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优质全文

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优质全文

陆河山的安千君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是作者“陆河山的安千君”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元璋林豪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来自21世纪,是个历史学博主,在半夜直播讲明史时,过于困顿,突然眼前一黑,苏醒时,就来到了大明洪武朝,居然成为了都察院御史。看上去是妥妥的屌丝逆袭,人生走上巅峰剧本。可实际上,按照现下大明的官制规定,都察院御史,正九品,芝麻大的官职,薪俸收入微薄。但是无所谓,历史学的他表示自己升官岂不是太简单。...

主角:朱元璋林豪   更新:2024-07-21 11: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林豪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优质全文》,由网络作家“陆河山的安千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是作者“陆河山的安千君”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元璋林豪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来自21世纪,是个历史学博主,在半夜直播讲明史时,过于困顿,突然眼前一黑,苏醒时,就来到了大明洪武朝,居然成为了都察院御史。看上去是妥妥的屌丝逆袭,人生走上巅峰剧本。可实际上,按照现下大明的官制规定,都察院御史,正九品,芝麻大的官职,薪俸收入微薄。但是无所谓,历史学的他表示自己升官岂不是太简单。...

《我,历史学博士,开局在大明上早朝优质全文》精彩片段


这些事,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在炮制冤狱,

可现在的洪武朝,没有马皇后,没有太子朱标,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正他,

一看到太子朱标,

朱元璋心里又是一阵失落,

标儿为什么这么早离开咱,

咱立允炆为太孙,的确也是因为从他身上咱看到了标儿的影子。

炮制冤狱算什么?

都是为了允炆,

妹子和标儿要是还在,也会理解咱的,

咱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允炆铺好路。

他继续往下读,

老朱最恨就是别人违反他制定的大明律,

到头来他自己,却又是亲自去狠狠地践踏他的大明律,

今日之恶因,必将结下来日之苦果。

明明不杀就能解决问题,

老朱却非要动屠刀,

可能皇帝做久了都会变得死心眼吧。

该拿什么拯救你啊,我的老朱!

看完日记最后的部分,

朱元璋彻底愣住,坐在那边一动不动。

对于日记中编排调侃他的文字,

他已经全然不在意了,口中喃喃念叨着。

“咱恨别人违反大明律,咱自己又在践踏大明律,”

“咱种的恶因,”

“来日会结出恶果?”

“该拿什么拯救咱?”

过了好一会,朱元璋还是没有缓过来,他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这林小子胡说八道,

咱是天子,这大明律约束不得咱,

再说咱这是事权从急,

算不得违反大明律,

可是越想,越是心慌。

难道真的会有报应吗?

这小子说不杀,也能解决问题?

朱元璋期望能获得更好的方案,他赶紧把日记再翻一页,却看到后面空空如也。

没了?

这小子,明明知道解决办法,为什么不写出来?

又让咱干着急了。

他在思虑之时,门外传来随侍太监的提醒声。

“皇爷,早朝的时辰快到了。”

朱元璋回过神来,一看窗外,即将天明。

只得等期盼着这林小子日记的新内容能把办法写出来了。

于是,他朝外面大声回复道。

“知道了!进来吧。”

宫女太监们随即一齐入内伺候他宽衣洗漱。

······

锦衣卫诏狱,

林豪觉得最近自己是流年不利,

差事一个比一个难办,

之前几天一直在贡院值守,

轮轴转地接待那些上疏的学界人士,把他折磨得身心俱疲。

现在倒好,

贡院不用去了,

直接来锦衣卫诏狱参与办案了。

用上峰的话来说,

这是圣上对我们都察院的器重,

他对我们在贡院办的差事很满意,

特地指定在贡院的值守御史们,

参与审理这些科举涉事的官员。

林豪只得在心里一边问候着老朱,一边过来办差。

幸运地是,他与交好的御史同僚林英,分在一个组,

此刻,他们正带着两名文吏,坐在诏狱阴森的审讯室里,准备翻看一下卷宗,先了解今天的审讯对象情况。

可锦衣卫却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

锦衣卫本身只服从于皇帝一个人,

他们办案其他部门根本不敢插手,都是他们审出结论了,

再让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过来走个过场,确认一下就好了。

可现在这案子皇帝亲自下令让都察院先审,

而且还指定了让那些绿袍的九品低阶御史过来审。

皇帝的旨意,他们自然是不敢违逆的,

可是,面对这些比锦衣卫小旗品阶还要低的言官,

他们态度上自然是不会有多客气的,

也压根就不会按他们御史的办案思路来做事,


日记写到这里,

林豪停笔思考了一下,又提笔继续补充。

如果此案不处理好,将会威胁到大明的稳定与统一。

众所周知,自宋朝以来,我华夏北方地区的战祸不断,导致人口流失,民生逐渐凋敝,进而导致了北方的文化水平和百姓受教育程度降低。

而相对应的,南方地区却是兵祸较少,人口逐增,经济大发展导致文化的繁荣。

加之以老朱为首的大明创始团队成员均是南方人,

使得南方地区不管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对北方地区形成巨大的压制。

大明北方人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长此以往,大明北方地区的离心力将会越来越大。

所以,这个南北榜案将会是老朱帝王生涯的一大考验。

林豪写完对案件的思考和预判,深吸一口气。

又开始提笔记录今日的工作情况。

今天的主要任务又是问询科举主官。

拜天杀的老朱所赐,

我的问询对象换成了我的直属上级韩大人。

韩大人是什么人?

他是连老朱都敢当面去怼的存在,朝野闻名的“快口御史”。

可面对今日的问询,韩大人却是一改往日的冷峻,

对我们的问询任务十分配合,有问必答。

像他这样忠贞耿直之人,

也被无端牵连进来,

真是太不值当了,

自太子朱标离世之后,敢于直谏老朱的人不多了。

希望韩大人过了这一关,还能不改初心。

。。。

林豪写完日记,合上本子。

系统奖励随即到账。

恭喜!林先生写完日记。

奖励:一百两银子。

林豪望着手里的新获得的一百两银票,

已经没有了前两天的激动劲头,

人的需求是会变的,毕竟他现在不缺银两。

看来得抓紧花银子享受人生要紧,

明日就退房,住到离衙门近的地方去。

······

戌时三刻,

贡院,

由于已经发了布告,要把今科所有举子的试卷都张榜公布,供天下人审阅,

以彰显朝廷科举的公正性。

所以皇太孙朱允炆在东宫的两大署官黄子澄和齐泰的陪同下,

特地来到贡院视察相关准备工作。

“张大人,明日天一亮就要公布所有卷子了。”

“卷子都誊抄好了吗?”

张信朝朱允炆躬身一拜回答道。

“禀太孙,都已誊抄完毕了。”

“今日圣上在早朝下令之后,就由礼部牵头,组织了太学的儒生们过来誊抄卷子。”

“下午的时候,还安排校对了一遍确保无误。”

“张贴卷子的小木板也就运来,部分卷子副本已经开始张贴。”

“明日贡院开门前,这些贴着卷子的小木板都会挂在贡院内墙上,以供人阅览。”

朱允炆颔首说道,

“张大人不愧是状元,行事甚是周到。”

“此事由你张罗,孤很放心。”

“等这事忙完了,孤还等着你回来继续讲典籍。”

“是!臣届时必定把这几日落下的内容给殿下补上。”

张信顿首拜道。

由于都给朱允炆上过课,黄子澄与张平日也有不错的交情,

这会当着太孙的面,他也对张信大加赞赏。

“张大人,不仅做事细致,复查阅卷公正无私。”

“真是难能可贵啊!”

“黄某原以为张大人带着众翰林这一通复查下来,”

“至少会从落榜的北方举子试卷中找出几份能够得上榜的。”

“哪曾想张大人和众翰林大人还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还是维持了科举的公正性。”

一旁的齐泰也跟着附和道。

“的确,刚才齐某也翻阅了多份北方举子的试卷,均存在一些问题,”

“和上榜的卷子相比差距不小,”

“这着实证明今科北方举子的水平有限。”

“不是他们闹腾得欢,道理就在他们那头。”

张信也朝两位东宫署官拱手道。

“也多亏了两位大人在早朝上,力荐圣上公开所有的卷子。”

“想必接下来的几日,那些闹事的北方举子,比对过上榜的卷子和自己的卷子,”

“定然会羞愧难当,”

“此事将很快揭过去了。”

张信的话,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认同。

朱允炆见一切安排妥当,便准备打道回府。

“一切就绪,还有张大人盯着,孤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孤就先摆驾回宫了。”

“明日早朝前,孤会提前将这边的情况告知皇爷爷。”

说罢,在贡院众人的拜送之下离去。

······

翌日,

寅时,

皇宫大内,

寝宫里,

朱元璋一睁开眼,

就伸手去摸日记本,

翻页发现日记已有更新的内容。

他迅速起身,并传出指令。

“来人,把烛台再点亮一些。”

“是,皇爷”

侍从太监们知道朱元璋肯定有重要事项要处理,

遂麻利地把所有烛台的灯芯都挑了一挑,整个寝宫顿时亮如白昼。

朱元璋走到桌旁,

凑近烛台,

开始翻阅日记的新内容。

昨日日记。

早朝的重点是众大臣们详细奏对科举舞弊案的事宜。

各部长官都表示调查之下,

没有发现本届科举存在舞弊问题,

老朱最终选择黄子澄的建议,

可这样做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火上浇油。

包括老朱在内,他们所有人都陷入一个误区了!

这次科举问题本质上不是考试的问题,而是大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科举官员的舞弊事件将演变为针对朝廷的南北榜大案了!

看着日记本上的一行行字,

朱元璋如坠冰窟,

是咱理解错了?

这些举子闹事压根就不是表面上抗议科举不公那么简单,

是大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事真要闹成南北榜大案?

不行!

现在还有时间,还没公布试卷,

咱还来得及阻止,

就在他张口准备叫人去贡院,暂停公布试卷时。

他又转念一想,

咱昨天都发了布告,把初步调查结果公开了,还承诺要公布试卷,

现在去阻止公布试卷无济于事,

那些落地的北方举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唉!是众臣误了咱!

朱元璋一番忧思之后,

继续翻看日记本,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