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全本阅读我的盗墓经历一传

第1章 前言

发表时间: 2024-05-19
当我们梳理历史,走过真正的盗墓江湖之后,就会发现,盗一座墓,毁一段史。

盗墓不是考古,盗墓的本质是盗宝,是向钱看,而考古的本质是寻根,是向远看。

我之所以写盗墓小说,并不是要为盗墓贼歌功颂德,而是要让更多的朋友把兴趣转到考古与历史的立足点上。

盗墓虽然听起来刺激,但善恶到头终有报,破坏了文物,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负有无可挽回的责任。

秦砖汉瓦,千古风流,抚今追昔,宁静致远。

你是谁?

你从哪来?

中国从哪来?

期待当我们下次再踏入博物馆时,在惊艳于文物的巧夺天工之外,更会在内心隐隐生发触碰历史的敬重和哲思。

而当我们迈出博物馆的大门,走回自己的生活时,希望你我在看了那么多陵寝与文物之后,对生死和人生也渐渐有了一份更加成熟的淡定和豁达。

期待着下一次步入博物馆的时候,除了被那些精美的文物所震撼外,还能从心底涌起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深刻思考。

当我们走出博物馆,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时,但愿大家在目睹过众多陵墓和珍贵文物后,对于生与死、人生意义等问题都能够逐渐拥有更为成熟稳重的态度,并变得从容不迫、豁然开朗起来。

正如古人云:“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句诗描绘出战争时期百姓哭声遍野、渔人樵夫吟唱夷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英雄豪杰无论多么辉煌终究会化为黄土,而人世变迁、音信渺茫则更显寂寞寥寥。

它也告诉我们生命短暂无常,应珍惜当下;面对生死别离要保持平和心态;认识到个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地位从而懂得放下执念与纷争。

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真谛并享受宁静美好时光。

盗墓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获取财富,这种纯粹的金钱驱动使得盗墓行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毕竟,盗墓并没有什么技术或道德门槛,任何人都可能涉足其中。

这样一来,参与盗墓的人群鱼龙混杂,难免会出现那些无法识别文物真正价值或是根本不在意其价值的人。

例如,在战乱时期,古董等文物可能变得毫无价值可言,而且还面临着随时被发现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便很容易遭到破坏甚至毁灭。

之所以我能够对这些事情有所了解,那完全是因为我曾窃取过文物,还接受过与之相关的文化思想教育。

只有亲自参与其中、深入体验过,才会真正明白文物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倡导每一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珍贵的文物资源。

毕竟,这些文物不仅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和瑰宝。

在漫长的阅读生涯中,我领略过无数以盗墓为主题的小说世界,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文学的天空之中。

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风靡一时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

这两部作品凭借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冒险以及神秘莫测的古墓场景,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成为了盗墓题材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每当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知与惊险的地下迷宫,跟随主人公们一同探寻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秘密。

《盗墓笔记》中的故事错综复杂,线索交织如蛛网,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而《鬼吹灯》则更注重对恐怖氛围的营造,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禁毛骨悚然,心跳加速。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还融入了历史、文化、神话等元素,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且富有深度。

每一次阅读这样的盗墓题材小说,都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之旅,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它们带给我无尽的遐想空间,也激发了我内心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然而,只有当我亲身经历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盗墓这件事情远非我们在小说中所看到的那般充满奇幻色彩。

现实中的盗墓行为往往伴随着无尽的危险和不为人知的挑战,与虚构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

那些神秘莫测的地下墓穴、隐藏着宝藏的古墓,以及传说中的奇珍异宝,都只是小说家们想象出来的场景,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实际上,盗墓可能涉及到违法犯罪活动,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且,在墓室内还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如缺氧、塌方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此外,盗墓者也常常面临道德和伦理的拷问,因为他们侵犯了死者的安宁,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

所以说,盗墓绝不像小说里描写得那么轻松有趣,而是一个严肃且需要高度警惕的话题。

既然我己经对这件事情有所了解,那何不如将其付诸笔端,把它清晰地描绘出来呢?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知晓其中原委,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反思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