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精选篇章阅读

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精选篇章阅读

玉壶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是由作者“玉壶冰”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分封功臣的时候,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两人,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名气很大的刘伯温居然排在了倒数第一,被封为诚意伯。看看同为谋臣的李善长的封爵,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同时“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再看看刘伯温的。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

主角:杨宪杨炎   更新:2024-05-01 08: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宪杨炎的现代都市小说《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玉壶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是由作者“玉壶冰”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分封功臣的时候,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两人,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名气很大的刘伯温居然排在了倒数第一,被封为诚意伯。看看同为谋臣的李善长的封爵,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同时“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再看看刘伯温的。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

《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精选篇章阅读》精彩片段


改日再叙。

杨炎的一句话,让原本听得津津有味,正欲继续听下去的朱元璋就仿佛被当头打了一闷棍。

啪!

一下子将他打懵了。

怎么?

正听得上头的时候,你跟我说完了?

就好像……

好像做什么事情正是愉悦的时候,啪一下子给你断了。

意犹未尽,意犹未尽啊!

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他不是这场对话的直接参与者,而是一个窃听者的身份。

如果此刻坐在杨炎对面的是他,他非得逼着杨炎把话说完不可,毕竟这可是事关大明的国运啊!但如果那样,他也就有可能听不到他想听的东西了。

这就是窃听的好处,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那学生先行告退,改日再向先生请教!”

朱标以学生之礼恭敬相待。

随着朱标的退出,杨炎也回到了他那暗无天日的牢房中,这场对话也就宣告结束。

而密室里的朱元璋一行,也没有留在这里的理由了。

出了天牢。

外面的天色果然已经黑了。

在密室中听得津津有味,过于投入,不知不觉一下午过去了,天黑了都不知道。

这大概就是学习的快乐吧。

朱元璋仍旧还沉浸在杨炎下午的一番言论之中。

到了紫禁城外时,却听身后的刘基道:“皇上,微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

“皇上下次再来的时候,能不能还带上微臣?”

见朱元璋没有答话,刘基顿了顿,又道:“说实话,微臣也想听一听,杨炎是怎么说的。”

“呵——”

不想朱元璋却是轻笑一声:“怎么,不告老还乡了?”

“这……”

刘基语塞。

他没想到朱元璋会趁机将他一军,这让他一时之间不禁有些难堪,不知该如何应答。

“下次再说吧。”

朱元璋悠悠留下一句话,便转身往紫禁城中走去。

刘基看不到的是,转过身的朱元璋,嘴角已经压不住的翘起。

刘伯温啊刘伯温!

你终于也体会到你呛咱要告老还乡时候,咱有多不痛快了吧?

刘基作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的重要谋臣,但朱元璋和他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融洽。

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两人,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名气很大的刘伯温居然排在了倒数第一,被封为诚意伯。

看看同为谋臣的李善长的封爵,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同时“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再看看刘伯温的。

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其他的不说,且说俸禄,就仅为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

是刘基没有才干比不上李善长吗?

当然不是。

民间有话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足见刘伯温的才干与智慧。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像刘备依赖诸葛亮那样依赖刘基,而刘基也没有像诸葛亮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做过元官,且性格清高孤傲,在朱元璋请刘基出山的过程,刘基有过摇摆,始终在做官与辞官间徘徊,想做官,不满意又辞官。

这让朱元璋很不爽。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基的才能甚至是超越了他的领导者。在几次战争中他都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朱元璋想到的他基本上都想到了,而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甚至有些忌惮他。

直到杨炎的出现,刘基终于没有了料事如神的样子,而是和朱元璋一样大受震撼。

甚至还主动出声,请求朱元璋下一场还带他来。

朱元璋心中总算是爽快了一回……

……

入夜。

紫禁城中没有了白日的热闹,深红的宫墙下,已经是静悄悄一片。

而朱元璋的寝宫乾清宫中,依旧还亮着灯。

“重八,你最近是怎么了?”

马皇后看着一头扎进书海中的朱元璋,不解的问道:“一回来就看书,怎么突然这么爱学习了?”

“是啊,我太爱学习了!”

朱元璋抬头看向马皇后,呵呵一笑:“不过我更爱我们家妹子!”

“老不正经!”

马皇后笑着嗔了朱元璋一眼。

“嘿嘿。”

朱元璋嘿嘿一笑,把书放下,顺势爬了上去,拥住马皇后向后倒去,大脚翘起来的时候趁势一勾,蚊帐应声落下。

老夫老妻,熟门熟路……

办完事后,老朱横竖还是睡不着,最后还是爬了起来。

今天下午牢房里的那场对话,依旧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仅仅是一个下午,杨炎给的信息量太大了。

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触龙说赵太后”这些历史典故开始,再到让人惊叹,精确把握人性的双因子考核制度,到最后惊世骇俗,大胆至极的殖民战略。

这一切,都值得朱元璋深思。

而最后杨炎留下的问题,即使做到上面的一切,大明的国运也只能延续五百年,更是一直萦绕在朱元璋的脑海之中。

听杨炎讲了那么多,朱元璋当然不会愚蠢的以为他是在危言耸听。

他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是道理是什么呢?

朱元璋想了许久想不明白,所以他试图在前贤留下的书中寻找答案,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可是他看了许多古籍,仍旧没有找到,包括双因子制度,殖民等词。

愈是找不到答案,就愈是抓心挠肝。

朱元璋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他已经多少年没有这种感觉了,就仿佛回到了他还是底层时候,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只不过现在的他也只能耐心等待,等待朱标下次去找杨炎的时候……

……

春和宫中。

朱标正在奋笔疾书。

他在写奏折,他决定先将今天杨炎所说的对于藩王的两条管理之策,“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双因子考核制度”呈报上去。

至于殖民之策……

朱标决定再缓缓,毕竟这个战略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观念。

别的不说,至少不宜拿来在朝堂之上讨论。

否则定然是一场朝堂大论战。

他想着找个好的时机,再怎么跟父皇好好商讨一番……

他并不知道,其实朱元璋早就在一墙之隔的密室窃听,知晓了这一切,现在正和他一样,辗转难眠。

而辗转难眠的,不仅仅是他们父子俩,还有刘基。

刘基稍早之前,确实起了告老还乡之意。

但是现在杨炎的出现,让他又重新燃起了激情,其实更多的是好奇和希望。

他可以感觉得到,他的这个徒孙,绝非寻常之辈,甚至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更在他之上,而且现在与太子交好,日后必然会走上大明的政治舞台。

可如今浙东党衰落,如果他再隐退,就彻底没什么人了,如果不是杨炎出现,他也许真要告退了。

可是现在,他有一个如此天才的徒孙,他又不想退了。

至少,要在杨炎成长起来之前,保护好他,不让他受淮西党的迫害……


“重八,不早了,早点睡吧。”

当今世上敢叫朱元璋重八的,有且只有一个人,那便是当朝皇后马皇后。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在朱元璋还叫朱重八的时候,她便已经和他患难与共了,在朱元璋成就帝业之后,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的皇后,而她私底下仍旧习惯叫朱元璋重八。

朱元璋呵呵一笑:

“妹子,等等,再等等。”

马皇后也不恼,笑道:“重八,怎么了,突然看书看这么晚?”

“嘿嘿。”

朱元璋笑了笑,刚想说什么,却又突然欲言又止,改口道:“没什么,就是有个问题想不通,妹子你先睡,不用管我。”

事实上,朱元璋虽然跟马皇后感情很好,但是关于政事,他还是不想马皇后过多参与。

特别是现在事关他为大明打造的百年战略。

现在却被杨炎指出了致命的问题。

天下养朱。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朱元璋的脑海,挥之不去。

如果不找出解决之道,他就算睡觉也不会睡得安稳。

夜已深。

马皇后不理朱元璋,已然睡去。

房间内,烛火依旧在摇曳。

朱元璋仍旧埋头在书海之中。

他小时候虽然不得读书,但愈是这样,他就愈发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不耻下问,刻苦钻研,也算是自学成才。

别看他戎马半生,但是他不仅精通兵法,在书法诗词歌赋上同样有着不浅的造诣。

在制定国家战略政策时,同样是以史为鉴。

封王戍边之策,便是他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汉唐郡县制与元朝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

同时更是加上了自己独到的理解进行完善,利用山河险地构筑三道防线,互相牵制,制定藩王无诏不可入京,不可同时回京等制度,防范藩王作乱的状况发生。

但现在这个他自以为完善的战略不仅被杨炎读穿,还被杨炎指出了致命的问题……

朱元璋不停的翻阅着。

突然。

他的手停住了,目光也停留在了纸面上,久久不曾移开。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朱元璋面露思索之色的低语一句,眼神却在逐渐的发亮……

……

第二日,御书房内。

“禀皇上,驻陕永兵卫屯耕一折,臣已奉旨办理,半月之内,在籍军户定能到位,准许民间开矿一事,臣也已经会同户部工部,酌拟冶金律六条,特呈皇上御览!”

禀报的臣子不是别人,正是中书省参事胡惟庸。

刚刚上位中书省左丞相不到一个月的杨宪被朱元璋诛杀以后,胡惟庸展示出了他的才干,获得了朱元璋的认可与欢心。

今天他就是来禀报这段时间的政绩来的。

然而……

让他意外的是,今天似乎有点不一样,皇上的心思似乎完全不在他的话上。

因为他禀报完了,皇上还不知道在想着什么,话也不回他,一脸沉思之色,把他晾在一旁。

“皇上,皇上……”

被凉了好一会的胡惟庸终于忍不住轻唤了两声,朱元璋这才从沉思中醒来。

“汇报完了?完了你先回去吧。”

“啊……是。”

胡惟庸一怔,也只能悻悻的告退。

昨晚李相就跟他提了一嘴,说皇上和刘伯温不知道去了哪里,回来之后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皇上和刘伯温之间有秘密。

难道说,浙东党刚去了一个杨宪,又要重新起势了吗?

胡惟庸不禁有些心虚了。

事实上,朱元璋的思想的确被杨炎提出的问题所占据了,他昨晚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感觉自己的这个想法极好,已是最佳解决之道,但是他还是想要听一听杨炎是怎么说的。

是否和他想得一样?还是另有高见?

亦或是压根就是吓唬人的,危言耸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胡惟庸走后,朱元璋在屋内来回踱步,最终还是忍不住往太子朱标的所在的春和殿而去……

……

春和殿。

朱标正埋头奋笔疾书,案桌前堆着一堆高高的奏折。

如果不知道,还以为他才是皇上。

事实上,朱元璋已经在有意的培养他的这个继承人。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大明的很多政务已经交由朱标来处理,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仅勤勉,而且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朱标的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的理念与朱元璋有些不和。

这一次杨宪案,朱标也是希望能够避免过多杀戮而与朱元璋起了争执,这才被朱元璋关到牢里好好反省,从而认识的杨炎。

朱标没有埋(mán考试常考)怨朱元璋,相反的,他很庆幸自己这一次入牢反省能够认识杨炎这样的奇人。

天下养朱。

关于杨炎留下的这个课业,朱标也一直在思考,昨晚也是在大本堂翻阅书籍到深夜。

不过现在他还不能去找杨炎。

因为还有一件急事,需要他处理。

“标儿,在忙什么呢?”

朱元璋见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不由得眉开眼笑。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朱标也是放下了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迎了上去:“父皇,儿臣在处理不久后将举办的恩科大试的事务!”

“嗯,很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标儿,包括前朝在内,到现在有多久没有举办过恩科大试了?”

朱标从容回道:“禀父皇,从前朝至正初年开始,科举已然名存实亡,到现在至少有二十年没有举办过科举大试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道:

“所以呀,咱们大明新朝首届恩科,一定要办好,让天下学子们都看到,咱大明是重视科举,崇尚儒学,有才有能的学子,朝廷定会量才录用,要让他们觉得,在咱们大明新朝里为学,那是前途无量,咱大明新朝那是翻天覆地之变化啊!”

“是!”

朱标拱手笑道:“禀父皇,国子监,聚贤堂,还有考试院都已整备一新,科考大试的日期,考生的人数已经定了,以及朝廷预备给各省考生的粮米路费也已经颁至各省了。”

“好啊!”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不过标儿,你也不要太累,该休息就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朱标闻言微微一怔。

因为以前,朱元璋总是告诉他一定要勤勉,更是以身作则的教育他。

“咱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怎么今天却反倒是劝他该休息就休息了?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朱标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笑着回道:“父皇,我不累。”

“诶,话不是这么说的,你看现在都是吃午饭的时间了,劳逸结合,该吃午饭就去吃午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你说咱说得对不对?”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是,父皇教育得是。”

朱标有些感动的回道:“父皇,那我让人去准备一下,咱一起用个午膳?”

不想朱元璋却是抬手道:“不用了,咱吃过了,而且咱啊还有点事要去办,只是顺道过来看看你,你赶紧去吃午饭吧!”

说罢,朱元璋便转身离开了春和殿……

……

春和殿外。

朱元璋在来回踱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不久之后,便有人疾步上前。

不是别人,正是毛骧。

“怎么样?”朱元璋带着几分焦急问道。

毛骧连忙回道:“回皇上,太子果然让人备好酒菜,往天牢方向而去了!”

“嘿嘿!”

朱元璋忍不住嘿嘿一笑,自语道:“知子莫若父也,标儿果然不想一人独自用膳,忍不住又去找那人了!”

言罢,朱元璋若有所思片刻,对毛骧道:“你速去把刘伯温叫来,就说咱带他去老地方……”

小说《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