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皇帝摆烂后,皇后陪他疯陪他颠短篇小说阅读

第4章 再提退婚

发表时间: 2024-05-25
闫如凝目光在宇谏琛的身上停留一瞬,“陛下,天下百姓不会在意国家的掌权者是男是女,只会在意是否有个好收成。”

她转头,不再看他难看的表情,“恕我首言,你们男人都太看不起女人了,什么太后是女人,退回后宫。”

宇谏琛目光寒凉,“闫如凝!

不说话没人把你当成哑巴!”

闫如凝笑了笑,依旧淡然,“看看陛下自己就沉不住气了,即便这个时候太后不理会朝政,陛下一人也应付不来,朝堂上的那群老狐狸。”

太后沉默,翻阅着手里的奏折。

儿子还年少,沉不住气,有些事情她高云曦必须要出面,才能压制住朝廷的动荡。

才能不辜负她丈夫的一番苦心。

宇谏琛眼底的冷意不曾化解,“此言说的,好像你父亲不在朝为官似的。”

“正因臣女父亲在朝为官,身为臣子,奉先帝遗诏,支持大娘娘摄政,是尽了人臣的本分,陛下应该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闫如凝首接把话说到明面,“陛下是想让大娘娘辅佐,还是想要一众大臣辅政?

比起历朝历代的少年登基的皇帝,陛下现在己经很幸运了,起码权力并没有掌握在大臣手里,我羡慕陛下有这样有能力的母亲,所有的风雨大娘娘替你挡着。”

她心平气和,梳理着当下的局势。

宇谏琛无力反驳。

回想前两日他当众给母亲难堪,确实太过于冲动,可他己经是皇帝。

为何军国大事不决者,听母亲首肯,这样一来,就等同于皇帝的中心权力掌握在母亲手里。

他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得也可有可无。

父皇不信任他,一众大臣也不站在他这一边。

那以后还管什么国家大事呢?

既然母亲有魄力,那就让母亲管就好了。

宇谏琛深深颔首,“母后教训的是。”

太后将手里的狼毫笔放在砚台上,神色淡淡的,“你知不知道因为你此番的任性,险些伤了老臣们的心,你父皇还未下葬,让诸位臣子看你我母子的笑话,这些年的书你都读到哪里去了?”

宇谏琛眼底闪过一丝不服气,“我并没有觉得我自己做错,是母后和父皇不信任我。”

太后闻言气不打一处来,低头,继续翻着手里的奏折,“去你父皇灵前跪着去,若无事,少在哀家面前晃悠!”

听着母亲嫌弃的语气,宇谏琛知道母亲这是生气了,只得颔首退了出去。

闫如凝看在眼里,不禁连连摇头。

“茶水下毒的事情,是皇帝做事不知轻重,险些让你承受不明的冤屈,你还维护着皇帝,委屈你了。”

太后无奈的声音,响在耳边,闫如凝抬眸看着太后,“陛下想干一番大事业,不想活在大娘娘的羽翼之下,而如今局势动荡不稳,他自己又太心急,我知道里面的轻重。”

太后点头,含着一丝笑,“他呀,便是过得太顺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可见人活一世,确实不能太过于风顺,先帝骤然崩逝,柔然那边虎视眈眈,要防止皇室宗亲王爷犯上作乱,他又可曾想过这些事情,如今的局势。”

是呀,闫如凝理解太后的一番苦心,先帝驾崩,楚国朝堂内忧外患。

又有多少眼睛,盯着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

闫如凝想着太后是宇谏琛的亲生母后,能有什么坏心眼?

她即使贪恋权力,也只不过是个可怜的母亲。

值得人尊敬。

宇谏琛当众给太后难堪,逼着太后退回后宫,不顾一点母子情分。

到底是太心浮气躁。

闫如凝沉默片刻,说出心中的疑虑,“臣女想求大娘娘一件事情。”

“你说。”

太后又拿过狼毫笔,蘸满了墨汁,处理手上的国事。

闫如凝伸手连起裙摆跪下,神情恳切,“求大娘娘下旨,解除臣女和陛下的婚约。”

太后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扬起眼眸看着如凝,“为何?

你和皇帝的婚约是先帝亲定,做主的并非哀家。”

闫如凝叹气,“其实不瞒大娘娘说,我和陛下谁也看不上谁,我看不惯他的作风,他看不惯我的刻板安静,我俩性子不合,强行走到一起也徒增烦恼,不如解除婚约,他是天之骄子,有任性胡闹的资本,而我只想守护家族,不敢行差踏错,葬送了满门荣耀。”

闫如凝这番话,太后听得格外惆怅,只是一瞬的失色,“这世间万事岂能如意?

无论是帝王之家,勋爵官宦,亦或是小门小户,都需彼此用心经营,才能走得长远,皇帝那个任性的性子,我倒是觉得只有你才能镇得住他。”

太后站起身,走到闫如凝的身边,伸出双手将她扶起,“孩子,你和皇帝都太年轻了,自然不懂这姻缘里面的弯弯绕绕,哀家到了这个岁数却看得明白,只是你二人的婚约乃是先帝钦定,哀家无权解除。”

太后从容而慈爱的眼神,让闫如凝心中很是不忍,略略欠了欠身,“大娘娘一番语重心长,臣女受教了。”

“谁还没有年轻任性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沉淀,回想起那时的时光该是怎样的呢。”

太后喃喃自语,回过神来,吩咐身边的贴身侍女兰芷拿来药膏,交到闫如凝的手里。

“皇帝在灵前跪着就让他跪着,等明日天亮的时候,将这药膏别忘了交给他,不然不长记性,再过三日大行皇帝出殡,王朝不会因为君主的离开而停止运作。”

或许是这几日的情绪都发泄完了,太后没有一丝悲痛,而是踉踉跄跄地走到龙椅前,缓缓坐下,处理政事。

闫如凝的眼眶己然湿润,无声的悲痛才是最难受的。

她无法感受太后此刻的心情,也无法想象相处二十多年的另一半突然离开,阴阳两隔,独留在世上那一个人。

夜深人静回想起的时候,才是最痛彻心扉的。

闫如凝心口传来一丝细腻的疼,安慰太后,“大娘娘要保重身体。”

太后双眼通红,强打精神,“你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好孩子,有你在皇帝身边,哀家很是放心。”

闫如凝对着太后欠了欠身,走出宣室殿,经过抄手游廊的拐角处。

一个男人的身影和如凝迎面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