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武承嗣刘辉的现代都市小说《狄仁杰之兰亭疑案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时胖纸看鬼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狄仁杰之兰亭疑案》是由作者“时胖纸看鬼片”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对于王羲之这部作品达到了狂热追捧的地步,有传闻说兰亭集序最终随葬在太宗墓中,也有人说兰亭随葬在高宗李治的乾陵之中。武则天为完成高宗遗愿,希望找到失落《兰亭》给丈夫随葬,调查发现在兰亭中竟然隐藏着一个足以颠覆神器的巨大秘密。洛阳屡发血案,武则天几近被刺、狄仁杰此时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真的会坐视不理还是在暗中指挥若定呢?...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李元芳笑道:“太宗皇帝乃一代英主,想得到东西哪有得不到的?”
曾泰抚了抚长须道:“元芳你有所不知,太宗皇帝虽贵为天子,但兰亭这种流传万世之作,也未必是一个当代帝王所能得到的,得到这样的宝物,讲究的恐怕是缘分啊!”
刘辉赞叹的看了曾泰一眼道:“这位仁兄所言极是!此等宝物,未必是可以通过金钱和权力获取的,往往是机缘巧合所致!”
李元芳点了点头,问道:“那么兰亭真迹究竟下落如何呢?”
狄公看了看刘辉,刘辉作了一个“请”的姿势,狄公点点头,道:“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很多,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智果、辨才、虞世南等书法大师都是智永书法的弟子。《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来对它评价颇高。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智永年百岁乃终。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珍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太宗皇帝获知《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后,兴奋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太宗皇帝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怎么可能在你这里呢。辨才见萧翼不信,就决定让他开开眼,从屋梁上的洞内取下《兰亭集序》真迹给萧翼观看。
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太宗皇帝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但悔之已迟。
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真本终于到手了,太宗皇帝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萧翼智取《兰亭集序》有功,太宗皇帝朱笔钦点,提升他为员外郎,加五品,并赏赐给他银瓶、金缕瓶、玛瑙碗各一只,还有无数珍珠。又赐给他宫内御马两匹,并配有用珠宝装饰的鞍辔,宅院与庄园各一座。
太宗皇帝开始时对这位将《兰亭集序》秘藏起来不奉献给他这位当朝天子的辨才大师还生气,冷静后又考虑到辨才年事已高,不忍处罚,于是就放过了辨才。数月后,仁厚的太宗皇帝又赐给辨才大师锦帛等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下敕书让越州都督府衙代为支付。
惊魂未定的辨才大师得到这些赏赐后,不敢将它们归为己有。他设法将这此赐物兑换成钱,用这些钱造了一座三层宝塔。这座宝塔造得特别精致华丽,直到现在还存于世。辨才却因受惊吓与刺激积忧成疾,一年后便撒手人寰了。”
刘辉不禁一躬到地:“老先生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狄公微微摆手:“人老了,听得多些罢了!”
曾泰好奇的问:“那后来呢?兰亭集就长存皇宫之内了吗?”
刘辉摇了摇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据老朽的了解,《兰亭序集》在太宗皇帝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元芳道:“难道这兰亭真的也在其中?”
“这也未必,”狄公的目光缓缓凝视在墙上的这幅仿品之上,娓娓说道:“也有人说《兰亭序》并没有随太宗皇帝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皇帝的陵墓乾陵之中。有人传闻:太宗驾崩时,并没有提出要将《兰亭序》随葬,而是将《兰亭集序》交给了同样喜爱书法艺术品的先皇。先皇临终前,在病榻上遗诏,把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因此,在《兰亭序》失传之后,就有人怀疑《兰亭序》并非随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乾陵,也就是我们的陛下百年之后的归葬之地。
刘辉道:“老先生的学识实在令辉敬佩不已,在下斗胆邀请几位今晚在寒舍宿下,再让辉多多受教!”
狄公呵呵笑道:“今天斗胆进入刘员外宝库,已是于心不安。怎敢叨扰主人?”
刘辉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小人家里也有些祖产,本不需经商为生。只因小人的妻子温氏,是名门闺秀出身,自幼喜爱金石字画,所以刘某才开了这个小店,和夫人打发时间。夫人如果知道今天店里来了老先生这样的金石大家,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李元芳此刻正感到腹中饥饿,心说这刘府既是大户,食物必然是十分可口,便劝狄公道:“先生,既然刘员外盛情相邀,咱们若再推辞,便有些不通情理啦!”
曾泰笑道:“元芳,是你的肚子怨你不通情理了吧!”一时说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狄公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华灯初上,洛阳城里依旧是熙熙攘攘。
一架不起眼的马车停到了一座大宅门前,守门的家丁慵懒的看了看台阶下甚至有些破旧的马车,没好气的问道:“谁这么晚了,还来打扰我们武大人?”
车夫抬头看了看,朱红大门的上方赫然挂着一块巨匾,上面用金色大字写着:“武府”,没错,这正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的府邸。车夫回头看了看车里的人,里面的人拿出一张名帖,让车夫递给守门的家丁。家丁看了看,赶紧来到车门前准备躬身行礼,车里的人仿佛看见家丁一般,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止住了家丁行礼。车夫则拿出马蹬,准备让车内的人下车。不一会,车中一个身着黑袍,头戴面纱与黑斗笠的人,在两个家丁的搀扶下走下车。两家丁把大门推出一个门缝,黑袍人闪身进门,家丁迅速的把门关上,然后若无其事的在门边打起瞌睡来。
紫铜的麒麟香炉内,一股凝练而又婉约的香气缓缓的从香炉中升起。武承嗣的书房内,黑衣人摘下了斗篷,向武承嗣微微拱手:“武大人,近日可好啊?”
武承嗣看到黑衣人进屋,立刻从舒适的太师椅上站起来,快步走到黑衣人身边,问道:“找到了吗?”
黑衣人微微一笑:“武大人为何如此着急呢?”
武承嗣也觉得自己略有失态:“我这也是为了让皇上高兴,得到了这个东西,皇上高兴,龙体康健,此乃社稷之福,江山百姓之福啊!”
“也是您武大人官运亨通之福,进位太子之福吧!”黑衣人说话毫不遮掩。令武承嗣脸色一暗,却又无法发作,只好讪笑一声,“先生说这些就远了!不知这东西有消息了吗?”
黑衣人摸了摸下巴道:“消息自然是有,只是这消息得来不易啊!”
“这个你不需担心,本官自然不会亏待与你!”武承嗣道。
“请武大人附耳上来。”黑衣人仿佛完全不把武承嗣放在眼里,一举一动仿佛堂堂武府就像是自己家的后院一样。
对于黑衣人轻慢的态度,武承嗣的心里气得发抖,想立刻将黑衣人碎尸万段,但是他依然还是满脸堆笑的凑了上去。武承嗣有时候都佩服自己,即使下一刻要用极其歹毒的手段弄死对方,这一刻依然能够笑脸相迎,仿佛对方是自己的爹娘一般,因为这一刻,他用得着对方。
就是凭着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胸怀,再加上深不见底的城府与干净利落的手段,他剪除了很多想杀他的、反对他、甚至对他的计划有一点点干涉的人,而且每次都做的干干净净,不存在任何牵连到他的可能,“等我找到了东西,你给我等着!”他恶狠狠的想着。
“我知道武大人此刻一定想把我碎尸万段,所以我现在还不能把这东西的下落告诉大人,不过我确实已经找到了一些线索,想得到它们请大人先将钱付给我,然后我会在三天之内将线索告诉大人。”在黑衣人的面前,武承嗣似乎身无寸缕,这让武承嗣心里大为恼火,黑衣人却不以为意,笑着继续说道:“大人不用担心受骗,我们是一定遵守诺言的,可是大人您是否信守承诺,我们确实不敢确定,呵呵!”
武承嗣心里的火几乎要窜到脑袋上了,可是他还是强压着一口怒气,勉强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向门外喊了声:“来人!”
随即门外出现了几个家丁,抬了一口小箱子进来,武承嗣挥了挥手,几个家丁会意,放下箱子就离开了。
“这里是黄金一万两,您先收好!”武大人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还可能做这样一笔亏本生意,但是他别无选择。
黑衣人一只手就托起箱子,将箱子扛在肩上,向武承嗣点了点头道:“多谢武大人,三天之内您将收到您想要的东西,咱们后会有期!”
“不送!”武大人一转身,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声,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
“武大人何必生气呢?如果真能够得到这个东西,就是为皇上立了一个大功,就是有功于先皇,无论是皇上还是那些忠于先皇的大臣对您都要刮目相看的!”不知何时从帘子后走出一个中年男子,抚了抚长须,微微笑道。
“嗯,还是张大人想的长远啊,武某人有些短视了,只是这小厮实在是目中无人!完全不把本官放在眼里!”武承嗣怒道。
“但凡这种骄横跋扈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啊!要不他也活不到今天,就看他刚才端起银箱的功夫,在瞬间取你性命恐怕也不在话下啊!”张光弼正色道。
“啊!”武承嗣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摸了摸流满冷汗的后颈,还好,他的脑袋还完整的留在脖子上,这些年来,要杀他的人实在太多了。
入夜,刘府内却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刘府的管家刘大指挥着过往的仆佣们用红色的绸缎布置着大厅,到处张灯结彩,偌大的厨房内飘来阵阵酒菜诱人的香味,让人不禁迷醉。
刘辉在前面引路,后面狄公、元芳与曾泰跟随着这位庄园的主人缓步来到正堂,分宾主坐下,然后仆人端上了茶点水果。
李元芳道:“看此情形,贵庄是有什么喜事吧!”
刘辉刚要回答,曾泰笑道:“主人不必回答,我们这位老先生能掐会算,不如让他来猜上一猜,看看准也不准?”
狄公微露愠色,对曾泰道:“你这个后生是憋着让老夫出丑啊,呵呵,也罢,老夫权且猜上一猜,若是说的不准,您可不要见笑啊!”
刘辉急忙道:“晚辈怎敢!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狄公缓行几步,捋了捋长须,道:“大红装扮,定是家有喜事,想您是大户人家,请客吃饭自然是山珍海味,可是我经过厨房的时候却没有闻到鱼肉等荤菜的香味,可见您的酒宴上都是素斋。前朝隋文帝曾下诏曰:‘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用斋戒去感激父母生养之恩,刘员外真是一位至仁至孝之人啊!所以今天这喜宴应该是您或者夫人的生辰吧!”
刘辉惊讶的看着这位慈祥的老者:“老人家真是民察秋毫,能认识您真是刘辉三生有幸啊!”
这时管家走来,说道:“老爷,饭菜备齐了,客人也都到了,夫人说别让大家久等,请您尽快过去!”
刘辉尴尬的笑了笑:“哎呀,都忘记了,请大家先入席,用过晚饭之后辉再来聆听几位先生教诲!”
“看来是夫人在操办主事,大家都在等寿星呢!老夫在此就先来拜寿,祝您年年有今朝!”元芳与曾泰也起身向刘辉行礼。
“不敢,不敢!多谢,多谢!”刘辉赶紧还礼,请几人入席。身后的管家嘴里咕哝道:“这些人真是不简单啊!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商人?不像,官老爷?也不太像啊…..”
几人说说笑笑,随刘辉来到大厅,里面摆满了几桌酒宴,看到刘辉前来,客人们纷纷起身行礼,刘辉忙着还礼,并向大家介绍:“这几位是我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来为大家引荐一下。”
狄公拱手道:“在下怀英!并州人氏,这两位是我的侄子元芳和学生曾泰。”
客人们纷纷行礼,这时,一位中年美妇身着华贵的衣袍,款款走上前来向狄公行礼“奴家温氏向怀先生行礼!”
“不敢不敢!”狄公赶紧还礼:“刘夫人举止典雅,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与刘员外真是天生一对啊!”
温夫人羞涩的低下头去,走到刘辉身后,刘辉端起酒杯起身道:“来,感谢大家为刘某祝寿!”
宾客们纷纷举杯:“祝刘员外年年有今朝!”
主客推杯换盏,此话不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