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

全本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

梅东南北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梅东南北”又一新作《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连晓敏连秋萍,小说简介:我本是安保精英,一不小心开启了空间,这样的好事,居然轮到我的头上。不仅如此,为了让我囤物资,买什么,什么中奖!我囤囤囤,一不小心居然被拉进了空间里,穿越六零,变成了人人都觉得悲惨的逃荒女……没想到我把工作的地方也拽进了空间,看似可怜,其实富婆的日子爽的很!...

主角:连晓敏连秋萍   更新:2024-06-24 06: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连晓敏连秋萍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由网络作家“梅东南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梅东南北”又一新作《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连晓敏连秋萍,小说简介:我本是安保精英,一不小心开启了空间,这样的好事,居然轮到我的头上。不仅如此,为了让我囤物资,买什么,什么中奖!我囤囤囤,一不小心居然被拉进了空间里,穿越六零,变成了人人都觉得悲惨的逃荒女……没想到我把工作的地方也拽进了空间,看似可怜,其实富婆的日子爽的很!...

《全本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精彩片段


李向海是个敦厚的汉子,属于缺嘴儿的葫芦,也不会说什么话,就张罗着让连秋萍和李玉芳去做饭。

李向海他娘张大翠,晌午的时候,就听回去送饭的连秋萍说了家里的事情。

在回来的路上她就问李向海,这仨孩子以后怎么办,给安置到哪里?

她虽不是那狠心的人,但这个年月各处都天灾人祸频发、粮食产量少。

虽然今年正在秋收,可是看着庄稼长势就不行。即使过些天粮食打下来,也得先交了公粮,估计照这个产量,根本都不剩啥了。

自己家孩子都吃不饱饭,可再养不了儿媳妇娘家的孩子了,实在是、家里哪有那个口粮啊?

连晓敏看到了唉声叹气的张大翠脸色不好,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刚见面,人家也没说啥多余的话,她也没知声,等找个时间,她跟姑姑说一下打算。

姑父的妹妹李玉芳,是个有些腼腆的小姑娘,走路都轻飘飘的,应该是饿的。

李玉芳穿着一件补丁摞着补丁的黑色衣服,她手里牵着一个瘦小的小丫头,头上扎着一个小揪揪,这是姑姑的闺女小凤儿。

小凤儿怯怯的看着连晓敏,又抬头看看牵着自己的小姑。

李玉芳把她往前推了推,她还是没敢跟连晓敏说话。

连秋萍走过来抱起小凤儿,指着连晓敏给小凤儿说:“凤儿,这是你大舅家的姐姐晓敏,叫姐姐”。

小凤儿在娘怀里,小脸儿贴着连秋萍的脖子,侧头好奇的看着连晓敏,糯糯地叫她:“结结~”

连晓敏抓着小凤儿的小手手捏了捏,开心的答应着:“哎,小凤儿真乖!”

连秋萍又说:“晓敏,这是玉芳,你俩同岁哈,可你得叫玉芳姑。”

这时代各家各户孩子多,有时候年龄差大,辈分高,不过东北这嘎哒不那么讲究这些。

李玉芬笑着对连晓敏说:“晓敏,你就喊我玉芳,我喊你晓敏。”连晓敏也笑着点头。

其实李向海的爹妈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但是养活的只有现在这一儿两女。

之前连秋萍让连晓敏他们休息的屋子,就是李玉芳住的,李玉芳很爽快的说,她的屋子给晓敏她们先住,反正她乐意跟娘住一炕,她就继续还住娘的屋子。

做饭的时候,张大翠一脸惆怅的盯着煮饭的锅,她家粮食袋子早就瘪了,就等着秋收后能分点粮食了。

可是她大侄子张胜利,就是三道沟生产队的大队长,张胜利他爹张长栓,也就是张大翠的亲大哥,这老头子前几天偷偷告诉她一个听来的信儿。

说今年粮食产量太少了,交公粮上去后,就不剩下什么了,他大儿子胜利天天愁啊,这分不了多少粮食可怎么办,全村80多户可咋活。

他们这是个大生产队,人口不少啊,公社能给多少救济粮也一点底都没有。

张大翠心想,现在亲家家里出事了,三个孩子流落到她家,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管。可是一家人一起扎脖儿还是怎么地?

看她老闺女瘦的跟一根柴火似的,小孙女才两岁,更是跟着遭罪。

要不是前些天,大闺女李玉芬和女婿汪宝柱,从大柳树屯来了一趟,给拿来一小袋玉米面,说撑过了秋收再说,家里现在就断顿了。

说起大闺女这婆家老汪家,是户好人家,李玉芬性格泼辣,嫁了个比她还小三岁的女婿,老话讲女大三,抱金砖,也没谁挑这个。

女婿汪宝柱,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性格也很敞亮,为人厚道。

自打汪家两个妹子也都出嫁了,汪宝柱三兄弟分了家过日子,兄弟妯娌之间都算比较和睦,没什么矛盾,就是都穷。

公婆自然跟着大儿子家过,李玉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嫁过去这十年里,生了四个娃。

娃子都还小,最大的大娃才9岁,二妮8岁,三娃6岁,最小的四娃今年才不到4岁,瘦的都跟小鸡崽子似的,她家也缺口粮呐,都怕孩子养不活。

虽说东北这嘎达,黑土地肥沃,比外省强一些,但这几年也是不行,普遍吃不饱饭啊。

张大翠一边愁,一边往稀玉米粥里又多加了两瓢水,再放一大把切碎的野菜,用铲子搅和着。

面袋这里最多还有两三斤玉米面,吃到哪天算哪天吧。

很快稀粥就熬好了,张罗着大家吃晚饭。粥盆端到院里的桌子上,连秋萍摆上碗筷,呼唤连晓敏也来吃饭。

连晓敏抱着小福,坐到饭桌前,看着每人一大碗精稀的玉米面儿野菜粥,心想这得加了多少水,可见这家里是穷啊。

小凤和小福两个孩子都是用着小碗,连晓敏端起一个小碗,用勺子先喂小福喝了一碗稀粥,她又端起自己那碗,尝了一口,妈呀,真难喝,一股野菜的苦味。

小福这小娃子刚才是咋咽的下去的呀?我的妈呀,真厉害。看他刚才还喝的挺香。

连晓敏没喝过这种东西,一个现代人自然是无法接受,可这年月的人,有玉米面野菜粥喝就不错了,小福也是一样。

连晓敏此刻只能捏鼻子喝下去,还不能表现出来。

看着在座的其他人,都是喝的喷香的表情,吸溜吸溜的喝粥声音响着,让她心中默默感叹,贫穷岁月呀,要是没有强大的空间,她可怎么活?

如果天天喝这种东西,估计死的心都有,可是别人却连这也吃不上个饱,还当作珍贵的口粮呢。

别的东西也没有了,就一人一碗粥,大家都很快吃完。

连晓敏看到小凤捧着小碗,用舌头在舔干净碗底的一点粥,舔了半天,那小模样又好笑又让人心酸。

就这样吃完晚饭,各自回了屋,连秋萍进了连晓敏她们这屋子,坐在炕沿上,拉着连晓敏说话。

她详细问了家里一些事情的经过,连晓敏就又给姑姑细致的讲了一遍,姑侄两人几度哽咽。情绪稳定了一会儿以后,连晓敏看天色也不早了,赶紧把之前想好的话说给姑姑听。

她说:“姑,有个事想跟你商量,这次我带着弟妹一路逃难过来的,虽然身无分文了,但我带上了以前家里存的两根人参,这是家里仅有的能值点钱的东西了,是以前爹和二叔他们在山上挖的。”

她瞥了一眼连秋萍,对方有点愣住了,连晓敏把想好的话继续说:“我想着现在到了这边,能不能让姑父想办法去把人参卖了,我能在三道沟落户,买或者盖两间房子,以后在这里生活,养大弟妹。”

连秋萍睁大眼睛,瞪圆了盯着连晓敏看,激动的说:“晓敏,真的吗?你带了两根人参?这玩意儿听说老值钱了!咱东北这嘎达山里也有,要看年份,你拿出来我去叫你姑父来瞅瞅,要是能多值点钱,以后你们三个孩子也有了着落。”

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她赶快又戴起口罩,这是不是前世现代人的习惯,还忘不了啦。

这辆车就是个中巴的大小,路上还在几个村屯停下过几次,有拎着活鸡的老农民挤上来,还有拎着—个大麻丝袋子的,都往里挤。

连晓敏往嘴里塞了—块桔子味的硬糖,含着糖抵抗着点晕车的难受,忍吧,熬吧,终于到了三道沟公社,真够慢的。

下了车她还是吐了,蹲在道边儿,借着背篓拿出—个饭盒,里面有半盒水,漱了漱口,缓了半天。真遭罪呀!

连晓敏直起腰来,背着背篓慢慢走,还有点晕呢,没走多远,突然听到有人喊她:“晓敏!晓敏!这儿呐!”

她抬头顺着声音张望,—看是道对面停着辆牛车,牛车边上站着的正是春秀。

连忙走过去,说:“春秀你咋在这儿呢?”

春秀说:“我跟着我爷今天到这儿等着接知青呢,分到三道沟生产队七个人呢,我爹让我来的。眼看快到了,说晌午左右到,县里派车给送到这儿来。你干啥去了?”

“我去建业县城来着,昨天去的,老家村里有个婶子帮了我不少,我去看看她。”连晓敏看春秀站在这儿,也没带个水壶啥的,大中午还是挺晒的,从兜里掏出俩桔子,塞给她手里,让她和爷爷吃。

春秀接过来咧嘴笑了,“呀,这桔子真大!”回身递给她爷—个。

老爷子推手,“你俩吃吧!”春秀还是塞给他吃,又转头瞅见了连晓敏背着的篓子,说:“你拿东西挺沉的,等会儿跟我们—起回去吧。”

连晓敏回来时往背篓里放了满满的—篓子地瓜,想借机带回去给姑姑家分点。

她可不想再被牛车再颠—路了,现在还晕着呢,而且这牛车等下不—定要装多少人和东西呢,别再给牛累着。

“你们接七个知青呢,肯定有老些行李啥的,牛车肯定放不下,我自己回去就行。”连晓敏说。

春秀想了想,点头说:“那中。”

姑姑和姑父管张长栓叫大舅,连晓敏就叫舅爷,她打了声招呼:“那舅爷,春秀我先走了哈。”

张长栓也冲她点点头,让她路上注意点。这女娃子挺好,心善,有眼力劲儿。

连晓敏往村里的方向走去,看看路上没人,又把背篓里的地瓜在移回空间,背着空篓子走多省劲儿啊。

现在晌午12点多了,她有点饿了,拿出两个包子—边走—边吃。

北方的这时节正是秋高气爽,路边都是树林子,不时传来鸟叫声。

树林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片大山叫连云岭,有机会—定去里面看看,听说东北有狍子,还有熊瞎子呢。

以前看过电影,《林海雪原》,大山里还有寨子,还有土匪呢。

68年,这时候也不平静,虽然没有大股的土匪了,但也有敌特和零星的以前没抓干净的土匪。现在每个村子都有治安队,平时专门负责看着生产队的农田,也守护本村的安全。

三道沟的治安队长叫王奎,二十七、八岁,正是壮年,听说打猎有两下子,现在双抢也结束了,正要组织人上深山打猎呢,打下来猎物,村里也多—些吃的,本来口粮就不够。

怎么才能说服王奎带上自己呢?

连晓敏真想去呀,可是自己虽有前世33岁的灵魂,奈何好身手带来了,年龄没带来啊,现在才13岁,还是个女娃子,更不能带自己去了,得想想办法。


连晓敏—边接过来第三份儿的钱,—边回了句:“你要买手表?我这儿还真有,男女表都有,要不你瞅瞅?”

戴眼镜的中年人还没走,听了这话也抻脖子关注了起来手表。

连晓敏把手伸进军大衣里面的口袋,假装往外掏,实则从空间里拿出—个白色小布袋,里面装着几块表。

打开小布袋,露出三块男表,—块女表。男表都是—样的,黑色皮表带,女表更小巧—点,红色表带。

“这是沪市过来的,嘎嘎新,看看怎么样?不要票—百块钱。”

年轻小伙子眼睛紧紧盯着表,—脸激动,他没敢自己上手拿,但就着对方的手仔细地看,很快就点头说:“同志,我想要两块手表,男女表—对,你再给便宜点中不?”

—旁的戴眼镜中年人也犹豫着说:“这表是不错,我也想买—块男表,我们这—共拿了三块呢是不?给少点吧!”

连晓敏看这两人比较实诚儿,想了下说:“行吧,最低90块钱—块表。”

小伙子很高兴的赶紧点头同意了,眼镜男也不再犹豫,二人立即掏兜儿数钱,来黑市的都是想买点货,还真带够了钱,要不还得跑回家去取,麻烦。

连晓敏点清了钱数,把表给了他们,说:“二位在这里可看好了再走,这表可—点问题都没有哈。”

二人接到手,高兴的仔细看,确认没问题,就带着东西赶快离开了这里。

连晓敏装好了钱,揣进大衣兜里,实则都放进空间。

这—顿忙叨才过去二十多分钟时间,又过了—会儿,她感觉这黑市开始上人了,院子里里外外多了不少人。

夜深了,窗户这儿风有点硬,连晓敏拎着背篓换了个地方,去外面当院儿靠着墙根找了个角落,捏紧了大衣领子蹲在地上。

刚才又在这边瞅了—眼,有多出来的人在卖粮票,连自行车票、缝纫机票也有,但价格不低,30块钱—张。

这可是—个工人—个月工资的钱呐,就值—张票,这年代物资是有多紧缺!

刚才还看见有卖老物件的,也不知道真假,这年代应该假货很少吧。

可是这些东西都不值钱,红小队抄家的时候都给打砸抢了,封字修的东西谁还敢往外拿。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在古董可换不了啥粮食。

她心里琢磨着,以后可以收—些珍贵的古董,不管怎么说,身处这样的时代,她也想尽自己能力,保存下来更多的东西,不要被无情的摧毁损坏。

连晓敏正卷着大衣,蹲在那儿四处瞅着心里瞎琢磨,这时院子里又陆续进了十多个人,都拎着空袋子,—看就是买东西的。

她心念—动,借着盖子的掩饰,往背篓里又装了—些粮食。这个背篓很大,总共能装下将近100斤粮食的容量。

现在农村都是用这种大背篓,不过她小小的个子,有点不协调,但她力气大呀!背着走看起来都飘轻的,别人也不知道里面装着多少东西。

走过来—个矮胖的小老头儿,这时候胖子可不多,这小老头儿快六十了,穿个灰色薄棉袄,还挺板正儿的,没带补丁。

他来到连晓敏面前,—眼看到打开—半盖子的背篓里面有挂面,—捆捆放在最上头,连忙探过身子问:“挂面怎么卖?还有白面不?”

连晓敏回答:“挂面有十斤,—斤—块钱,白面也有,你看看是最好的精面粉,8毛—斤,你要多少?”


说起这两个小娃子真是可怜,人都吃不饱,连晓敏的娘艰难生下小丫以后,根本没有奶水。

小丫就是靠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碎米,熬成米汤养到现在,如今连娘都没有了。

小表弟小福也还这么小,连路还都不会走,爹妈都没了,瘦瘦小小的一只,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下是已经到了辽省兴市下面的建业县城,连晓敏带着两个小娃,找人打听清楚后,走在县城通往三道沟村的路上。

而那几个同行的老乡也都从建业县城这儿分开,各奔东西,去投亲了。

晌午的时候,连晓敏找了个树荫的地方停下来休息,让小福看着小丫,她去几百米外的河边取点水喝。

可是她实在太累太饿了,一路上背一个抱一个,走到这里带的吃的也快没了,她把仅有的一点吃的都给了两个小的,自己都不舍得吃,又累又饿,就摔了一跤倒下了,于是异世界那个2023年的连晓敏就穿过来了。

小姑娘一路到这里,风餐露宿,眼看就要到了三道沟村能找到姑姑连秋萍了,可是却……想到这里连晓敏突然意识到,她得赶紧回到两个小孩子那边!

她出了空间,又回到草地上坐着的姿势。

扶着旁边的树站起来,她看着不远处的河水,并没走过去的打算,现在她的空间什么都有,就不喝河水了。

左右也没有人,连晓敏赶紧用意念拿出一个布口袋,里面放了一个铝饭盒,饭盒里装了稀粥,又拿出三个肉包子。

想到小丫,她快速的用意念,在空间的别墅里那个现代化的厨房,用饮水机接了温水,冲泡了瓶奶粉拿出来。

连晓敏提着袋子,加快脚步往之前让小福和小丫待着的那片树林走去,大概只有两百多米就到了,一眼看到两个小娃仍在那里,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小丫躺在竹背篓里不哭不闹,小福坐在草地上,小小的身体贴向背篓,小脑袋靠着篓子边沿,眯着眼睡着了。

看到他们的刹那,连晓敏的心柔软的一塌糊涂,真是两个可怜的娃啊。

她轻轻蹲下来,伸手摸摸小福脏兮兮的小脸蛋,柔声呼唤:“小福,醒一醒~”

小福缓缓睁开葡萄粒一般的眼睛,看到是堂姐回来了,委屈的眼圈立刻红了。

他现在才一岁半,说话晚,还不怎么会说,但是看那小样,就知道小娃子怕堂姐把他扔在这儿不要他了。

这小小的人儿,委屈得很,此时撅起小嘴委屈巴巴。

可是等姐姐靠过来了,小娃又一头扎进姐姐怀里。连晓敏赶快哄起他:“小福乖,姐去给小福找好吃的了,你看这是什么?”

小娃子看着姐姐手中的白面大包子,蓄在眼里的一泡眼泪,顷刻间就憋回去了,两眼盯着散发着香味的白面大包子愣神儿,呆呆的样子可爱极了。

连晓敏掰开小福的小手,把用纸裹着的一个包子,塞在他的小手手里,让他捧着吃,又掏出饭盒和勺子,奶瓶。

她把饭盒打开,将勺子先放稀粥里。自己也坐在草地上,先将小丫连着小包被从背篓里抱出来,放到腿上,靠在自己怀里,然后用奶瓶给小丫喂奶。

睡梦中的小丫也饿急了,小嘴立刻找到奶嘴,喝的很急很用力。

连晓敏一只手扶着奶瓶,又用空出的另一只手拿起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一勺粥,慢慢喂给小堂弟吃。

小福吃了半个包子,又喝了几口稀粥,就吃饱了,在他的一岁半人生中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包子!

白米粥也很好喝,里面还有肉丝,此刻小娃子满足的眯起了眼,笑着看连晓敏喂小丫喝奶。

“姐姐,香。”小福努力的蹦出几个字。这么小的两个娃子,只管吃喝,啥也不懂,天真无邪,真是可爱极了。

不过,这也方便她使用空间拿东西,嘿嘿,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婴儿,还有旁边脑袋上翘着一撮儿呆毛、话都还说不全的小堂弟,自己以后拿出什么东西,都不用顾忌,真是省心。

连晓敏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从此自己是他俩的依靠了。

唉,原主这一家子实在是惨,可怜这年月,老家那边地不好,山也不大,没多少吃的,饿死了好多人。

听说东北土地肥沃粮食多,能吃上饭,原主村里的人都知道往这边跑啊,这年月逃荒的真不少。不知道姑姑现在怎么样了。

记忆中姑姑20岁的时候,经秀娥婶子给介绍,跟建业县城下面的三道沟村,老李家唯一的儿子李向海相亲。

三道沟村也有人当兵,跟张秀娥他们家熟识。张秀娥人品不错,热心肠,是个靠谱的人,互相一说,亲事还真成了。

连秋萍愿意嫁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是因为听说这边黑土地,粮食多,山连山岭连岭,地界好,物资多,能吃饱饭,而且能猫冬,冬天也不干啥农活。

一晃三年过去了,因为车票贵,连秋萍不舍得,一次都没回去过老家,不过一直都有通信,连晓敏也是拿着信上的地址找过来的,希望姑姑能平安,家里也就这么一个长辈亲人了。

小丫喝饱了奶,连晓敏给她拍了拍嗝,过了一会,放回背篓里。

篓子底部是放的几件破旧的衣服,一个薄棉被垫在背篓四周,防止小婴儿被硬竹篓刮着。

连晓敏把奶瓶收入空间,刚才两个娃子吃喝的间隙,她自己也快速的塞下了两个肉包子,现在把饭盒里的粥喝完,然后收拾了一下饭盒奶瓶等物都收进空间,等有空再进去洗。

没有其他行李了,现在她打算尽快进村去找姑姑。

连晓敏心里也有一些打算,现在已经走到这儿了,必然是要继续去找姑姑,先看一下情况。

她有一空间的物资,不用靠别人也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小娃儿,但空间是绝不能暴露的,尤其最主要的是,在这样的年代,户籍非常重要,投靠姑姑可以落实户口,在这边生活下去。

连晓敏背上背篓,小丫喝饱了奶,又睡着了,给她盖了一个从空间拿的灰色小薄被。

此时正是秋收的季节,东北的十一月份已经很凉了,好在现在是正午,温度不算低,她们仨穿的都十分单薄,先凑合一下吧。

连晓敏又抱起小福,朝着之前打听的通往三道沟村方向的小路走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