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横海郡。
柴进庄上。
东廊下正蹲着一个大汉。
瑟缩着拿了一把火锨,放了一些炭在那里烤火。
这时候有一人醉酒从前廊一路踉跄的走到这里,只顾仰着脸向前走,一下子就踩到了锨柄上。
把那火锨里的炭火都掀在了大汉了脸上。
大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
随即火气上头,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一把揪住那人胸前衣服,一声大喝:“你是甚么鸟人?
敢来消遣我?”
他怒目圆睁,瞪着面前的人。
不知怎的就有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
一丝疑惑萦绕在心头,就只定定地瞪着那人。
那人被他大喝的吃了一惊,酒也醒了不少。
正要解释,这时一个提灯笼的庄客赶来边跑边喊:“不得无礼!
这位是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
大汉听完什么都顾不得了只余气愤。
“‘客官’,‘客官’!
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过。
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
伸手便要打,那庄客急得扔了灯笼,上来劝架。
三个人正僵持着,又有三个人提着灯笼匆匆赶来。
正是此庄庄主柴进柴大官人。
柴进亲自赶到摆出主人的气场道:“我接不着押司,如何却在这里闹?”
大汉怒声道:“他敢比得我郓城宋押司?
他可能?”
柴进大笑:“大汉你认得宋押司?”
“我虽不曾认得,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柴进又问:“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大汉道:“却才说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我如今只等病好时去投奔他。”
柴进听罢哈哈大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汉定睛一看,果真如此,倒头就拜。
“却才甚是无理,万望恕罪!
有眼不识泰山!”
心中对宋江愈发亲切起来。
宋江扶起大汉问到:“足下是谁?
高姓大名?”
柴进指着说:“这人是清河县人氏。
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己在此间一年了。”
宋江道:“江湖上早就听说武二郎名字,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柴进道:“偶然豪杰相聚,实是难得,就请坐一席说话。”
宋江大喜,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拉住武松的手,把他一起带到后堂的席面上。
介绍宋清和武松二人,二人相互见了礼,柴进就邀请武松入席。
宋江连忙让他一起坐在上坐,武松哪里肯坐。
一番推辞下,最后坐在了第三位。
柴进叫人又准备了酒水上来和三人共饮。
宋江坐在灯下,看武松身形高大,剑眉星目,心中越看越欢喜,就问武松:“二郎因何在此?”
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县,因为喝醉了酒和本处机密相斗。
一时间怒气只一拳打的那厮昏沉,小弟以为他死了,因此逃来投奔柴大官人,躲避灾祸,今己一年有余。
后打听到那厮不曾死,今要回乡去寻哥哥,不想染上疟疾,不能动身回去。
刚才正发寒冷,在那廊下烤火,被兄长踢了铁锨吃了一惊,出一身冷汗,怕是病倒好了。”
宋江听了大喜,当夜把酒言欢好不快活。
就把武松留下来和他在一处。
第二天起来柴静安排席面,杀猪宰羊,款待宋江。
又过了几天,宋江拿出一些钱来想给武松做衣裳。
柴进知道后作为主家哪里肯要宋江的钱做衣服,自己拿出绸缎给三人做衣服。
柴进是个体面人,心中不喜武松却也照常对待。
只是武松心中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