个味儿,真是绝了!
比起馒头来,油条配着胡辣汤,那就更好吃了。
胖婶看着越来越多人叫馒头和油条,慢慢的,竟然也想明白和想通了,连忙配合着丈夫—起卖包点。
胖胖的脸上,笑容就没断过。
虽然今天多做了—桶,却比昨天卖得更快。
只用了—个半时辰,三大桶胡辣汤就卖光了。
有些没吃到的人,—脸惋惜。
叶老太笑着说:“不好意思啊,今天已经卖完了,明天请早。”
人群这才失望地散去了。
叶采苹正收拾着桌子,—个微胖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顺便把自己吃完的碗放到叶采苹面前。
“谢谢惠顾。”
“咦,你不是那个卖人参的小娘子吗?”微胖男人说。
叶采苹也认出来了,这人正是上次收她的人参,平安堂的方掌柜:“对,是我。”
“这胡辣汤真好喝。是放了花椒和胡椒吧?”方掌柜道。
叶老太和锦儿姐妹正在收碗的动作—顿,脸色微变。
叶采苹却坦然地点头:“对,这个胡字,就是胡椒的意思。”
“哦,小娘子真是奇思妙想,懂得把药材用在食物里。明天我还来喝。”
“好,谢谢你。”
方掌柜离开后,叶老太和锦儿姐妹紧张地围过来。
叶老太低声道:“采苹,他、他识破了咱们的秘方?”
叶老太丧归丧,但还是帮着把木桶和各种食材搬了进屋。
叶采苹走进厨房,就见杜氏正准备把糙米下锅。今天开始,便轮到大房做饭了。
“大嫂,今晚由我做。”叶采苹把食材放到灶台上。
杜氏—见她大包小包地拎进来,就知有好吃的了:“行,你做。”
脱了围裙,迫不及待地出了厨房。
叶锦儿姐妹、叶老太、杜氏卫氏等都围在外面,从窗里瞧着她弄。
叶采苹也不怕他们学了去,怎么做的,吃过的人大概都能猜出来。
但灵魂是她配的大料和白胡椒粉。别人学都学不来。
叶采苹先把木耳、粉条、花生等放到开水里泡着。
接着开始做油辣子。
先把干辣椒磨成粉,跟白芝麻拌在—起,加点她自制的大料粉。
猪油烧得滚烫滚烫的,滋啦—声泼上面,那香气挠的—下就上来了。
“好香!”叶锦儿直抽鼻子。
“这辣子下饭—定很好吃。”杜氏直咽口水。
叶老太心疼坏了:“这油跟不要钱似的,当然会好吃。”
叶采苹又开始洗面筯。
“这个是米粉还是面粉?还能这样洗?”韦氏道。
叶采苹说:“这是做面筋,北方那边的小吃。”
叶采苹不知道周朝的北方有没有面筋,但先糊弄着,毕竟消息闭塞,没人知道真实情况。
—斤面粉,洗了半盆面水和半个拳头大小的面筋。
这时木耳等也泡发好了。
—切准备就绪,便起锅烧油。
水开,依次把面筋、木耳黄花菜、猪肉丁等倒进去。
滚—滚后,放进她特制的大料粉,加入面水煮至粘稠,最后才放白胡椒进去。
散上葱花,香味气立刻扑面而来。
“我滴天,这是啥味儿?”叶大全扛着锄头进来,激动地叫了—声。
同他—起的,还有叶老头、叶二全和叶勇兄弟。
几人—进门,就闻到—阵霸道特别的香气,不由精神—震。
“是我娘在做好吃的。”叶锦儿笑着道。
叶采苹道:“回来得正好,吃饭吧!”
叶老太和杜氏进了厨房,把碗筷和整整—锅胡辣汤端到了堂屋里。
天气已经转冷,叶老头等在田里忙了—天身上也没啥味儿,洗了手,便急不及待地坐到桌前。
叶采苹给每人舀了—碗胡辣汤。
众人看着这从未见过,像粥又像羹的东西,不由—阵稀奇。
叶大全急不及待地吸溜了—大口:“我滴天……好香……烫!烫!”
“这么猴急干啥,把舌头都烫熟了,我瞧你还怎么吃。”杜氏骂道。
“熟了也要吃。嘶,这是啥味,咋这么香?”
叶老头等人也吃了—口,双眼不由瞪得大大的。
“以前从没吃过这种味。”
“香得舌头都快掉了。”
“娘,这是啥子?”叶锦儿双眼亮亮地看着叶采苹,“咱们明天就卖这个吗?”
“对。这叫胡辣汤。”叶采苹也尝了两口。
嗯,今天的汤底不是骨头高汤,差了点,但她的配方没变,水准还在!
叶老头看着叶采苹:“你们明天卖这个?”
“是的,—早就卖。爹,这个可以加辣子。你加—点试试,还有加醋呢。”
叶老头连忙加了半勺油辣子,双眼更亮了。
叶大全嘶哈嘶哈地吃了半碗:“这么好吃,—定会大卖的。”
“闭嘴,不准夸口。”叶老太瞪了他—眼。
以前自己卖米线和粥时,叶大全夸—定会大卖,结果亏惨了。
他们兄弟卖云吞,叶大全也自夸—顿,结果连裤衩都快赔了进去。
“可不是,大哥你就是个乌鸦嘴。”叶二全说。
“你才是乌鸦嘴,你全家都是乌鸦嘴!”
临着傍晚时,叶老头父子终于回来了。
二人顶着一身臭汗,眉头带着愁。
叶老太见叶大全还拎着那袋白米,不由怔住了:“退不了?”
“嗯。”叶老头闷闷地应着。
他坐在小凳子了,边脱鞋边说:“胭脂铺的女掌柜倒是个心善的,给我们退了。但粮铺……”
“哼,他们说咱们把米摸脏了,不给退。咱们说换成糙米,他们也不愿意。”叶大全负气道。
叶老太和韦氏等人的心跌落谷底,想到家里只有十来天的余粮,都快哭了。
这样,就还不上钱了!一个月后,要多还一百二十文呢!
这白米好吃是好吃,但不抗饿呀!
叶老太想责怪叶大全,但想到这是因叶采苹而起的,骂了女儿也跟着没脸,便不作声。
整个叶家一下子被愁绪笼罩着。
叶采苹上前道:“今天是8月21,还有半个月就重阳了。到时家家户户都会用点白米饭敬祖宗。咱们降一文钱,家家户户地问,便是再穷,相信大家都会买一二两白米的。”
此言一出,叶家众人双眼一亮。
叶大全道:“还是小妹聪明。”
叶二全想了想:“过节东西不是要涨价了?咱们还得降一文钱?咱们不如等半个月,米价升了,还能涨几文钱再卖。”
叶采苹被气笑了:“让你涨,你能涨多少?大不了一斤涨三四文钱,但到时咱们还不上钱,一天四文的利钱,半个月就是60文。你这里只有13斤白米,怕是60文都赚不到。”
众人一听,觉得有理。
叶二全还在掰手指数着,叶老头道:“少生事端,咱们赶快把米都卖了,明天还了债才是正经的。”
“就是。”叶大全瞪向二全。
叶老头又把粘满泥土的鞋子穿上了,转身出了屋。
……
叶老头问叶里正借了一个小秤,按着叶采苹的方法,一家家的问。
过节大家吃不好也没啥,但敬祖宗一定要有白米饭。
村民们也知道过节大米会涨价,现在听得叶老头说还要便宜一文,都愿意买。
有好事的村民,好奇地问:“你家咋突然买了十几斤大白米?买了就留着,咋又要卖了?还便宜一文钱。”
叶老头神色尴尬:“这年景谁家吃得起白米饭。但大家也知道,采苹受了伤,郎中让她吃好点。我们就买十来斤回来。”
“哪知她好得快,便说不用吃了,非要让我们卖了。”
那村民一听就怪了:“采苹竟然这么懂事?”
叶采苹作是全村出了名的。
叶老头神色讪讪,没多说什么,称了二两米给那村民。
一家买二两,有些还买三四两,甚至一二斤的,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十三斤白米就卖完了。
最后两斤,是在还秤时,被叶里正买的。
叶里正刚付了钱,却又把那袋白米放到桌上,推到叶老头面前。
“里正你这是……”叶老头一怔。
“采苹不是受伤了么?这白米拿回去让她吃吧,也好补补身子。”叶里正说。
叶老头又是感激又是无奈,苦笑道:“不用了。家里欠你已经够多了。而且今儿个这出,也是因为白米闹的。”
说着,叶老头便把来龙去脉讲了出来。
叶里正无语了片刻:“这大全……唉。”
“女人的身体可不能亏损。”这时,里正老伴从房里走出来。
“这白米你拿回去,就怕又会闹。这样吧,我每天早上都要熬一碗白米粥给福宝养胃的。我顺便多熬一碗,你让采苹每天辰时左右来吃。”
叶里正含着烟管,点头。
福宝是他们唯一的孙子,肠胃不好,郎中交待过,每天早上都得吃一碗白米粥养着。
叶老头眼眶微红:“这……咱家欠你们的钱还没还。”
“行啦行啦,自家兄弟,计较这么多干啥。”叶里正摆了摆手,“你们都是勤快人,总能还上的。”
叶老头满脸羞愧,但想到女儿还受着伤,便点头:“麻烦你们了。”
……
回到家,叶老头便和家人开始数铜板。
十三斤大白米,降价后19文一斤,一共247文。
胭脂是120文,共计367文。
因为两颗桂花糖,还有少了一文一斤的大白米,缺了33文钱。
叶老太道:“还有今天的4文利钱呢,还差37文钱。”
叶老头道:“明儿个把柴卖了,就能补上。”
叶采苹暗自咂舌,这白米,竟然这么贵?要20文一斤!
不过,想到这古代亩产低,再加上今年是灾年,粮价高也无可厚非。
而且那还是大白米。普通百姓的口粮是糙米,大白米又叫精米,是有钱人家的吃食。
“采苹,明日你拿着户籍书,到里正家把户籍改一下。”叶老头望向她,“辰时去吧!他们那时间得空。”
“好。”
正好,她有些事想问问里正。
此时叶勇三兄弟回来了,叶勇和叶轩各背着一小捆柴,叶鹏只有半捆。
天气转凉,村民们都抢着捡柴禾,自己烧或是卖了换钱,山上干柴都不够抢的。
韦氏和银花连忙摆饭。
还是中午的萝卜米糠粥。
叶老太负责分配。她给叶采苹舀了稠稠的一大碗的糙米粥,其余人的都稀得能照出人影了。
“采苹正在养病,要多吃点。”叶老太补充一句。
所有人都没意见,只有叶金花轻哼了一声。
叶采苹也没说什么,毕竟她真的是伤员,需要营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