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时安夏姜佑深的现代都市小说《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精修版》,由网络作家“十二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时安夏姜佑深是武侠修真《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十二妖”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北翼国一代传奇人物惠正皇太后重生回到侯府。上一世时安夏眼瞎,对无能又自私凉薄的晋王一见钟情,还把他费力推上皇位,害苦了老百姓。熬到他死后,还得给他收拾烂摊子。这一世她只想守着母亲和失而复得的哥哥安安静静过完一生,谁知天生凤命,随手捡个上门夫婿竟然是西梁国死了十年的幼帝。她哀叹自己好命苦,忍痛放一纸和离书给他自由。而他却将和离书撕得稀烂,怒斥她:“你当朕是什么,想扔就扔?”扔不掉能怎么办?陪他走上夺......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精修版》精彩片段
温姨娘就算心里再不愿承认时安夏比女儿长得美,也不能忽略对方是侯府嫡出。
光这个身份,就得把她女儿挤出圈去。她一定要帮女儿扫清道路,到时候,想要拿捏唐氏简直轻而易举。
一个清誉有损的女子,就算再美又能如何?
这么想着,她心里才算舒坦了些,连带身上的伤也没那么疼了。
刘妈妈听得乐眯了眼,“还是姨娘有办法。”
“跟老娘斗!小浪蹄子还嫩了点!”温姨娘唇角逸出一丝恶意,“看她还怎么挡我柔儿的路!”
当天晚上,不知从哪儿传出消息,说有个侯府大小姐,小时候走失了,在外流浪许多年,后来被找回来养在府中。
谁知这大小姐不安分得很,嫌弃侯府规矩森严,没有外面的花花世界好玩,就把以前认识的男人带回家,乔装成府卫养着。
时安夏听到这些谣言的时候,正在桌前写字。
她誊抄的是当朝一个大儒黄万千的大作。
黄万千是比方瑜初更有名望的存在。这么说吧,如果黄万千不退隐,方瑜初就不可能成为当今皇上的启蒙恩师。
她只有请得黄万千来挂名族学堂的教谕,才能引得方瑜初出山。她要把两大泰山北斗的存在搬进她的族学堂。
落下最后一笔,时安夏将毛笔放在玉质笔搁上,又用清水净了手,才在绣墩上坐下,“谣言就是谣言,不用理会。”
曾妈妈一听,急了,“姑娘,这会影响您议嫁的!”
时安夏娓娓一笑,“不要紧。谣言并没有指明是哪家小姐。若是这般跳出去澄清,才是坐实了本姑娘就是那个小姐。”
“可也不能任由这股风到处刮啊,京城权贵圈儿就这么大点儿。”
时安夏安抚地看了一眼屋里焦急的婆子丫环们,“我知你们是为我考虑着想,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她心里的确有数。
清誉名声对一个女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她母亲唐楚君便是被这种无形的东西所累,才不得不嫁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上一世,温姨娘用同样手段,拿她在外流浪造谣生事,但最后也没有达到将她拖入泥潭的目的。
一方面是在她的筹谋之下,和晋王萧晟彼此一见钟情,互相惦记,到了晋王殿下非她不可的地步。
皇太后疼惜孙儿,遂出手干预。
另一方面,时老夫人为了侯府前程,也是力压谣言。
所以最后时安夏虽然不是晋王妃,却也成了晋王侧妃。
再后来,她在王府中,在深宫里,也一次又一次被人拿她曾在外流浪来造谣生事,毁她清誉。
可以说,时安夏前世的一生都在谣言中度过,没有一刻消停。
她曾被前朝大臣联名上书废后,也曾被荣光帝步步逼问,更被人写成段子在坊间茶舍里嘲笑轻贱。
可又怎样?
她也是彻夜不眠代替皇上处理奏折的景德皇后,是为了山河社稷御驾亲征的惠正皇太后,是高僧寂元大师嘴里那个“挽江山社稷于悬崖,救万千百姓于水火”的有大功德之人。
所以今儿这点子谣言,对她来说真就不值一提。
况且她根本没想过要嫁什么高门大户,就更不必在意虚名清誉。
婆子丫环们瞧着自家小姐那双深潭般的眼,莫名就心定了,焦虑也齐齐散去。
时安夏此时操心的是另一件事。
正想着,南雁匆匆进来报,“姑娘,舅老爷来了,正在海棠院和夫人叙话。”
时安夏眼睛一亮,“走,咱们也过去。”
苍色飞雪,纷纷扬扬。
一群人浩浩荡荡行走在暮色间,被簇拥的女子披着白色狐裘,内里是沉蓝贡缎锦袄,半截儿小脸隐在一圈纯白兔毛围脖中。
一只大黑狗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跟在女子身侧往前走。
刘妈妈远远看着,问旁边的丫环束香,“你看那可是大小姐?”
束香猫着腰悄悄走近了看,回来答道,“是大小姐。看她去的方向,应该是海棠院。”
刘妈妈得意地撇撇嘴,嗯哼,急了吧?连夜找夫人商量对策,可没有用啊!悠悠众口,一人一口唾沫星子淹不死你。
时安夏到海棠院时,唐楚君正气愤地跟自己兄长诉苦,“肯定是温慧仪让人造谣!我家夏儿平白被人泼了污水,明年就该议嫁了,可怎么办?”
“母亲!明年我不议嫁,您别操心。”时安夏笑盈盈走进漫花厅,对着唐楚煜行了一礼,“见过舅舅!”
唐楚煜正是唐楚君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也就是时安夏的亲舅舅,“夏儿送信来,可是为了谣言一事?”
唐楚君怔愣了一下,才知哥哥是女儿写信请过来的,立刻着急代答,“那自然是的!哥哥快想想办法。”
时安夏笑笑,“母亲,我有更重要的事跟舅舅说,不是这点小事。”
“小事!这怎么是小事!”唐楚君声音又尖又急。
唐楚煜挑了挑眉,觉得自己曾经那个小妹又回来了。
自从出嫁生子后,小妹对着谁都郁郁寡欢。她小时候分明是活泼的急性子。
时安夏走过去,安抚道,“母亲别急,谣言我自会处理。我真的有十万火急的事要跟舅舅商量。”
唐楚君这才悠悠拿起茶杯捧在手上,“哦,那你们说,不用管我。”
时安夏和唐楚煜对视一笑,莫名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种化不开的宠溺。
时安夏开口说正事,“舅舅,您知阳玄先生在侯府的吧?”
唐楚煜点头,“知道。”
“阳玄先生算出漳州玉城雪灾,如果不及时救援疏理,不出一个月,玉城就灭城了。”
唐楚煜皱眉,“这你也信?”
时安夏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她神情认真,眸色凝重,“舅舅,这次是您为朝廷立功的好机会。”
今年入冬后,京城连日罕见大雪。
道路积雪,运输不便,使得京郊的许多地方都粮食稀缺,从而引起米价大幅度波动。
唐楚煜是户部侍郎,自是对此了如指掌。不止如此,他刚在京城范围内,颁布了米价管控措施。
时安夏却是知道,百里之外的漳州玉城情况更加严重。
自月初始,连续几场大雪加冰雹,使得平地雪深三尺,飞禽走兽冻死不说,牛马猪羊更冻死大半。
几条流经玉城的河流,河面全部结冰,致使船舶停航。
道路路面连人都无法行走,更何况马车。
如此一来,整个玉城内粮食衣物短缺,发生哄抢。百姓缺衣少食,饥寒交迫。
最后在今年的除夕之夜,玉城雪灾危机大爆发。
时成轩深觉如此。
尽管他已经作出补救,但坊间的茶楼书馆,哪哪都在说他们侯府仗势欺人。明明是魏家小姐派人去救人,却反被侯府诬陷。
说书先生还把温姨娘教唆奴仆闹事,又欠百姓工钱闹上官府写成了段子,一时满京城都在议论侯府行事不要脸。
这种情况下,姜佑深这么爱惜羽毛的人会为他着想才怪。
母子俩正在你一言我一语骂温姨娘坏事,就见时安夏满面喜色进屋来。
她先是请了安,才喜气洋洋道,“恭喜父亲!”
时成轩一脸恙色,衰衰的,“何喜之有啊?”
时安夏坐到时老夫人的软榻边,笑道,“父亲调去了翰林院,不值得高兴吗?”
“平调。”时成轩摆了摆手,“不值一提,还不如原先的礼部呢。”
在他看来,起码礼部还能收点好处。翰林院那鬼地方,一点油水都没有。
时安夏正色道,“此言差矣。父亲想想,当朝除了兵部和武将们,有几个大臣重臣没在翰林院待过?”
“是……吗?”时成轩疑惑坐直身。
时安夏点点头,“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父亲随便打听打听就知道了。女儿再问父亲,分到你手下的文士都是些谁?”
时成轩想了半天,“好像有个叫……什么贤?”
“朱羽贤,前年进士榜第十八。”时安夏眼睛亮晶晶的。
这位仁兄挨到她当太后的时候,已经专职为她草拟奏令,参与很多重大决议。
时成轩身体坐直了点,又想了半天,“好像还有个叫吴林?”
“吴长林,前年进士榜第十。”
此人后来位居御史,出了名的冷面不讲私情,正直得让人恨。
曾被荣光帝贬去漠州任知府,在那里兢兢业业干了五六年,愣是把鸟不拉屎的漠州打造成了北翼稳如磐石的边陲重镇。
她亲自下旨把吴长林调回京的时候,据说漠州百姓十里长街下跪相送,场面十分感人。
时成轩来了兴趣,“还有,还有个叫……黄月?”
“黄醒月,前年进士榜第六十二名。”
这个人有点意思。诗文一绝,傲骨清风,这是说得好听的。
说得不好听呢,则是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人情世故极差,对时事也不关心,因此很难在朝廷有一席之地。
他很穷,却以双足踏遍北翼大江南北,游走过万千市井小巷。他知民疾,却对民疾视若无睹,这导致他的仕途停滞不前。
说白了,给他个风花雪月或者游记类的命题,他定能给你弄个华而不实令人惊艳的诗赋出来。但若应对治理国家的策论,他就显得十分木讷。
这样的人用好了,可以装点门面;用不好,就容易坏事。
时成轩又说了几个名字,均是时安夏的前世老熟人。
她便知,姜佑深看似没帮忙,实则是在还她情。
也只有时成轩这等目光短浅的蠢人,才会觉得升迁是唯一出路。
上一世,时成轩在时老夫人的操作下,利用她这个晋王侧妃的光环,从礼部调去吏部,很是风光了一阵。
结果惹了大祸,连累她也举步维艰。
如今只要她把父亲看管好,这一世就能少闯点祸。
时老夫人听了时安夏这一通分析,心情也似乎好了很多,“听夏姐儿这话,你父亲还走了个好去处?”
“那是自然。”时安夏先铺垫好,“父亲过去以后,少说话,多看书。那几个文士自己知道要做哪些事,您别过多插手。多关心他们生活上的事就够了,哦,切忌带他们出去喝酒吃肉,更不要去逛……嗯,什么不好的地方。”
时成轩听得两眼闪着愚蠢的光,就记住了仨字儿,“多看书?”
别人看书费眼,他看书费的是命啊!
时安夏忙安抚,“您不看书也行。您就去您自己的地儿待着,别打扰他们就可以了。我母亲说了,您要是肯听话,不到处惹事儿,她能保你步步高升。”
说一千道一万都没最后这几句话管用。
时成轩眼睛亮了,“真的?”
时安夏诚恳点点头,“我母亲是这么说的。”
“行!”时成轩拍了拍胸脯,“今儿我就去你母亲院里歇着。”
时安夏:“……”大可不必啊!
她想了想措辞,“母亲刚经历丧子之痛,准备吃斋念佛一百日。父亲还是别去扰了母亲的清修。”
“这样啊,”时成轩倒也不纠结,“好吧,那让你母亲注意身体。为父准备明天就正式上任去。”
“愿父亲在翰林院事事如愿。”时安夏乖顺的。
时成轩却疑惑,“对了,你一个小姑娘是怎么知道翰林院那些人的?”
他连名字都没记全,女儿却能准确说出人家的进士排名。这太不可思议了。
时安夏对自己这过目不忘的本事十分满意。她刚知道,她哥哥时云起也可以。
他们兄妹俩真是受老天爷偏爱啊。
她早就想好了理由,谎话编得顺顺溜,“因着父亲要升迁,母亲找舅母要来了礼部官员的基本资料,女儿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又因着云起哥哥明年要参加春闱,母亲又找舅母要来了历年考题以及历年进士榜名单。女儿正巧记性不错,就记在了脑子里,没想到派上了用场。”
时成轩惊呆了。
时老夫人也惊呆了。
两人惊呆的点,都乱七八糟。
唐楚君变得这般上心?夏儿记性如此之好?起儿明年要参加春闱?
就忽然热血沸腾起来,他们二房也开始干正事了!
尤其时老夫人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自她嫁入侯府,没有一天不操心,没有一天不担心。
不管怎么筹谋,都感觉看不到希望一样。
丈夫平庸,儿子无能,孙子是草包,谁能体会她心里的苦啊!
温姨娘却在这个时候打帘进来了,“给姑母请安。老爷也在这啊,正好,妾身有事跟老爷商量。”
时成轩皱眉,满脸嫌弃,“你能有什么事?”
温姨娘这几日被查账查得头晕脑胀,急需做件大事转移时老夫人的注意力,同时挽回自己在姑母和老爷心里的形象。
她低眉柔顺道,“听说老爷平调去了翰林院。妾身想了想,如果只是平调,应该可以去求求袁大人,让您平调去户部,妾身跟袁大人的……夫人有些交情……”
时安夏站得远远的,屈膝一福,生怕把寒气过给了屋里人,“给祖父祖母请安,给父亲请安。”
但这会子,除了跪着的温姨娘,谁会嫌弃她一身寒气?
时成轩激动站起身,“夏儿,你说事情解决了?”
时安夏点点头,“是啊,女儿看您心急,知事情紧急,就亲自带人去处理了。”
老侯爷和时老夫人看这懂事的孙女,是越看越顺眼,朝她招手,让她过去坐着。
她便让南雁把披风解下,才微笑坐到时老夫人身边。
时老夫人顺势把自己的汤婆子塞到了时安夏怀里。
这一幕刺疼了温姨娘的双眼。
为什么短短几天,她从云端跌落,而时安夏却赢得了时老夫人等人的欢心。
旁的不说,就时老夫人和时成轩这两个人,从来就是无利不起早,最是自私自利的主。
从前什么时候对时安夏正眼看过?如今都跟被迷了心窍,把时安夏当眼珠子似的护着。
温姨娘撑着身子阴阴地问,“夏姐儿是怎么处理那些贱民的?”
时安夏忽然将脑袋歪在时老夫人肩上,看上去很是亲密,展颜一笑,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和单纯,“当然用银子啊!一人给了十两银子。一共二十四人,花了二百四十两。”
她很少这般笑,但一笑起来就刺得温姨娘脑瓜子疼。
她也很少用这么高的音调说话,仿佛字字都沾染着孩子气表功的喜悦。
温姨娘的心已血流成河。
时安夏向时老夫人真诚发问,“祖母,这笔银子应该要由温姨娘补给孙女儿吧?”
时老夫人点点头,越发慈爱,“应该的。”转过头便叮嘱温姨娘,“事儿是你惹出来的,这笔钱自然由你出。回头你给夏姐儿补贴三百两银子,不能让夏姐儿白忙活一场。”
“三百两!”温姨娘一口血差点吐出来。我出银子,你得美名!
这件事解决起来根本不难,要不是老夫人拖着她在这下跪,说这么多废话,她早就出去找人了。
那些贱民不就是缺钱吗?贱骨头而已!
她都想好了,大不了一人给二十文钱,就不信解决不了这群穷鬼。
结果,一人给了十两!那些贱骨头一年都不定能挣十两银子!
最可气的是,她出银子,给时安夏做好人!温姨娘觉得自己要气晕过去了。
时成轩却觉得女儿办得很好,银子能解决的事儿就不叫事儿。
这会子看女儿有多顺眼,看温姨娘就有多不顺眼,恶狠狠道,“三百两便宜你了!若是误了本爷的大事,要你好看!”
时成轩很快就知道,此女终究还是误了他的大事,此乃后话。
时安夏回到夏时院已是亥时。
北茴熬了药,温热好几回都不见人,正嘟嘟囔囔,“这么晚还不回来,不喝药身体怎么好得了?我才一转身,姑娘就跑没了影儿。”
时安夏笑着任由南雁脱下她的披风,接过北茴手中的药碗,温言回应,“这不是回来了么?北茴姐姐,我错了,下次一定先喝了药再出门。”
北茴一下就高兴了,又把药碗抢回去,“姑娘等着,我再去把药热一热。”
时安夏看着她轻快的背影笑起来,眼泪在眶里打转。
这些故人啊,如今都还活着,真好。
上一世,北茴是跟她最久的人。
于她而言,北茴不是丫环,不是宫里的嬷嬷。而是姐姐,是母亲般的存在。
北茴替她挨过打,受过鞭刑,还被夹断过手指;在冷宫中陪她吹冷风,吃馊饭,替她喝过毒药伤了喉咙,后来再也不能说话。
待她掌控前朝后宫,垂帘听政,再无人敢忤逆她,北茴却熬不住身体的疼痛,活活疼死在她怀中。
北茴最后笑着用口形跟她说,“姑娘,来生,我还要在您身边侍候。”
她不叫她“太后”,叫的是“姑娘”。
就像如今这般,“姑娘,药来了!快趁热喝了。”
时安夏接过药碗,皱着眉头,小口小口喝完。
北茴递了个蜜饯,放在她唇边,“姑娘,张嘴。”
时安夏吃下蜜饯,心里甜甜的。就势握住她温暖的手不肯放开,红了眼眶撒着娇,“北茴姐姐,我还要。”
北茴扬了扬下巴,笑着再从罐子里掏了一粒蜜饯放在姑娘嘴里,“大夫说了,这药一日三顿不能少,身体才好得快。”
南雁在一旁吃吃笑,有些羡慕北茴可以跟姑娘这么亲近。而她们另外四个都是后来才买进府的,到底不敢那般造次。
像时安夏这样的侯府嫡小姐,母亲身份又显贵,院里一般配置九人侍候。
两个一等丫环,负责起居以及日常贴身侍候。
两个二等丫环,负责房中事务。
两个三等粗使丫环,负责院中洒扫之类的体力活儿。
一个女侍卫,负责小姐的安全。
还有两个妈妈,一个是整个院子的管事妈妈;还有一个是奶嬷嬷陪着小姐长大的,充当着半个母亲的角色。
但时安夏情况比较特殊,两岁从京城走失,直到十二岁才被找回来,所以没有奶嬷嬷。
又加之唐楚君对这个女儿一直心存愧疚,所以一下给配了四个一等丫环贴身侍候。
北茴是时安夏自己带回来的,东蓠西月和南雁都是由唐楚君亲自挑选。
其中东蓠会些拳脚,还兼了女侍卫一职。北茴兼了管事妈妈的职,管着整个夏时院的所有庶务。
另外红鹊也是唐楚君所送。因为年纪小,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成了二等丫环。
至于其余丫环,全部都是温姨娘安排。
其中二等丫环中还有个绿鹦,前些天被时安夏寻了个由头罚去院外做洒扫,降级也就这两日的事了。
再就是还有两个三等丫环,瞧着木讷,不惹事不挑事,倒也还好。
如今夏时院忽然进来五个妈妈,一下子就显得拥挤起来。但为了方便行事也只能委屈她们。
五个妈妈分别一对一带着五个丫环。其中史妈妈郑妈妈王妈妈谭妈妈曾妈妈分别对应东蓠南雁西月北茴红鹊。
时安夏了解过,这几个妈妈的身契都在大舅母手里,人品信得过。
大舅母在护国公府最难的时候,无人可用,就去娘家定国公府调了人,这才与如今这位护国公府的当家主母分庭抗礼。
这几个妈妈全家世代都在定国公府做活计,只要不是脑子出了毛病,都不可能做出背刺的行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