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热门作品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

热门作品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

恋小爱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齐妙刘文彧,《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穿越重生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她是中医第七十七代传人,本有大好前途,却突然穿越了!偏偏刚来就意外和某个狗男人办了那种事……她立誓要找到他,废了他,让他后悔余生!可……当两人再次碰面——谁能告诉她,那狗男人怎么就赖着不走了?!...

主角:齐妙刘文彧   更新:2024-04-05 22:1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齐妙刘文彧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作品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由网络作家“恋小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齐妙刘文彧,《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穿越重生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她是中医第七十七代传人,本有大好前途,却突然穿越了!偏偏刚来就意外和某个狗男人办了那种事……她立誓要找到他,废了他,让他后悔余生!可……当两人再次碰面——谁能告诉她,那狗男人怎么就赖着不走了?!...

《热门作品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精彩片段


路边,什么卖的都有。馄饨、包子、馒头、粥……一家挨一家,很和谐,没有比着降价抢生意。

来到一处馄饨摊,小妮子找了一张没人的桌子坐下来。走了这一会儿,腿都酸死了。老板是一对夫妻,四十左右岁的样子。

招呼客人的看架势是他们的儿子,没多大年纪,跟她哥梁汉森差不多。小伙子走过来,一边擦桌子一边客气的说:

“这位姐儿想吃点儿什么?咱们家馄饨最好吃,还有肉馅儿包子,蒸饺……姐儿要不来碗馄饨,半屉肉包子?”

“一碗馄饨八文钱,半屉肉包子五文钱,我再送姐儿一碟咸菜,十三个铜板绝对让姐儿吃的饱饱的,怎么样?”

齐妙听着他这话,没有迟疑的点点头。这会儿饿了,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能吃饱就行。笑眯眯的看着他,说:

“那就按照小哥儿说的吧。一碗馄饨,半屉肉包子。”

“好嘞——”小伙子冲着摊位那边喊着——“爹——一碗馄饨——半屉肉包子——”

果然,这摊子是他们一家人开的。十三个铜板一顿饭,在这地方算是挺奢侈的。

原主的记忆里,父亲来趟镇上,都是饿肚子回家吃饭,从来不在镇上吃。齐妙单手托腮,细细品着原主的记忆,多少有些伤感。

不为别的,只为原主如花一般的年纪。

十五岁,妙龄少女啊。居然……

重重打个“唉声,桌下交叠着腿坐着。闲来无事打量周围吃饭的人。三三两两的,大多都是吃馄饨跟包子,也有喝粥的。

不过每人桌上都有一碟小咸菜,瞅着应该是芥菜疙瘩。应该是摊贩送的。不远处那对夫妻中的男主人正在下馄饨。

不用想也知道,是她要的。

十分钟不到,小伙子端来了半屉包子、一碗馄饨、还有一小碟咸菜。放好后,看着她,又说:“姐儿慢用,不够吱声,咱家粥是免费的,随便喝。”

“好。”齐妙点头,等小伙子走后,拿着筷子夹了一个咸菜条。细细咀嚼,还真是芥菜疙瘩。但不如前世吃的可口。

齁齁咸,别的味道啥都没有。

跟爷爷去乡下,表妹家芥菜疙瘩拌的叫一绝。香油、五香粉……

艾玛,齁着了。

忙喝口馄饨汤缓解。拿了个包子咬一口,细细品尝。半屉包子是四个,本来以为五文钱肯定都是肥肉,没想到居然馅儿是瘦肉。

但就是瘦肉太多,有些发柴,影响口感。不过馅儿调的味道不错,很可口。

唯独就是面一般,不是纯白面。而是玉米面、黑豆面跟白面掺在一起的。但五文钱也是相当值得了。

包子不大,跟现代的小笼包差不多。一个女孩儿四个包子,一碗馄饨足够吃。闷头开吃,后面传来了两个男人的对话——

“听说了吗?那事儿在朝堂上又提了。”

“咋能没听说呢。唉!这世子人是真好啊,十五年过去了,还想着给翻案呢。”

“那还用说吗?咱们都知道,齐将军那是被陷害的,世子还能不知道?不过可惜了,又被发配南境驻守三年。”

“唉,没法子啊!有的人家姓齐,现在都改了,什么世道啊!”

“除非新帝上来,不然那……这姓‘齐’的好不了。”

两个人的对话仍旧继续,齐妙虽然不感兴趣,不过却因为这个姓“齐”而无语。姓齐咋了?挨着谁啥了吧!

这皇帝也真逗,你怀疑人就怀疑了,咋还能把姓也给带上。普天之下姓“齐”的那么多,难道都是余孽?都得杀了?

想想都觉得窝火。

那会儿在瑞蚨祥,李夫人跟掌柜的听说她叫“齐妙”时的表情她注意到了,不过理智的选择无视。

换姓?

不换!

“齐妙”这名都顶了二十七年了,为什么要换!

西里呼噜的把包子跟馄饨吃掉之后,小妮子满足的打了个饱嗝。至于姓氏的问题也不在意,反正没说姓“齐”犯法就行。

数出十三个铜板,学着电视里的桥段,把钱放在桌子上。走的时候特意瞅了一眼,那小伙儿去收钱也就放心了。

直奔瑞蚨祥旁边的德济堂,颠颠的走过去。

正事儿不能忘,该买的已经买差不多了,但最主要的还没有买。在广益斋连熬药的药壶都买了,若是这药没买回去可就得挨训了。

避子汤药,齐妙比谁都了解。

进去之后,随口说出药方、克数,装药的伙计一愣,倒也没有多问,便给她称了。常年在药铺的人,这东西啥功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齐家祖辈的医书上都是按照古代的计量方法。所以齐妙信手拈来。药抓好,小妮子付了钱,看着伙计开口问道:

“麻烦您下,咱们这儿……收药材吗?”

“收,但要看成色。而且辽东府气候问题,基本上也没什么药材,就开春能收点儿刺五加罢了。”伙计很好说话,并没有丝毫不耐烦。

齐妙听了点点头,侧身行礼一下,转身走了。

出了药铺,齐妙突然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古人没有种草药一说,基本都是上山采草药。可像一般普通的草药,也不是不能种。

辽东府虽然四季分明,春夏秋相对较短,但是白芍、五味子、柴胡、黄芪,这些东西还是可以种的。无非就是……她现在手里没有种子。

嘴角上扬,小妮子笑眯眯的去了肉摊。白菜、土豆、豆油都买了。再来就买点儿板油、猪肉回家,也能时常打打牙祭。

屠夫正在分肉,看架势是刚刚又送来的猪,正冒热气呢。

“哟,姐儿要买什么啊?这猪是刚杀的,新鲜着呢。”屠夫眼尖,有定距离的时候就跟齐妙搭话。

小妮子走到跟前,看着他手里分的肉,说:“有板油吗?”

“有,刚剔下来的,可好了。”屠夫说着蹲下身子,从下面拿出一扇板油,在她面前巴拉巴拉,道,

“看看,新鲜不?这油膘一斤最起码能出八两油,划算。一斤十四文,你要是这一扇都拿了,就给你便宜两文钱。”

齐妙对板油不是很了解,但这新杀得猪,貌似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点点头,说:

“行啊。那就都要了。反正油是常吃的东西,买多放着也可以。”

“姐儿真爽快。要点儿肉不?这头猪肥,肥肉膘子可好了,你要拿也给你便宜两文钱。”屠夫说着,指着一旁剔出来有一会儿的肥肉。

齐妙顺他指的方向看去,立刻打了个哆嗦。虽然是个肉食动物,但是肥肉这东西,还是敬谢不敏。忙不谢摇头看着他,说:

“有瘦的吗?或者……五花肉也行。”

“瘦的啊,有。有的是。”屠夫说着,一连拿了好几块瘦肉。“这玩意儿便宜,十文钱一斤。你要的话,我再送你两根大棒骨。里面都是骨髓,可好了。”

齐妙看着他的样子,没有拒绝的点头答应了。原本就是想买肉,如今还能白得两根棒骨,赚到了。

原主记忆里,家里吃肉不是五花肉,就是大肥肉。

如今想想,倒也不难理解。肥油买回去能靠油,油梭子也能解馋。但是这瘦肉,估计也就大户人家能吃,寻常人家肯定不会花十文钱买它。

指着屠夫拿出来的肉,略有豪爽的说:“这些都要了,算账吧。”

“哎,好嘞!姐儿真是爽快人呐!”屠夫乐的不行,拿着称开始称重。估计屠夫没见到这么能买、好说话的人吧。

板油是八斤二两,算了八斤。瘦肉足足是五斤的,齐妙还买了两条子五花肉。屠夫信守承诺,给了她两根带着肉、筋的大骨头。

五花肉很贵,一斤十五文,比肥肉都贵。不过齐妙打算回去包顿饺子,让爹娘还有哥哥在她那小屋里吃。

一年到头,梁家老宅也就三十儿吃顿饺子,还每个人拘数的吃,想想都觉得憋得慌。数出铜板交给屠夫,小妮子背着肉,乐颠颠的去了广益斋。

该买的都买齐了,这下可以回家过日子喽!

直接绕到后门,正好伙计王五在那套车。车里都是她买的东西,已经装好了。见她回来,忙过去帮着把肉接下来、放在车上。

不得不佩服原主的身子骨。将近三十斤的东西,背着啥事儿都没有。王五看着一车的东西,笑呵呵的摇摇头,道:

“姐儿可真能买啊。这么老多,你是分家了?”

难得,到了这个时候,才好奇的发问。

齐妙也没有隐瞒,点点头,蹦上车,笑眯眯的说:“分家了。难得出来一次,所以就买的多一些。王五小哥儿,咱们走吧。”

“好嘞——”王五扬起鞭子抽在骡子身上,车子顿时“吱哟……吱哟……”的走了。

齐妙没有忘记跟杨二乐打招呼,万一人家等她,那就不好了。路过杨二乐的时候,冲他摆摆手,不在意杨二乐一脸懵的样子,小妮子美滋滋的看着一旁。

有了这么多的东西,未来的日子她能好过一些。当然,若是只安于现状那是可以,但她不是那种求平稳的人!

尤其是那个菜鸡,必须得找到他——报仇!

想到刚来那天发生的事情,小妮子恨得牙根儿就直痒痒。王五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不禁转头看她,纳闷的问:

“姐儿怎么了?牙不舒服吗?”

“啊?没,没有。”齐妙忙摇头。双手摩挲了脸一下,叹口气,道,“没什么,就是想到分家之前的事情,有些生气罢了。”

王五听了没说话,继续专心赶车。过得好,谁也不可能分家,看着这丫头应该还没及笄,估计是跟家里一起分出来的。农家孩子命苦,想想也是同情。

这么想着,连抽了好几下骡子,车速快了起来……

小说《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滚家去,别在这儿找事儿。不然,别说三哥抽你。”说着扬手,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

“你……我告诉咱娘去。”梁敏霞气的一跺脚,转身跑开了。

齐妙瞅着她张扬跋扈的样子,故意大声地说:“告诉谁也白扯,姑奶奶就特么的不跟你换!”

这话说完,她清楚的看到梁敏霞跑路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又撒丫子往家跑。曹氏看着姑娘的样子,重重叹口气,说:

“这肯定就是惦记了。安哥,今儿你在这儿还好,过两日呢?”

母亲关心儿女,那是实打实的。想到日后女儿在这边,他们不能及时过来,心里就特别不放心。梁安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女儿,想了一下,说:

“闺女,下次她要再过来要。你自己一人的时候千万别跟她撕吧,就让她拿。到时候爹给你要回来。”

“你拉倒吧。到了你妹子手里的东西,哪样你要回来过?我的衣服,你要回来了?”曹氏不爽的说着。当年从外地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可都被这个小姑子给夺了去。

事情虽然过了很久,但曹氏一直都耿耿于怀。这事儿换做是谁,都会耿耿于怀。梁安听了老脸通红,无奈的蹲下身子。齐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一边是爹,一边是娘。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该如何去劝?

曹氏看到夫君这样终究不落忍,走到他跟前,伸手轻扇了一下,说:“行了行了,我就是发发牢骚。过去的就过去了,不提了。”

“嘿嘿……”梁安憨憨的笑着,一脸傻乎乎的呆样。

艾玛,这不就是秀恩爱、撒狗粮嘛!

穿越到古代,居然也能吃到狗粮,真是——悲催啊!

拎盆进屋,突然明白为何刚刚父亲让她把东西收好。估计是怕他制止不了梁敏霞,到时候她再拽扯自己的衣裳。万一金耳坠掉落,那可就要“地震”了。

深深地看着房门,再次对这对夫妻刮目相看。果然高手在民间,这两位……怕不像表面上那么愚孝,有他们自己的一定之规。

屋子收拾差不多时,梁金山推着板车来了。正好梁安他们在,帮着把东西一一往屋里搬。

炕桌子、油坛子、棉被褥、小凳子……

都是七八成新,应该是他们家在用的东西。梁安看着这些,客气的说道:“三哥,你这……准备的太全了。弄得我这个做爹的……都不好意思了。”

梁金山听了摆手,用手背擦了擦额头,说:“妙姐儿啊,你这东西三大爷只能给你置办成这样了。这是二钱银子,找给你的。等你见到孙师爷,可得替三大爷说说好话啊。”

齐妙虽然看似十五,但内心却是二十七、八。明白他的意思,也明白这银子她不能收。倒背着手,本能的往后退几步,摇头,道:

“三大爷,您准备的这些东西不少了、足够。这钱我不能要。孙师爷走时说了,多给的就是让您日后照顾我、多加留心的辛苦钱。您若是给我……我……我……”

“是啊三哥,快收下吧。这丫头有你帮着照顾,我们夫妻俩也能安心不少。”梁安说话赶趟,直接帮忙劝着。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为何会有二钱银子的交涉,但闺女的话他懂。

自立门户,有些事情他跟媳妇儿都不好插手,真要有人故意为之,有了里正的庇佑,闺女也能免去许多麻烦。这样最好,二钱银子换了日后的保障,划算!

梁金山执意要给,齐妙坚决不收。

推拒几次之后,梁金山无奈,把银钱揣回兜里,淡淡的说:“也罢,那我就不推辞了。妙姐儿啊,以后再有什么事儿就找三大爷,三大爷给你做主。”

齐妙侧身行礼一下,规矩的道谢说:“那就有劳三大爷费心了。”

“老三媳妇儿,你这俩孩子教育的好。人前人后,说话、行礼,得体啊!”说着,比划了个大拇指,赞赏有加。

曹氏听到他如此夸赞自己的子女,一脸自豪。还礼一下,道:“在外多年,赚的是钱,学的是说话、礼节。三哥谬赞了,他们还得再学学。”

“呵呵……我说不过你,你可是咱们村儿里的一枝花。”梁金山说完,拍了拍梁安的肩头,道,“行了,我就不打扰你们一家了。回去了,有事儿吱声。”

“哎,我送三哥。”

曹氏坐在炕上,帮着把褥子铺上,还有她从家里拿的那套,也给铺好之后,说:“闺女,你跟娘说说,为啥你要叫‘齐妙’呢?姓‘齐’,是为什么?”

“不为什么啊,不是有个词叫‘奇思妙想’嘛。就这么来的呗。”齐妙一脸无所谓的说着。坐在炕上,摸着喧乎的褥子,笑眯眯的又说,“娘,叫这个名字不行吗?”

“没……没有。”曹氏摇头。伸手轻摸她的脸颊,又说,“一会儿娘跟你爹回去,你把门栓挂好。吃过晚饭,娘过来陪你睡,省的你害怕,啊!”

“不用的娘,明儿一早你还得做饭呢,别来回折腾。”齐妙摇头拒绝。她不害怕一个人住,前世自己睡在九十平米的两室一厅,也没什么。

这个世界让人害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

曹氏见闺女这么懂事,重重叹口气,说:“娘辛苦点儿没啥,不能让你一个人在这儿。真有点什么事儿,娘跟你是个照应,你自己……不行。”

齐妙起先不明白什么意思,可细细品来顿悟。一个十五岁的女娃单独住,难保不会被村儿里的老光棍惦记。曹氏到底比她想的多一些,轻笑着点点头,道:

“知道了娘,晚上我给娘留门。”

“娘,爹,妙儿,快出来。看我打了什么啊。”梁汉森从外面回来,兴奋的嚷着。

梁安会些拳脚功夫,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也就教了。梁汉森喜欢,每天晨起都会起来练功。虽然只是一些拳法、没有内功,可他也练得很开心。

曹氏跟齐妙从屋里出来,见梁汉森手里拎着一只雪白的兔子,纷纷愣住了。梁安放下手里的水桶,颠颠的走过来,道:

“这么冷的天,你哪儿抓的?”

“瞎猫碰到死耗子呗。”梁汉森开心的不行。把手里的两捆柴放在地上,扬着兔子,又说,“妙儿,晚上炖兔子肉时,记得给哥留个兔子腿啊。”

齐妙闻言不解,理所当然地说:“哥,晚上你跟爹娘在这儿吃就是了,干嘛给你留什么兔子腿啊。咱们一家四口吃顿好的,解解馋。”

在原主记忆里,梁家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年到头,除了大姑梁敏如回来的时候能吃上一顿,再就是年三十儿。吃肉还得王氏分配,可笑至极。

梁汉森听她这么说忙摆手,一脸不可以的样子,说:“怎么能在你这儿吃,那不行。记得给哥留一个兔子腿就好,啊!”

曹氏伸手揽着闺女的肩头,轻叹口气,道:“你分家出来一点口粮都没有。那些东西,可是你日后要过日子的。我们怎能刮你的口粮。你奶一直猜逢我藏了私,真要在你这儿吃,娘可就说不明白了。”

“可是娘……”

齐妙的话没等说完,一旁的梁安摆手,打断她,帮劝着说:“别争了,听你娘的。刚刚你三大爷不是给你拿了盐巴嘛,一会儿炖了兔子,给你哥留个腿就行。”

说完,从儿子手里接过兔子,去一旁收拾。边收拾还边说兔子肥、好东西……

齐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讲究,但让她自己吃兔子,怎么想怎么觉得心里不安。一家人,怎么偏偏就……

曹氏浅笑,搂着她轻声说了句“不妨事”之后,拿着大扫把,开始清扫院子。

久无人居住的屋子,突然这么大的阵仗,自然就惊动了隔壁。左邻是梁金山的大哥梁金宝。右邻则是赵睿达,媳妇儿魏氏。论资排辈,要管梁安叫三叔。

小夫妻俩是前年成的亲,分家之后便在这儿住。魏氏站在门口,瞅着院子里的人,大嗓门的说:

“哎哟三叔、三婶儿,你们咋在这儿啊。以后都在这儿吗?”

魏氏嗓门大,村里人背后都叫她魏大嗓门。嘴还快,知道点儿啥,一会儿功夫就能传出去,又叫她快嘴帘儿。曹氏扭头看着她,轻叹口气,说:

“什么啊,是我家闺女。妙儿啊,你进屋去吧,院子收拾完,我跟你爹就回去了。”

齐妙本想帮忙,可听曹氏这么说想来是不想她在这儿,冲魏氏点点头算打过招呼,便迈步回屋。

关门的那一刻,齐妙就站在外屋地门口,静静地听着外她们的对话。

“侄媳妇儿你是不知道,前天咱们不是去给刘家柱子媳妇儿下奶嘛,回来之后……”

齐妙听着曹氏的话,终于明白她为啥让自己进屋了。估计是不想在女儿面前,留下一个编排婆家的印象。当然了,她说的也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多添了点儿水罢了。

平日里不怎么搭理魏氏,今儿突然跟她提及,想来是要借着她的嘴,让全村儿都知道吧。这爹也是个人才,媳妇儿这么编排,他居然一言不发……

小说《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