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曹溪伽沙的精选小说推荐《禅密薪传》,小说作者是“乾坤先生”,书中精彩内容是: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曹溪伽沙 更新:2024-03-26 13:3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曹溪伽沙的现代都市小说《禅密薪传高质量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乾坤先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曹溪伽沙的精选小说推荐《禅密薪传》,小说作者是“乾坤先生”,书中精彩内容是: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第一编 禅宗法要禅源灯录始七佛偈,乃至二十八祖,授受因缘,溯述源流,体裁应尔。
今则不遑遍叙,独指妙心为禅源。
此宗旨竖义于达摩,流衍于诸祖。
观初祖接可祖诸人,均以言句显示;乃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者,良以学人滞于经教,卒未能印合妙心,立地成佛;故乘时而来,提唱顿宗,斯禅之源也。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而无始沉沦苦海者,不悟此心当体是佛,背觉合尘,迷而不返故也。
然虽万劫轮回,而不动之天真佛性,从无迁变。
初祖教可祖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二祖种种说心性道理,祖总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
可祖忽曰,我己息诸缘。
祖曰,莫不成断灭否?
可曰,不成断灭,了了常知,言之不可及。
祖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
盖息缘则外境相空,无喘则内寻伺绝,如墙壁则心行处灭,言不及则言语道断,了知而无念则寂照同时;心境不二,迷悟不二,生佛不二,其恰好处;心亦不可得,妙亦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非心非不心,非妙非不妙,行住坐卧,莫非妙心体现,此即达摩禅宗之源也。
诸经诸论,皆非离此别有所指也。
楞伽经谓之自觉境界,自觉圣智。
三祖信心铭中,标此妙心为玄旨、真如、法界等名以显之。
西祖则令人念摩诃般若。
五祖则令人诵金刚般若经。
六祖闻客诵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遂得开了。
五祖复征其初悟,祖言下大彻。
启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迨后开堂说法,第一会便演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曰,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行,心口相应。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摩诃是大,心量大如空,无有边畔、方圆、大小、青黄、瞋喜、是非、善恶,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依正万像,性空亦如是。
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诸人性中。
一切善恶尽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故曰摩诃。
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生,不从外入,名为真性自用。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时处,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波罗蜜,唐言到彼岸,著境生灭起,即名此岸,离境无生灭,即名彼岸。
悟此法者,即般若法。
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
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
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
经中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为最上乘大智上根人说。
须知本性自有般若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更无差别。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佛性!
我于忍和尚处,一闻便悟,顿见本性。
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各自观心见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首示正路。
若起正真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识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
但得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无染无著,来去自由,通达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得此顿法,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
是知摩诃般若,便是初祖的传妙心,六祖所受五祖心印,尽在于此。
又六祖最后开示,提唱般若经中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一切处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若一切时行住坐卧,统一首心,不动道场,首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人能具此二三昧者,决获菩提,证妙果。
此二三昧,出文殊问般若经,正是摩诃般若妙心体相,正是诸佛所传无念而常知之心体,正是楞伽经自觉境界自觉圣智,名异而体同也。
六祖而后,虽立有五家之纲宗,千七百则之葛藤,或平实商量,或机锋相见,乃至尽未来际千歧万派,更无越乎摩诃般若之一源矣。
小说《禅密薪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