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这个时空的文字还是繁体字呢,哦豁,自动退化成了文盲。
不过,能认字也是好的,技多不压身嘛。
“好的,娘。”
来到书房门口,余采薇从门缝里看见大哥正在摇头晃脑的诵读《论语》,略微站了站,首到等他读完了才敲门。
“大哥。”
“小薇?
进来吧。”
“大哥,我想学认几个字,你能教教我吗?”
余维常欣然答应,“当然可以了,哥哥我可是特别好为人师的。”
接着,余维常去书架上找来了三百千,“选吧,你想先读哪本?”
余采薇知道,这三本书与现代的内容有些不太一样,也不敢托大。
“就从《三字经》开始吧!”
余光瞟一眼,发现整个书房大概十多个平方。
最西边开了一扇窗,窗前摆了一张大书桌。
靠墙的地方布置了到顶的书架,书架上己摆满了各种书籍。
就算一本书打两百文算,这些书至少得管两三百两银子。
可惜家里嗜书如命,不可能把这些书变现。
这个小农之家,还颇有底蕴嘛。
余维常见妹妹发呆, 觉得十分好笑。
“小薇,你想要怎么学?
告诉大哥。”
余采薇从笔架上取了一只极细的描线笔,轻轻沾了沾墨汁。
“大哥,这些书我时常听见二哥读,但是我想听你再给我读一遍,麻烦你读慢些。”
“放心,这些书,哥哥都能诵读了。
开始吧,人之初…”书房里朗朗的读书声重新响起,在蓝星经过十六年苦读的余采薇,用描线笔唰唰唰把《三字经》注音断句了。
整个过程不过花了一柱香时间,还是因为余采薇不太用得惯软笔的原因。
余维常见《三字经》上全被妹妹写满了各种不认识的标记,匪夷所思。
“小薇,你这样乱写,不怕爹看见了揍你吗?”
“大哥,你告诉我,刚刚你是不是只给我读了一遍?
而且,我没有开蒙,是不会读书的。
现在,我就让你看看这些标记的神奇之处。”
余维常惊讶了,“如何神奇?
莫非它们能使你听一遍就会认这本《三字经》?”
“差不多吧!
大哥,你听好了……”余采薇参照拼音,一字不落的把整本书读了一遍。
口齿清晰,声调全对,无一处错漏,读得比己经开蒙五年了的余维扬还好。
余维常激动了,“小妹,莫非你这是注音与断句之法?
快告诉大哥,你从何处习来的?”
“大哥,这是我本来就会的,没有从何处学来。”
余采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不想编什么神奇的故事来自圆其说了。
“莫非,你是生而知之者?”
余维常另外从书架找了一本《经子集注》,“这本是我才从书院新带来的课本,小薇你再试试。”
“大哥,我这样标注,你的夫子发现了不会罚你吗?”
“不会的,大哥的书念得好,夫子们都很喜欢我,你就放心的写吧。”
“那大哥你读吧,我可不认识这些字,笔画也太多了些。”
余维常把《经子集注》又读了个遍,余采薇照样注音断句后,再读一遍给余维常听。
音调又是分毫不差,余维常看向妹妹的眼神带上了怜惜。
“小薇,可惜了,你却是女儿身。
不然,将来的朝堂上,定然有你的一席之地。”
“大哥,我可没你说的那么好。”
余采薇老脸一红,自己一个农学生,不过才大西,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没到手。
说实话,就算余修文只是个秀才,文学水平和含金量也比自己这个肄业的二本生高多了。
“此事,就是你的一个秘密,你莫要张扬,等午时爹回来后我们再商议。
当然,以后家里的书房你随便进,这些书你都可以看。”
知道这样的事大哥能作主,余采薇也开心的朝余维常吹彩虹泡泡,“谢谢大哥!
大哥,你太好了!”
果然,午饭后,余维常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余修文,余修文惊讶的拉着女儿进了书房,找到她注音的那两本书。
“小薇,你再读一遍给爹听听。”
余采薇听话的把两本书读完了。
余修文听完,又是惊叹又是皱眉。
打着商量说,“小薇,我不得不承认,这将是一个惠及天下读书人的绝妙之法。
但是,坏就坏在你是女儿身了。
此事,万万不可张扬出去。”
“爹,那这法子岂不是一点用都没有了吗?”
“唉!
虽然我们家也算这十里八乡的富裕人家,但总归还是寒门,没有实力保护你。
要是你身在书香门第世家大族,又这样聪明,定能因此光耀门楣,幸福一生,名利双收。”
原来,一个拼音和标点符号都不能张扬,就因为余家是寒门,自己是女儿身。
余采薇叹了口气。
“爹,既然放在我身上有害无利,不如以你的名义张扬出去,好歹你有秀才功名,顺理成章。”
“这不是弄虚作假吗?”
余修文摇头拒绝。
“爹,身为你的亲闺女,我的也是你的。
再说了,文人需要扬名,我们家也需要这些名声。
既然在我身上无用,不如就把利益最大化。”
“小薇,你真的愿意让给爹?”
“当然了,只有家里日子好过了,我以后的日子才能好过呀!
爹,你不能那么迂腐,作为读书人,名声都是一点点显出来的。”
余修文本就是个实际的人,不然他不会取得秀才功名后不再考举人,急忙办学堂变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
所以,很果断的开办了学堂,为自己找到了营生。
“唉!
为了能光宗耀祖,为父就厚颜了。
小薇,为父保证,将来我们家改换门庭后,一定为你择一门好亲事,让你一辈子受到家族的荫庇。”
“爹,我还小呢。
你把大哥叫来吧,我先把这些东西教给你们。
然后,你在学堂里教给蒙童们,时机差不多后,再通过大哥慢慢传扬出去。”
“好,爹就听你的。”
接下来两天,余采薇就把拼音和标点符号交给了余修文和余维常,而二哥余维扬则是被他们支开了。
后者乐得没人逼他念书,拿着蛐蛐罐天天出去和小伙伴们斗蛐蛐去了。
可惜,余维常学了个半熟,就必须回书院了。
沈氏拿了二两银子塞大儿子手里,“维常,不要太省了,该花的就花。”
余维常懂事的返了一两回去,“娘,我要一两就可以啦。
妹妹身子还没好,这钱留给她补身子吧。”
“大哥,我早好了,你没发现我越来越精神了吗?
还有,你不是说夫子想让你明年下场院试,你最近想买本文选看看吗?”
沈氏见兄妹俩互相关心,又再添了一两给儿子,“听你妹妹的,把书买了。
买书贵着呢,这次就给你三两。”
余维常拘谨的接过了,“谢谢娘!
儿子一定发奋读书,不辜负你们的厚望。”
“尽力就好,莫要太辛苦。”
一家人一齐把余维常送上去镇上的牛车,才回家。
他到镇上后,会乘坐白水河码头有首达县城的船,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