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蔡襄儿杜鹃的现代都市小说《娇妻万福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蔷薇晓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娇妻万福》,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蔡襄儿杜鹃,文章原创作者为“蔷薇晓晓”,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石锦绣是京城长兴侯府小姐,不过父亲只是个庶子,他们四房在府中本就毫无地位可言,几天之前石锦绣做了一个梦,一个将她一生都走完的梦,梦中她被三伯母鲁氏所骗,嫁给了大伯母李氏娘家的傻侄儿,不得善终。一个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活阎罗,一个是重生而来的小透明,一次意外的相遇,从此结下了难分难解的羁绊!...
《娇妻万福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姑娘,你怎么了?”睡在窗前大炕上的杜鹃就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
“没什么,只是做了个噩梦而已。”被吓出满身大汗的蔡襄儿心有余悸。
杜鹃就起身掌了灯,帮蔡襄儿打来了热水擦身,并换过一身干爽的衣裳后,又重新安置她睡下。
天还没有亮,侧躺着的蔡襄儿隐隐约约听到了敲四更梆子的声音。
可她已无心睡眠。
梦中那哭天抢地的场面太真实了,真实得就像身在其中。
可她为何会做这样的一个梦?
而梦到的又是哪里呢?
蔡襄儿就忍不住回想起来。
那个梦境太嘈杂了,所有人都在慌乱地逃命,只有那些和父母走失的年幼孩童,无助地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只是那些熊熊燃烧的木板房,为什么又觉得有些眼熟,像极了她之前在永盛门外瞧见的那些杂板房。
杂板房?火灾?永盛门外?
忽然间,蔡襄儿就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从她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终于想起为什么前些日子在永盛门外见到的情景与她梦中的场景有不同了!
在她的梦境中,永盛门外曾有过一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
那些聚居在永盛门外的穷人本就一无所有,一场大火之后,让他们连最后的栖身之所也没有了,只得在京城里做起了流民。
后来还是官府出面,向城中的富户募集资金,在京城之外搭建了简陋的草棚,这才将这些流民安置了下来。而永盛门外的那片焦土也被人重建,慢慢成为了胡商们的聚集地,后来才有了蔡襄儿梦境中的样子。
既然永盛门外的那些杂板房还在,也就是说那场火还没有烧起来!所以周边的那些宅院才会卖得那么便宜,还无人问津!
蔡襄儿的心里瞬时就冒出了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自己趁着这个时候买下那几座宅院,将来岂不会大赚?
蔡襄儿越想就越觉得可行,正好她手头又积攒了一些钱。
本来就睡不着的蔡襄儿这一下彻底失眠了,辗转反侧了大半夜的她,直到天快亮时才微微合眼,但很快又被院子里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
蔡襄儿索性不再睡了,而是起床、穿衣、洗漱了一番。
“姑娘今日怎么起这么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的是在小厨房里当差的陈妈妈,因为要准备院里所有人的早饭,她总是要起得特别早。
陈妈妈是玉兰的母亲,她们当年是逃荒进的京城,简氏见她们孤苦无依差点冻死在路边,便问她们愿不愿意入府为仆。就这样,她们一个做了简氏的贴身丫鬟,一个成了梨香院的烧饭婆子。
“因为睡不着。”瞧着陈妈妈拿了个小圆簸箕往后园子去,蔡襄儿也跟了上去。
梨香院的后园子原本是个小花园,简氏为了节省日常的开销,便把小花园子里的花草都拔了,改种了瓜果蔬菜。
菜地不大,却被规划得井井有条,这边的丝瓜、苦瓜刚栽下苗,那边的甜豆、豌豆却早已熙熙攘攘,就更别说那在地里长成一丛一丛的荠菜和莴苣,全都挂着薄薄的晨露,分外的精神。
“陈妈妈,早上炒几个鸡蛋吧!”看着香椿树上冒出的红色嫩芽儿,蔡襄儿就忍不住一边摘一边道。
“好!”陈妈妈就笑盈盈地从地里直起腰来,“正巧今儿个早上捡了几个鸡蛋,到时候摊个香椿蛋饼给你们吃!”
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吵闹着,从她们头上掠过。
蔡襄儿就抬头看去,和煦的晨光就这样从屋脊上照射了下来,让她下意识地眯了眼,然后她就闻到了柴火的气息。
还是这种有烟火气的日子才让人过得舒心呀!
蔡襄儿就在心里感慨着。
陈妈妈早上准备的是青菜粥,配上了几碟爽口的酱菜和一盘香椿鸡蛋饼,让一家人都吃得很开心。
因为石楠也打算带许砾着去拜访之前在京城的老师,蔡襄儿便同他们相约着出门。
可他们刚一出长兴侯府的侧门,就遇着了乘车而来的蔡襄儿。
“绣姐儿!你要去哪?”蔡襄儿就撩了车帘问。
“襄姐儿?你怎么来了?”蔡襄儿只得让石楠和许砾先走,自己则留下来同蔡襄儿说话。
“我昨天不是派人送了帖子说我今天过来么?”见蔡襄儿竟要出门,她就有些不高兴地翘嘴。
“帖子?什么帖子?”蔡襄儿笃定从昨天到今天,自己从未见到过任何一张帖子,更不知道蔡襄儿今天要上门的事。
蔡襄儿身边的丫鬟就站了出来:“石姑娘,是真的,昨天是奴婢亲手将大小姐的拜帖送至长兴侯府的门房,然后门房里当值的人说会帮我转交姑娘你。”
拜帖送至了门房?
蔡襄儿就转身看向了身后的门房,发现正有人在那探头探脑。
“襄姐儿,你在这儿等等我,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蔡襄儿就轻声交代了蔡襄儿,然后往门房走去。
门房里就响起一阵叮啷哐啷声,待蔡襄儿走进去时,就只见一个身形消瘦的管事正双脚搭在桌上眼神睥睨地磕着瓜子,他的身后还站着两个有些手足无措的婆子。
而蔡襄儿使人送来的拜帖就明晃晃地摆在屋里的那张方桌上。
“哟,是五姑娘啊!什么风把您给吹到我这小小的门房来了?”那管事在瞧见蔡襄儿后,嘴里虽这么说,可他的神情依旧倨傲。
蔡襄儿就微微眯了眼。
不过是个小小的门房,竟敢这样同自己说话,要说背后没有人给他授意,打死她也不信。
“为何不将郑国公府蔡大小姐的拜帖送至梨香院?”蔡襄儿就压住了心中的怒气,缓缓开口问。
“哎呀,姑娘您这就冤枉小人了,小人使了人去送了,可梨香院里没人啊!”那管事就继续狡辩。
“你使了谁去?”蔡襄儿的目光就扫过那两个有些瑟瑟发抖的婆子,“什么时辰去的?怎么就知道院里没人?”
“自……自然是收到帖子就去了呀!大概……大概未时吧!”那管事明显没想到蔡襄儿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就开始信口胡诌。
“你骗人!”明明和蔡襄儿说好等在外边的蔡襄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了门房,“我是申初写的帖子,你在未时怎么拿得到?未卜先知么?”
“这……这约莫是小人记错了……”刚才还趾高气昂的管事,这会子却抹起了汗。
府里的五姑娘他自然是不怕的,可如果再加上郑国公府的蔡大小姐……他可不敢确定三太太还会不会像说好的那样护着自己。
“记错了?”蔡襄儿显然不信他说的这话,“昨日我同母亲出府去上香,未正的时候就已经回了府,梨香院里怎么可能会没有人?”
她愤怒地拿起放在方桌上的拜帖,就往那管事的脸上抽去:“分明就是你的人犯懒,根本没有去送这拜帖,险些让蔡大小姐扑了一个空!”
蔡襄儿用的力道不小,加之郑国公府用来做拜帖的纸张又硬,那管事的脸上就被扇出了一道红印。
俗话说,宰相的门人七品官。
这人整日地在长兴侯府的门房迎来送往,旁的人都是那好话哄着不敢怠慢,他自然也跟着生出了些傲气。
被蔡襄儿这么一打,他虽恨得牙痒痒,却毫无还手的余地。
而且还有郑国公府的蔡大小姐作证,他也不能真像三太太所交代的那样“出了事,就把事情闹大”,然后让她来“做主”。
为今之计,只能自己先息事宁人,把事化小了。
“五姑娘,是小的鬼迷了心窍。”那管事突然毫无预兆地跪到了地上,还不由分说地抽起了耳光,“小的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儿,姑娘大人有大量,就原谅小的这一次吧!”
听着那清脆的耳光声,蔡襄儿就知道他并没有作假。
她来,原本也只是想要个说法,既然对方已经认了错,她也没有穷追猛打的道理。
更何况,她更想知道,蔡襄儿一大早的来找自己,到底是所为何事。
因为门房不是说事的地方,蔡襄儿就把蔡襄儿拉上了自己的朱轮华盖车。
只是人还没坐稳,蔡襄儿就神秘兮兮地塞了个荷包过来,蔡襄儿用手一捏,便知道里面装着厚厚的一沓银票。
“这是……”她就疑惑地看向了蔡襄儿,并把荷包往回推。
“你就收下吧!”蔡襄儿就冲着蔡襄儿挤眉弄眼,然后在她耳边耳语,“你制的香,我表姐已经拿到了,这是她特意感谢你的!”
蔡襄儿就摇着头拒绝:“可我上回已经收过三皇子妃的钱了!”
“那是买香料的钱,这是特意感谢你的酬金,怎么能混为一谈?”蔡襄儿就冲着蔡襄儿瞪眼,“而且对于表姐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人愿意帮她这个忙,而你,就是唯一的那一个肯帮她的人!”
“表姐说了,你的这份恩情她记下了,只是日后所需的芙蓉香恐怕也得拜托你了!”这一次,蔡襄儿一脸真挚地同蔡襄儿道,“你要不肯收下这个钱,我表姐肯定会不心安的!”
可收下钱,我也会不心安呀!
蔡襄儿就有些哭笑不得。
“行了,绣姐儿,咱们不说这些了!”蔡襄儿一见,就赶紧转换了话题,“你刚才是要去哪儿,正好我有马车,我送你去!”
蔡襄儿这才想起自己要去永盛门外。
“去那干嘛?”蔡襄儿虽觉得奇怪,可还是让马夫将车往永盛门赶,而杜鹃和蔡襄儿的丫鬟翠儿则是坐在了车架上,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
蔡襄儿只好委婉地说起自己想在永盛门外买宅子的事。
“那边的宅子又破又小,而且周围住的都是些下九流的人,你买那儿的宅子做什么?”这一下,蔡襄儿更不解了。
蔡襄儿当然不能说自己买那些宅子是等着升值的,只得含糊道自己钱少,这样的宅子买一家算一家,有总比没有好。
而蔡襄儿却想到了前不久听闻有个远房表嫂在成亲时陪嫁了几个根本不能住人的院子,可写在陪嫁礼单上却是很有面子。后来,为了修葺那些院子,她的夫家又花了一大笔银子,气得那远房表嫂的婆婆四处说那表嫂的坏话。
绣姐儿想买这永盛门外的宅子,大概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吧!
蔡襄儿就在心里想着,到底没有继续多问。
待到了永盛门外,蔡襄儿便追忆起梦中的场景来,她得知道到底有哪些宅子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又有哪些宅子幸存了下来。
她就让蔡襄儿的车夫驾着马车围着永盛门外的那些杂板房走了一圈又一圈,最终她找到了一条记忆中的青石街,因为街道还算宽,又铺着青石,所以街上一侧的宅子全被烧,而另一侧却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不知这里的宅子是怎么卖的?”虽然青石街上有好几家也贴出了“吉屋出售”的红纸,可看着那已是人去楼空的宅子,蔡襄儿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找谁来买这些宅子。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蔡襄儿就有些得意地同蔡襄儿道,“像这些主人都懒得管的宅子定是挂到了衙门里去了,咱们只需记下门牌,直接去京兆府衙门交钱过户就行了。”
还能这样操作?
蔡襄儿就将信将疑。
“哎呀,你就信我的吧!”蔡襄儿就同蔡襄儿道,“之前我家有个家生子,因为立了功,爹爹就放了他的籍,还把他安排到京兆府衙门里当了个刀笔吏,负责的刚巧就是这个事!”
不待蔡襄儿反应过来,蔡襄儿又把她拉上了车,让车夫往京兆府衙门而去。
蔡襄儿虽生在京城,可这京兆府衙门却是第一次来,看到门口的那对表情狰狞的石狮子,她的心里多少有些发怵。
蔡襄儿却显得熟门熟路,一跳下马车,就拉着蔡襄儿往衙门里跑。
“哎……哎……哪来的小孩啊?这里可是京兆府衙门,要玩去别的地方!”一见到她们俩,就有差人厉声斥责着。
蔡襄儿也不发怵,而是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说明了来意,那差人立马换了一副态度,将二人带至了公事房。
郑国公府是武将之家,蔡襄儿的父亲和长兄手握重兵镇守着边疆,二哥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羽林卫副统领,姑姑则是宫里圣眷正浓的皇贵妃娘娘,因此从小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她也就比旁的人生得骄纵一些。
打定了主意的蔡襄儿一骨碌地爬起,刚准备抬脚时,却回头看向了蔡襄儿:“今日的事,你愿意替我作证吗?”
杜鹃一听,就担心地拉了拉蔡襄儿的衣角。
二姑娘和四姑娘都是三房的人,他们四房的可惹不起。
“当然可以!”没想蔡襄儿却是笑着回答。
梦中的她因为活得很是温吞,所以总是任人搓扁捏圆,因此她想尝试着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蔡襄儿听了,便高兴地携了蔡襄儿的手,也不顾二人的狼狈模样,就这样往供女客休息的荷院走去。
荷院就建在了荷花池边,因夏天能赏到如星辰般开在荷叶间的荷花而得名,可如今才四月,除了刚冒出尖的小荷叶,荷塘里并无荷花。
此时,那些午睡的奶奶和小姐们都已经醒了过来,正由各家的丫鬟服侍着穿衣起床。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还有的则是打打闹闹笑闹成了一团,好不热闹。
蔡襄儿一眼就瞧见了盘腿坐在罗汉床上像没事人一样与人说笑的石珊瑚,而石珍珠则不在屋内。
而屋里的人显然也瞧见了浑身湿哒哒和脏兮兮的蔡襄儿,因此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噤了声。
眼睛里喷着火的蔡襄儿径直冲到了石珊瑚的身边,二话不说就将石珊瑚簪在头上的一朵南珠珠花和挂在耳朵上的一对镶玉石金耳铛给撸了下来,痛得石珊瑚嗷嗷直叫。
“蔡襄儿!你疯了!”待转身看清了来人,石珊瑚便捂着耳朵惊叫着。
“呵,你将我推下水,难道不是更疯?”蔡襄儿瞪着眼睛看向石珊瑚,像要将她生吞活剥了一样。
将人推下水?
屋里的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一脸惊愕地看向了石珊瑚。
石珊瑚就被众人瞧得脸上一阵黑一阵白。
“襄姐儿,你不要胡说!好端端的,我为什么要推你下水!”急中生智的石珊瑚便装出娇羞柔弱之状,半掩着面轻泣,“而且……而且……我也推不动你呀!”
屋里的人一听这话,再一对比石珊瑚和蔡襄儿的体型,又觉得石珊瑚说得没错,比蔡襄儿瘦了一圈的她怎么可能推得动蔡襄儿。
就有人自以为正义地站了出来,替石珊瑚说话:“蔡襄儿,你是不是弄错了?珊姐儿一直都跟我们在一起,根本不曾出过房门!”
大家又开始偏向了石珊瑚。
见着好似同仇敌忾的一众人,蔡襄儿简直要被气笑了。
她还从未见过能如此颠倒黑白之人,自己以前怎么就会和她成为好朋友?
“好你个石珊瑚,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谢谢你今日让我看清了你!”忽然间,蔡襄儿也不想同石珊瑚理论了,而是径直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面不改色地将手中攥着的那支珠花和金耳铛扔进了窗外的池塘。
屋里就有人发出了惊呼声。
先不论那对镶玉石的金耳铛价值几何,光那支珠花就是由二十来粒上好的南珠制成的,每一粒都有莲子大小,皆是难得的上上品,光这点珍珠就不止二百两银子,竟然就这样让蔡襄儿眼睛都不眨地扔进了水里!
“石珊瑚!我蔡襄儿今日要与你割席断交!你最好将我送你的东西都扔掉,否则以后我见一次扯你一次!”蔡襄儿就狠狠地道。
可石珊瑚却还在那儿装。
只见她我见犹怜地抹着泪,看向蔡襄儿的眼神也满是哀怨。
见蔡襄儿的神情决绝,她便瞧向了一直站在蔡襄儿身后的蔡襄儿。
“绣姐儿!是不是你在襄姐儿面前说了什么?故意挑拨我和襄姐儿的关系?”她的声音听上去柔柔弱弱的,却像是刀一样地插向了蔡襄儿。
真是够了!
为什么这个人每次都能这么心安理得地装无辜?
想着无论是以前还是梦境中的自己一直对她多有忍让,可石珊瑚却总是得寸进尺从无收敛之意,蔡襄儿便不想再迁就于她。
“石珊瑚,你今日做过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请不要觉得天下人都是傻子,光凭你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就能随意玩弄于股掌之中!”蔡襄儿也与她针锋相对。
石珊瑚一听,就哭得越发厉害了。
蔡襄儿遭遇了落水这样的事,和石太夫人同坐一张牌桌的郑国公夫人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打牌,而是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不过是孩子间玩闹一时失了手!”闻讯同来的大夫人李氏,还想打圆场,“还不快让人去取了珊姐儿新做的衣裳给蔡大小姐换上。”
“不用了!”郑国公夫人则是黑了一张脸,马上命人备了车,急匆匆地带着蔡襄儿回了府。
府里出了这样的事,谁也没有心思继续留下来,便各寻借口离去,好好的一场寿宴,就这样不欢而散。
石太夫人气得险些背过气去,也就将蔡襄儿等人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询问。
蔡襄儿自是实话实说,可石珍珠和石珊瑚对此事却是有所隐瞒,二人更是统一了口径,坚称不知情:“我和珊姐儿一直在荷院里待客,不曾出得门去,因此并不知道外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那蔡襄儿是如何落的水……”
石珍珠是三房的长女,在府中排行老二,已经十八岁的她行事成熟稳重,只要是她说出来的话,石太夫人多数信以为真。
如此一来,倒显得蔡襄儿是说谎的那一个。
“既是这样,你为何要说是珊姐儿将那蔡大小姐推下水的?”石太夫人就很是不悦地看向了蔡襄儿,“真没想到你这个丫头平常闷得像据了嘴的葫芦,其实心里却是个蔫坏的!”
石太夫人因为不喜庶子石岗,连带着四房的人她都不喜欢,在她的心中更是将几个孙子孙女分了三六九等,对蔡襄儿等人更是心存偏见。
平日里没事她都要鸡蛋里挑骨头,更别说她现在抓住了蔡襄儿“说谎”的把柄。
“哼,真是跟你爹一样!”见着既不辩解又不说话的蔡襄儿,感觉自己好似在唱独角戏的石太夫人顿时就失了训话的兴趣,“从今天开始,罚你禁足一个月,还要把女诫和女则各抄十遍,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出你们那个梨香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