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嬴政感觉是时候退位了。
于是,嬴政召丞相进来商讨。
其实嬴政心里己经确立了人选,但还是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丞相李斯进殿后,嬴政首接发问:“朕欲传位,汝以为何人可选?”
李斯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问题,稍有答错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李斯沉思片刻,答道:“陛下圣明,当以公子扶苏为宜。
扶苏仁厚善良,深得民心,若能继位,必能使大秦江山稳固。”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便定下胡亥为嗣吧。
李斯,你当全力辅佐新君,确保大秦基业不衰。”
李斯躬身应道:“臣遵命!
愿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随后,嬴政传扶苏进宫,与他交代一些事宜。
扶苏来到宫中,拜见嬴政。
嬴政赐座后,首截了当地说道:“扶苏,朕欲传位于你。
但你需记住,朕的治国之道乃是以法治国,严惩贪官污吏,爱护百姓。
你若成为皇帝,切不可心软仁慈,否则大秦将走向衰败。”
扶苏跪地叩头,恭敬地回应道:“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
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以法治国,重振大秦雄风。”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然而,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接着叮嘱道:“不过,你也要小心胡亥。
他心机深沉,或许会对你的皇位构成威胁。
必要时,你不得不防。”
扶苏心中一凛,他知道胡亥在朝中颇有权势,不可小觑。
他郑重点头,承诺道:“儿臣明白,儿臣会时刻留意胡亥的动向,绝不让他有机可乘。”
几天后,新皇登基大典正式举行。
扶苏身着华丽的龙袍,一步步走上台阶,接受群臣的朝拜。
他庄严肃穆的面容下隐藏着坚定的决心,要将大秦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胡亥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不甘和嫉妒的光芒。
他暗自咬牙,决定等待时机,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大典结束后,扶苏开始着手整顿朝纲,推行新法。
他严惩贪官,提拔贤能,一时之间,朝堂风气为之一振。
然而,胡亥却在暗中勾结权贵,策划一场阴谋。
他利用自己的势力,散布谣言,诋毁扶苏的声誉。
扶苏察觉到胡亥的异动,不动声色地展开调查。
同时,他也更加警惕,加强了宫廷的守卫。
扶苏来到深宫中,看见眼前的男子说:“父皇,胡亥己经有动作了。”
嬴政背手而立,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果然按捺不住了。
扶苏,你必须小心应对,莫要中了他的圈套。”
扶苏点头应道:“儿臣晓得。
只是如今胡亥羽翼渐丰,我们须得想个法子,断其臂膀。”
嬴政思考片刻,沉声道:“朕倒是有一计。
不妨从他身边的党羽入手,逐个击破。”
扶苏眼睛一亮,“父皇此计甚妙。
然而,要想实施此计,我们还需要一些得力之人相助。”
嬴政笑了笑,“此事不难。
朕手中尚有一些忠心耿耿之士,可助你一臂之力。”
数日后,扶苏在朝堂之上公布了一份名单,上面罗列了胡亥的党羽。
他下令将这些人一一拿下,严加审问。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不少原本依附于胡亥的大臣纷纷倒戈。
胡亥得知此事后,气得摔碎了酒杯。
他没想到扶苏竟然如此果断决绝,丝毫不给自己喘息之机。
“好啊,扶苏,你真不愧是嬴政的儿子!”
胡亥咬牙切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