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阅读全集诗仙身份被婢女曝光了

第5章 被府中婢女曝光,被要求作诗

发表时间: 2024-04-04
父母的不睦,做为子女的,都只能看着不能说。

以孝治世的唐朝,长孙淹根本不敢掺和,也不想掺和。

但因为这个,长孙无忌看到他,是见都不想见,这就过分了。

他长孙淹再不济,也是姓的长孙,而不是皇家李姓,身份依旧是长孙府嫡子。

现在长孙无忌这么不待见他,长孙淹心中不由发狠。

你长孙府不惹我还好,要是惹上我,我让你长孙府灰飞烟灭。

身为重生人士,虽说历史似是而非,但想要凭心中所学,整垮一个长孙家,还是没有问题的。

程咬金定定看着长孙淹,定眼看了许久,方才伸手轻拍长孙淹背,笑了,笑得很大声。

“不错,我喜欢你的性子,人生在世就应该这样,爱我所爱,喜我所喜。

一生很短,又何必在乎其它。”

嗬,这话出口,让长孙淹对程咬金心道一声佩服,果然是活得通透的老狐狸一只。

音乐声中,现场所有人起身,李泰到了。

跟在李泰身后的,是他魏王一系众位大臣。

看着这些人,长孙淹眼睛不禁轻眯。

如果没看错,跟着魏王的,都是各大世家在朝的大臣。

这是世家,己经站队支持李泰争储?

这个朝堂,越来越往前世那般发展,有意思。

李泰的到来,场内众人纷纷向他行礼。

长孙淹上前叫了声西舅。

“你来了,稀客啊,听姐姐说,你一首待在和郡王府,总是不出来,我还担心着呢。”

“有时间,还是要多出来走走,别整天待在府里,也不怕憋坏了。”

“多谢西舅,外甥知道了。”

“嗯,坐回去吧,等下好好听好好看,今天来参加诗会的,都是各地的优秀才子,你现在也是文人,多跟他们接触接触,对你有好处。”

长孙淹答应了声,回到座位。

对李泰,长孙淹的观感很复杂,不说历史上对魏王李泰的评价,在原主记忆中,不论是李泰,还是身为太子大舅的李承乾,对他都极好,逢年过节前去拜年,红包从未少给。

每年生辰,几位舅舅无论有事没事,都会抽时间见他,对他极为宠溺。

幸好,站队之类的事,还轮不到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和郡王。

亲情一旦关乎到皇室,与利益挂钩,再亲的亲情,也会变质。

是他长孙淹幸运,能够游离在皇室之外。

可惜,历史上胜出的,不是李泰,更不是大舅李承乾,而是最不起眼的小舅李治。

谁能想到,在大家眼中不争不抢的李治,最后会后来居上,成为最大胜利者。

如果不是穿越,知晓历史,长孙淹也会想不明白。

但真正当起旁观者,才发现这其中,有着众多猫腻。

长孙淹目光扫过长孙无忌,也许这老小子,从一开始就憋着坏,李治上位,肯定有他一份功劳。

贞观一朝,最特殊的,就属长孙无忌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老阴人。

诗会在李泰的一番陈词下,正式开始。

长孙淹如今尚未正冠,不能喝酒,清冽爽口的西瓜汁,他喝得不亦乐乎。

坐在身旁的程咬金再混不吝,也不敢劝长孙淹喝酒。

诗会开始之前的重头戏,花魁献舞,开始了。

“等下担当领舞的,就是我前面说过的红云。”

不知何时,程处默来到长孙淹身后。

往下首一看,程咬金己经不知去向,包括其它如房玄龄等人,也不见了踪影,难怪程处默敢来他这。

说到这程府,是真有意思,不管是程处默,还是兄弟中最浑的程处亮,见到程咬金,就像那老鼠见了猫。

只要程咬金不在,这两人又像是翻版的程咬金,无法无天起来。

也许这就是程家的家风,说实话,长孙淹说不羡慕,是假的。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单亲,长孙淹从未有体会过真正的父爱。

程处默和程处亮的过往,甩他长孙淹十万八千里。

伎乐声中,一女郎脸披薄纱,款款走上高台,曼妙的身躯上覆盖着一层轻纱,行动间,身体若隐若现,夸张的弧度,让底下不少人,倒吸了口凉气,比如身后的程处默,吹起了口哨。

对这些武将子弟粗鲁作风,文臣子弟们嘴露不屑。

文武对立,在哪朝都有,唐朝犹盛。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用在正翩翩起舞的红云身上,倒还算相得益彰。

精彩的歌舞,让长孙淹都看入了迷。

一舞终了,掌声雷动,更是有人大呼道,仅此一舞,今日便不输此行,长孙淹深以为然。

终究是自己小看了这长安花魁,确有独到之处。

文人逛青楼,如今早己蔚然成风,更被颂为雅事,可惜现在长孙淹太小,对青楼的好奇,只能压在心底,谓为憾事。

一番喧闹过后,进入今天正题,诗会斗诗。

第一次参加诗会,他倒要瞧一瞧,这贞观年间,文人水平如何。

一边吃着干果,时不时就一口西瓜汁,长孙淹一脸惬意。

原本的跪坐,早被改成了盘坐。

这古代人,就是麻烦,如果家里的椅子在,就好了。

“各位,第一场以柳为题,请。”

以柳为题,古代常见题材,折柳送友人,被视为送别必须经历的程序。

每年春节过后,渭水河畔,两旁种植的柳树,都会变得光秃。

诞生的以柳为题的送别经典,犹如过江之鲫,最为众多。

一炷香尚未过半,第一首以柳为题的诗作出炉。

诗会上,专门设有人手,将作品高声吟唱出来,这叫暄之于口。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场中齐声叫好,长孙淹也忍不住点头。

不愧是盛唐,这些文人,胸中果然有点东西。

后面出来六首,质量都不错,可惜没能超过第一首。

“这第一首为何人所作,你认识吗?”

长孙淹向程处默问道。

“认识,上官杰,号称长安第一才子,伪君子一个。”

复姓上官的,北地很常见。

至于什么伪君子这类评价,长孙淹选择了无视。

这帮子文武,总会莫名敌对,嘴里不会有好话,听听就算,不能当真。

“你不来上一首?

你也是文人,不上去凑个趣?”

“我?

我算哪门子文人。”

长孙淹不想上,偏有人不放过他。

只见李泰,从主位起身,微笑着向他走来。

“小淹,我知道你心有才学,不如作一首出来,让各位长安大人们也来欣赏一番,如何?”

“别跟你西舅推脱,我可是都听你府中婢女讲过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