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阮春华阮秋红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八零她又美又飒完整版》,由网络作家“文景飞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重生八零她又美又飒》,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阮春华阮秋红,也是实力作者“文景飞扬”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眼傅幸臻,一副你看吧,就你矫情的神色。“你这么积极想来参加建设墙头任务,又没说不带你,急什么。”程齐被傅幸臻说了这句后,抿了抿嘴,最终没说话。他并不擅长和别人打嘴仗。阮庆生在床上点点头,提醒女儿:“小傅说的对,大过年的,你要差遣别人,是要给点喜钱。”阮春华一手拿着番薯,一手扒拉着番薯上的干泥巴,眼睛雪亮亮地看向傅幸臻:“我爸说,绝不能......
《重生八零她又美又飒完整版》精彩片段
眼瞅就要过年了,阮家还没有空去准备年货。
一个伤了腿,一个外表看起来没事,但时不时闷咳嗽几声,估计还是伤到了内脏器官。
阮春华呢,十七八岁的丫头,虽然看起来挺精明的,但不见得能完全扛起一个家的所有事情。
至少得帮他们家把房子收拾干净,该拾掇的地方给拾掇好,比如房顶的边边角角,墙面上的坑坑洼洼,还有厨房土灶上的水泥台面也要重新加固找平。
光是想到的这些,好像两三天也忙不完。
阮春华并不知道傅幸臻在心里想了那么多,看他一副面瘫相,只当是为自己刚刚说他那几句生闷气。
她从角落里找到一个塑料盆,又去西墙角的厨房里翻腾了半天,找到了分家之前,曾堆在这里的一些番薯。
估计分家的时候,三叔他们都没有注意到。
其实说是厨房,原来就是阮家的杂物间。一口大锅灶,蒙着厚厚的灰尘,看来昨天晚上到现在,爸妈都还没有动锅烧菜。也难怪,忙着把那些想抢占自家屋子的垃圾亲戚扔行李呢。
她才不管那家人这么冷天怎么过呢。
不过,她还是忍不住好奇,瞄了眼旁边的动静,发现那一家人安安静静地,挤在东边的两间后起的小屋里。
袅袅炊烟,时不时从烟囱里飘出。
阮春华撇了撇嘴,她就知道汪二菊这人不会苦了自己,做事情留有后手。
她猜测,他们家肯定是因为年前找不到师傅过来修补屋顶,准备年后再想着修屋子的事情。
阮春华灵机一动,裹着艳红色大头巾的她,走到屋子里:“程齐哥,你之前在县里,就是车站那地,有看到瓦工找活的消息吗?”
程齐摇摇头:“车站那地方哪有瓦工?”
哦,她记错了,瓦工蹲点找活的事,还得是再过几年才出现。现在很少有人家起房子,想到去承包给别人。大多是找亲戚朋友帮忙盖。
傅幸臻见小丫头又去找程齐,他环胸倚墙冷笑:“那么洋气?找什么瓦工,自己码砖头就好了啊。”
“说的好像你会似的。”阮春华回怼。
傅幸臻得意:“我在部队上,又不是没码过训练墙。”
“行!那我家的墙头任务就给你了。”
傅幸臻似笑非笑,好像在听什么有趣的笑话:“行啊,自家的墙头,我肯定会负责,不过,我酬劳挺高的。”
程齐一听就不乐意了:“要什么酬劳,春华妹妹,我来帮你码墙头,我不计较回报。”
阮春华白了一眼傅幸臻,一副你看吧,就你矫情的神色。
“你这么积极想来参加建设墙头任务,又没说不带你,急什么。”
程齐被傅幸臻说了这句后,抿了抿嘴,最终没说话。他并不擅长和别人打嘴仗。
阮庆生在床上点点头,提醒女儿:“小傅说的对,大过年的,你要差遣别人,是要给点喜钱。”
阮春华一手拿着番薯,一手扒拉着番薯上的干泥巴,眼睛雪亮亮地看向傅幸臻:“我爸说,绝不能平白无故受人恩惠。你既然说要酬劳,那就先说说看,我们主家能不能承受。”
“让我在你家住几天。”想了想,傅幸臻又追加了一句:“供吃供喝就成。”
还要赖在这里几天?程齐不满,但又找不到恰当的理由,他毕竟不能随意插手阮家的事情,憋了憋,只好在心底决定要替阮家大伯,防着这个青年,这人很明显居心不良嘛。
其实就算阮春华不提出盖个墙头,傅幸臻也想到了。
他知道农村分家的事情,原本是一家老小挤一起,有饭一同吃,有事一起扛,后来分开单住,各过各的小日子。
而且那家老小,没有谁是善茬,早点盖好墙头,早点省事。
阮春华清理完番薯上的泥,陆迎丽也回来了,不知顺手从哪里找到的蛇皮口袋,满满当当,装了好几大颗白菜。
每一颗白菜上都沁着寒气。
出门一会儿工夫,陆迎丽身上落满了寒霜。
往窗外看了看,原来不知不觉间,天气变得阴沉沉的。应该要有一场暴风雪来了。
“还好,分家的时候,咱们西屋后的这块小菜地,他们瞧不上眼,现在正好可以拔几颗大白菜吃。我还揪了几根小葱,掐了几片蒜苗叶子。”
说完这些,她往里屋里走,没一会儿,拎出了一只小煤炉。
“这个煤炉子是我放在西边墙头的杂物堆里,为的是怕分家的时候,被他们家发现,所以一直藏着。”陆迎丽笑眯眯地,这下好了,哪怕土灶台还不能立即使用,也不愁没有炉子。
傅幸臻的大长腿往外迈,边走边说:“程齐,我看你好像还能动弹,走,跟我去找些干稻草,在下雪之前,把那些地里的菜给覆上,防止冻坏了。”
程齐没想到这茬,一拍脑袋:“对对对,我这就过来。”
说完,他也一瘸一拐,往门外走。
刚离开屋里人的视线,傅幸臻便冷冷地看着程齐,把程齐看得一阵心惊肉跳,好像自己就是只被老鹰盯上的猎物。
这男人的气势真可怕。
远比洪霸天这类的小流氓,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强强多了。
程齐下意识离傅幸臻退后了两步,尽量保持距离。
“程齐,你原先和阮家怎么认识的?”
程齐说了一半,留了一半:“我是知青下乡的第一年,住在他家的,阮家大伯这家人对我特别好,当是自家人对待。”
他故意没说的那么清楚,他那时是老支书硬指派过去的。其实先前阮家人对他根本不热情,要不是阮家大伯和大婶心善,恐怕他连睡杂物间的地方都没有。
“听说前几年回城的指标,你都没赶上,这次,凭着自己能力,考上了盛京石油大学?”
呵,这青年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程齐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是是,考上了,年后去报到。”
“你几年都没有回城见父母了,就不想着趁这个好消息,回家宽慰下他们,顺便过个团圆年?”
阮春华之后又顺杆爬,对冯主任提出想要正式在县城租一个门面,她要做南河县城首家特色小吃店。
在这个时候,改革的春风刚要吹起,南河县各个大队正在积极推行田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因此个体经营,也不像前两年政策管的很严了。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开店。
等再熬过两三年的时间,国家政策将会更大幅度放宽,并鼓励,激励个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在此之前,好好积蓄手里的启动资金,将来遇到更好的机会,她要拿下更大的项目。
有句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冯主任点了点头,对阮春华想要做门店的想法有些好奇。
“你是想要做什么呢?卖蛋挞?”
“不仅仅是蛋挞,我准备再开发几个快餐类的食物,针对孩子和青年人群的口味。”
“哦,小姑娘,年纪不大,很有想法嘛!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好好上学读书,在将来,知识分子会越来越受国家重视的。”
知识分子受国家重视,这是必然趋势。
想到以前她最羡慕同龄人能够上大学,而她却披星戴月地穿梭在各大城市,倒卖所有接触到能赚钱的小商品……有时候累了,饿了,只好挤在涵洞里,吃些自己准备的干粮。她有很多时候路过大学校门,看着那些大学生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相伴着走在校园里,她从心底是羡慕的。
这一次,她比前世开始积累原始资金,提前了五年。
母亲陆迎丽听说了她和县招待所签了长期供货的合同,感到很惊讶:“小春华,你是说你和冯主任商量好了?是他当场允诺你这桩事情?”
阮春华嗯了一声。
“一个那么大的县官,竟然会同意你这点事情。真是稀奇。”
“噗,妈,县官也是我们的父母官,他当然会管理全县大小事务啊,更何况,还是他们县革委会底下的大招待所了,这可是代表我们南河县的门面呢!”
阮春华坐在母亲陆迎丽身边给她削苹果,发现不见程齐的身影。
“妈,程齐哥呢?我找到内科病房后,就一直没见到他。”
“他啊,说是去书店看看,给你买些复习资料。”
阮春华对此事压根没放在心上,一直细心地削着手里的苹果皮。脑海里浮现着以后做门店,该如何做宣传的种种念头。
迟迟不见女儿的回应,陆迎丽看不透她的想法。
“小春华,你对小程怎么看呢?人家为了你,为了咱家出的这些事,鞍前马后地跑,不仅如此,连挨打都没有吭半点声,大过年的,还不回自己家。你瞧瞧,马上他就要上大学去了,我看他这意思,好像对你挺上心的。”
阮春华有一句没一句听着母亲的话,她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在县城什么地方能够租到房子。
目前最佳的地点是在学校旁边,学校那些孩子多多少少手里都有些零用钱。长身体的年纪,嘴巴又馋……在物资还不算特别丰富的八十年代,她的薯条,蛋挞这些高口味的食物口感,一定能够留下一拨又一拨的小客人。
只要门店开起来,还能够避免前世那样雨里来,风里去的四处奔波。
“小春华?你在听吗?你在想什么?”陆迎丽叫了几次,见阮春华快要伤到自己的手,她赶紧夺下了女儿手里的水果刀。
阮春华这才抬起头来,一双杏眼充满疑惑:“妈妈,怎么了?你说什么了吗?”
“你啊,少女情怀总是诗。有什么你就和当妈的说一说,别憋着。”陆迎丽俏脸微红,她还是第一次和女儿这么温婉地说话,也是第一次关心女儿的心事。
阮春华敏感地察觉到母亲的不同,在她固有的印象中,母亲虽然气质谈吐方面和村里其他农妇不同,但用诗歌样的语句和她交流,还是罕见的。
“妈,您说啥呢,我可没有什么少女情怀。我是在想啊,林大国偷了我的钱,今天由他大伯林建成给我了,这件事情估计瞒不了多久,三叔和奶奶他们一定就会闻风赶过来,所以啊,我准备把这笔钱用来投资。”
“咳咳,投资?你这丫头,嘴里一套一套的新名词,都和谁学的?”
“我啊……看书上的啊,我经常会看书嘛!你忘啦,家里有个藏书箱,我见里面不仅有很多医学类的书籍,还有一些经济学啊之类的……”医学相关的,她能想到是爸爸喜欢看,但经济学那些……莫非是妈妈的?
她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解真的太少了。
对他们的过往,几乎仅限于他们被奶奶欺压,逼迫去地里干活的记忆。
“哦,那箱子里的书……你都看了?”陆迎丽蹙眉,她没想到整天忙着去地里干活挣工分的傻丫头,竟然会对那些书有兴趣。
阮春华当然看了,前世在父母离世后,她就都看完了,否则也不会在后来无师自通,熟练运用很多管理类的知识和手段。
不过,当时她从未多想,一直以为箱子里的书,是他们随便收藏的,毕竟,她从头到尾没见到书上留下他们的笔迹。也对啊,一对农村的夫妇怎么会有看书的爱好,每天忙着下田干活的时间都不够。
“妈,那些书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阮春华终于问出了这句话。
陆迎丽忽然低头,露出了一抹微笑。
“有很多是妈妈大学时候用的书,只不过啊,后来跟了你爸爸后,我就再没有仔细读了。”
啊?她妈妈是大学生?!
怪不得,一直都那么支持她读书,哪怕是最苦难的那两年,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母亲仍然坚持说,熬过这段时间,只要有机会就去读书呢。
她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她爸和她妈怎么会走到了一起?
阮春华激动地想要紧紧抱住自己亲爱的母亲:“天哪,妈妈,没想到,您竟然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可为什么心甘情愿在农村扎根了呢?”
“唉,这些事情,有机会再讲吧,毕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我只想劝你,好好读书,进校园。不要浪费了自己的天资,人生不经历一次大学校园的生活,那便是不完整的人生。”
啧啧,亲爱的老妈,你怎么那么可爱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