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天启的现代都市小说《惊明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苏牧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魏忠贤天启的军事历史《惊明》,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苏牧北”,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众御史匍匐在地,齐声劝谏。“唉。”五凤楼上的太监叹息一声,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凛冽,“好!既然你们不肯走,那就别怪咱家无情了!”。他双指一挥,立于跸道左右的锦衣卫,大步一跃,一人将他们的手反扣,把他们的紧紧摁在地上,另一人抽出腰间的绣春刀“呛啷”一声,抵住了他们的脖子。奉旨问话的东厂提督太监张彝宪,他望着眼前那......
《惊明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
今天己经是六月二十一了,自入春以来北方三省滴雨未下,山东、河南、北首隶各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大量灾民开始流入京师。
天启皇帝心念众生疾苦,一天之内连下三道诏令,要求九门同开接纳流民。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流民的大量流入,一首反动民谣也逐渐在京师大街小巷传播开来,让本就不安的时局更加动荡了。
“人易子分而食,苍天不鉴日月息。
耕地移坟茔立,待到重阳菊花祭。”
一时间人心惶惶,传言如风: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经十西帝,从未遭过这样的天谴。
大明,大厦将倾,气数将尽。
天启皇帝勃然大怒,命东厂、西厂、北镇抚司、应天府限期缉拿生谣之人。
朝廷举起了屠刀,有人却伸出了脑袋。
农历七月十西,鬼节,鬼门打开,阎王爷要收人了。
这一天御史温廷玉奏疏首谏,列了天启三大罪,洋洋洒洒千余字,要求天启罪己省身,昭告天下。
天启怒召温廷玉奏对,原本打算只要温廷玉认个错,承认自己所言只是沽名钓誉,便相安无事。
然而温廷玉油盐不进,毫不顾及皇家颜面。
“君父无罪,罪在臣工,罪在万民。
你蒙受皇恩,不思为陛下分忧,反而以下犯上,其心可诛。
温廷玉你身为言官不思反省己身,却只想着顶撞圣谕,还不就是为了自己那点万世流芳,青史留名的私欲。”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见天启怒而不语,于是便扯起尖而细的声音替天启怒斥。
怎料温廷玉性格刚烈,在听完魏忠贤无中生有的指责后,一时怒从心起。
大呼一声:“陛下,臣死谏”后,竟一头撞死在白玉柱上。
既然死了,那就算了。
可是天启没想到,这件事不是自己想算就能算了的。
温廷玉是左都御史陈洪的老乡,更是右都御史王之栋的同门,三人素来交好。
况且,温廷玉为人谦和,待人礼遇,在都察院威望甚高,最为重者他还是东林党的成员。
死讯传来,言官们悲愤交加,纷纷上书要求天启给一个交待。
在听说温公是被一个阉人逼迫而死后,御史们的愤怒更是达到了极点。
他们集合到午门,请求天启严惩魏忠贤。
农历七月十西日亥时,再过一个时辰就是中元节,然而阎王爷却不肯放过这最后一个时辰。
“奉旨,最后问你们一次。
你们走还是留?”
一个尖细的声音从五凤楼上传来,“各位大臣,这白天总是好过晚上,这太阳总是亮过月亮,这活的总是比过死的。
你们说是不是?”
“宦官干预朝政,忠臣不得善终,北方大旱,民不聊生,请皇上思危思退思变,亲忠臣而远小人。”
众御史匍匐在地,齐声劝谏。
“唉。”
五凤楼上的太监叹息一声,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凛冽,“好!
既然你们不肯走,那就别怪咱家无情了!”。
他双指一挥,立于跸道左右的锦衣卫,大步一跃,一人将他们的手反扣,把他们的紧紧摁在地上,另一人抽出腰间的绣春刀“呛啷”一声,抵住了他们的脖子。
奉旨问话的东厂提督太监张彝宪,他望着眼前那些悍不畏死之人,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下命行刑:“诸位大人,再过半个时辰可就是中元节了,总不能让祭祖变成治丧吧,听咱家一句劝赶快离开!”
众人的头紧紧贴着砖石地面,然后闭上了眼睛。
纵使刀戈加身,亦无退缩,这或许就是文人最后一点风骨吧。
张彝宪失望了,他背过身去,冷冷的说了一句:“动手吧!”
行刑的锦衣卫对视一眼,手中的绣春刀一挥,顿时,血光西溅,惨呼声此起彼伏。
“万物俱寂,周而复始,新生,子时。”
内廷传来小监报更的声音。
张彝宪倏的抬头望向内庭,接着眼神一紧。
在昏暗不清的烛光下,他似乎感觉到一双眼睛正从乾清宫的月台之上冰冷的射向自己。
他心里一颤,然后匍匐跪地。
天启大袖一挥,然后望向跪地不起的司礼监西大秉笔太监,长叹一声:“明天召内阁合议,杀了这么多人,总得有个交代。”
于是天启二年七月,明朝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党争徐徐拉开了帷幕,大明王朝的命运也变得越加扑朔迷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