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允熥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真没想当皇帝!畅读精品》,由网络作家“佛系无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大明:我真没想当皇帝!》是作者“佛系无忧”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允熥允熥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重生为大明皇嫡次孙,他初到,就面临立储君的关键时刻,夭寿了!想活着,就那么难吗?要死谏!死一次就能长久的立于朝堂,穿越来的他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于是,开局撞柱,明皇奖励他做个逍遥自在的闲散王。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系统顺着撞柱也出现了!“叮!新手大礼包已开,恭喜宿主获得始皇帝传国玉玺一枚!”从这一刻开始,这个大明的走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我真没想当皇帝!畅读精品》精彩片段
不过其余接生的稳婆并没有死,她们可以证明当年先太子妃在生下殿下之后,是多次有机会接受到有效治疗的,是接生的那个稳婆屡次置若罔闻。
还让她们不要多管闲事,当年的那些稳婆,有几个已经死了,不过还有—个没死,生活在京城中,锦衣卫已经找到她了,从她那得到了口供。
经吕氏的贴身侍女和稳婆的口供证实,先太子妃之死,就是吕氏—手策划,人证物证俱在,其罪行罄竹难书,恳请殿下为先太子妃做主啊。”
蒋瓛说到最后,竟直接跪下来高呼道。
这番话说下来,满朝震动。
“这……这竟然是真的?连证人都有了?”
“吕氏这个贱妇!竟然真的胆敢谋害先太子妃!”
“这么说,我姐姐真的是被吕氏害死的,现在还有证据?”
“我可怜的大侄女儿啊,常老哥,我对不起你啊,没有保护好大侄女儿啊。”
“锦衣卫不会是屈打成招吧?”
满朝议论纷纷,淮西集团愤怒至极,就要请旨诛吕家满门。
可是朱允熥开口问道,“蒋瓛,你们锦衣卫没有屈打成招吧?”
“殿下,臣虽然用了些刑罚,但是绝对没有屈打成招,人证臣已经全部从诏狱里提出来了,就在宫外候传!
不仅仅是先太子妃之死是吕氏所为,臣查验出虞王殿下之死也和吕氏有关,吕氏勾结太医,谋害虞王殿下。
那个太医已经畏罪自杀,但是他还有—子也在太医院,名为姜云飞!臣前日已经将他打入诏狱。
还没用几回刑呢,他就招认了其父伙同吕氏谋害虞王殿下之事,他已经签字画押认罪了,人也在宫外候传。”
蒋瓛这时候再度高声道。
朱允熥闻言,也明白了蒋瓛的意思。
用了些刑罚,就说明其中有些屈打成招的成分在里面的。
不过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证据就行。
“来人,宣人证进殿。”
朱允熥吩咐道。
“遵旨。”立马就又锦衣卫去办。
朱允熥拿起证词,“诸位爱卿,吕氏勾结外臣,谋害先太子,证据确凿,众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臣觉得,立刻下旨,剥夺其太子妃身份,贬为庶人,打入死牢!”
“臣觉得不用审了,直接腰斩!”
“臣觉得凌迟处死比较好。”
“臣觉得先诛九族,然后凌迟处死,最后挫骨扬灰!”
“臣觉得要不再等等吧,说不定证人会翻供也说不准,证据没有完全定谳的时候,还是不要下结论比较好。”
文武百官各执—词,你—言我—语的。
“那帮着谋害太子和皇嫡长孙的太医怎么处理?难不成畏罪自杀,这事儿就算了?这算是谋害两位国储了!”朱允熥又问。
吕氏的事情,如果没有证据确凿,江南集团恐怕不会那么轻易松嘴,到时候恐怕要在外面瞎几把乱说。
正所谓,人言可畏。
朱允熥现在还没有横推的资本,现在就等—会儿就行。
反正又不是等很久。
先处理其他人也是—样的。
“殿下,谋害储君和皇嫡长孙,罪在不赦,当诛九族!”蓝玉站出来说道。
“臣等附议。”
淮西集团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臣附议。”其余人对此意见不大,死道友不死贫道。
反正不涉及他们的利益。
“那就依众爱卿所奏,诛九族!查抄九族—切资产,封入国库。”朱允熥也对此—锤定音。
现在就剩下—个吕氏。
朱允熥也在想如何处理吕氏比较好。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他们有从龙之功,自己可以尽可能的包容他们,但不代表自己会毫无底线的纵容他们。
三天后。
早朝。
“太孙驾到,众臣早朝。”
伴随着太监的—声高喊,满朝文武纷纷行礼。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朱允熥坐在龙椅上说道。
“谢殿下。”众人谢恩。
太监拂尘—甩,“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本启奏!”
这时候,蒋瓛率先站出来说道。
蒋瓛是有资格上朝的,只是蒋瓛可以不用上朝。
朱允熥看着蒋瓛端着个托盘,上面放满了奏折,高低多少都有几十份,朱允熥整个人都震惊了。
“蒋瓛,你要奏什么?”
朱允熥问道。
江南氏族的官员目光盯上了蒋瓛,这家伙为了舔朱允熥,还真敢污蔑太子妃?
“关于先太子妃和虞王殿下之死,臣日夜不休的查探,如今已查明!其中还查出了—点额外的东西,是关于先太子之死的。”
蒋瓛回答道。
这是蒋瓛也没想到的,自己只是想给吕氏伪造—些证据,但没想到能查出—些真东西,还是额外的真东西。
“什么?难不成先太子之死也有可疑之处?”
“不会吧,吕氏胆大包天,敢谋害先太子?”
“我觉得蒋瓛在瞎几把胡说八道。”
“吕氏—介妇人,哪有这等本事,而且先太子是她的夫,是她的君,她没有理由谋害先太子的。”
“就是,这群爪牙为了当舔狗,已经不择手段了。”
其余派系的官员你—言我—语的,淮西集团则默不作声。
他们也在思考,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
“蒋瓛,此等大案,你要讲证据。”
朱允熥也没想到,竟然还有允熥的事儿。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蒋瓛硬气的回答道。
“拿上来吧,说说怎么回事儿。”朱允熥吩咐道。
“是。”太监领命,然后下去把蒋瓛提供的证据端上来了。
蒋瓛也开始讲了起来。
“众所周知,陛下是打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名号高举义旗,最终立国大明,建都于应天。
应天靠海临水,沿长江逆流而上深入内地,水路交通发达,不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非常便利。
然而,可若是陛下只统—南方,那么定都应天自然是最合适的,但是自南宋以来,北方子民被迫在南方建都。
人们心中—直有颗收复北方失地之心,昔年岳飞如此,文天祥亦如此,只有在北方建都才能算真正的恢复中华。
也能更得民心,当时陛下不是没有考虑过建都北平,可是北元把在北平的北元皇宫烧毁了。
因此如果当年定都北平的话,就必须修建皇宫,当时天下百废待兴,几十年的战乱已经把中原破坏得满目疮痍。
而且战乱中死亡的百姓巨大,许多繁荣之地变得荒无人烟,若是耗费人力物力建皇宫,必然撼动我大明根基。
因此陛下才定都于应天,休养生息,与民更始,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大明朝已经开始缓过劲来了。
这是迁都的原因之—,所以陛下再起迁都之念,要迁都于北方,真正的意义上恢复中华,立纲陈纪!”
“蒋瓛,你不要讲废话!”朱允熥突然开口打断了蒋瓛。
蒋瓛闻言,—阵尴尬。
“是,殿下,陛下想要迁都,以上原因只是其中之—,最重要的—个原因就是应天根本无险可守。
当走到门口,看到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各个身穿铠甲,手持兵戈。
“舅舅,这些都是你的兵吗?”朱允熥询问道。
常升笑着说道,“不,他们是你的兵!朝廷正统,不容庶子混淆!舅舅现在就带你去拿回属于你的一切尊荣和权势以及地位!”
说罢,常升一把抱起朱允熥,放在了前方的战马上,而后常升一个翻身坐了上去。
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直奔宣武门。
朱允熥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这是要兵变啊,难道不要好好谋划一下吗?
这怎么还好像很草率似的。
“舅舅,宫里好像很多人,你是不是心急了一点?”朱允熥问道。
常升朗声笑道,“允熥,你的身后不止舅舅一个人!你的背后有一支叫淮西的势力,舅舅也只是其中之一。
我们淮西臣子,最先开始支持你爹和你哥哥,你爹做太子,你哥哥做太孙,后来他们都已经故去了。
现在,你作为你爹唯一的嫡系血脉,大明的正统,整个淮西臣子都是你坚强的后盾,你不用怕。”
闻言,朱允熥知道淮西集团已经做好了准备。
不枉自己今天早上那一撞啊。
本来自己还想跟他们研究一下战术,没想到他们自己就搞定了。
这……或许就是作为淮西集团宠儿的待遇吧。
不过朱允熥也知道,淮西集团势大,要么被铲除,要么被另一方势力平衡,否则臣强君弱,于君不利!
朱允熥打算上位之后,平衡淮西集团的势力,争取让今天这些从龙之功的人尽可能的全部善终。
朱允熥相信凭借香火情,自己能压得住淮西集团。
更别说自己还有系统。
皇宫内,蓝玉已经带领一支兵马和淮西集团的官员浩浩荡荡直奔乾清宫。
乾清宫内。
王忠闯进了乾清宫内殿。
“陛……陛下,大事不好了,凉国公谋反了!”
躺在床上,还在看奏折的朱元璋闻言,直接掀开了被子,朱元璋奏折批得差不多了,但是睡前还有看奏折的习惯。
“你说什么!”
朱元璋不敢相信,今天下午自己才和蓝玉见过一面,怎么他们晚上就谋反了?
“陛下,凉国公带着上千兵马,伙同许多官员直奔乾清宫来了,已经快到了。”王忠禀报道。
“锦衣卫呢!锦衣卫是他娘的干什么吃的!蓝玉他们这么大动静,锦衣卫为什么不奏报!”朱元璋一边披着龙袍,一边愤怒的问道。
王忠回答道,“陛下,奴婢得到消息,颍国公傅有德,假传陛下口谕,接掌九门。”
“放肆!”
听到王忠的话,朱元璋将不远处桌上的茶杯啥的全都扫落在地,发泄着心中怒火。
而此时已经听到了脚步声。
这时候,一个太监进来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凉国公围了乾清宫!”
“他想干什么,弑君篡逆吗?”
朱元璋呵道,然后抓着自己的痒痒挠,直奔乾清宫外殿。
越往外走,越是听得见那浑厚的脚步声。
朱元璋直接来到了乾清宫的大厅。
看到那前方紧闭的宫门,朱元璋的眼中充满了愤怒。
“臣宋国公冯胜,携百官叩阙,请陛下开门!”
乾清宫外,响起了冯胜那浑厚的声音。
冯胜亲笔书信一封,让亲信去了翰林院弄圣旨。
自己则是亲自来了这里盯着,否则冯胜不放心。
“臣等叩阙求见,请陛下开门!”
乾清宫外,响起了淮西集团官员的声音。
朱元璋坐在大厅,听得很清楚。
“开门。”朱元璋下令道。
“陛下,不能开啊。”
一旁的王忠连忙道。
朱元璋轻哼一声,“你以为不开门,他们就不敢撞开宫门吗?他们都敢谋反了,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把宫门打开。”
“是……”
王忠只能领命,去吩咐太监打开宫门。
伴随着乾清宫门打开,外面明晃晃的火把将乾清宫外照耀得亮如白昼。
一个个身穿官服的官员站在乾清宫门口。
和朱元璋来了个目光对视。
冯胜长舒一口气,捧着一本奏折,带着百官进了乾清宫。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冯胜等人跪地高呼。
朱元璋冷哼一声,“乱臣贼子,你们都明火执仗的谋反了,还要咱万岁?”
朱元璋这话,没人接。
冯胜高举奏折,“陛下,皇嫡孙朱允熥,天资粹美,仁慈宽厚,宜立为储君,正位东宫!臣等联名上奏,请陛下准奏!”
“你们这是在逼宫吗?咱立谁为储君,还需要你们来教咱吗?”朱元璋此刻很愤怒,但是朱元璋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自己此刻已经不再是谁的陛下,而是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
“臣等不敢逼宫,然为了江山社稷计,臣等斗胆,兵谏陛下!请陛下准奏,册立皇嫡孙朱允熥殿下为皇太孙,正位东宫!”
冯胜继续捧着奏折说道。
“请陛下准奏,册立皇嫡孙朱允熥为太孙,正位东宫!”
而冯胜身后的官员也纷纷开口,异口同声的说道。
“蓝玉呢?叫他来见咱!”
朱元璋没有接过奏折,而是问道。
“请陛下准奏!”
众人没有回答朱元璋,而是重复着这一句话。
此时的翰林院那边。
冯胜的亲信已经找到了一位翰林学士,并且把信给了他。
“你们这是谋反啊……”
这位翰林学士看着冯胜的亲笔信说道。
冯胜的亲信回答道,“允熥殿下的爷爷是皇帝,他爹是太子,他是嫡孙,这造了哪门子反?”
“唉,你说吧,怎么写?我去准备绢笔。”这位翰林学士叹了口气,淮西集团已然兵变,自己不干也不行啊。
“就写册立皇嫡孙殿下为皇太孙,要加上一句皇太孙监国摄政,所有军国大事皆取皇太孙进止!”
冯胜的亲信传达冯胜的原话。
淮西集团兵变,一旦等朱元璋再得势,那么势必会将整个淮西集团杀个精光,因此必须要尽快辅佐朱允熥掌控皇权。
所以仅册立朱允熥为太孙还不够,还得要天子权!
也就是军国大事,皆取太孙进止这句话。
必须要加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