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庆修苏小纯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小说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由网络作家“一头大鲨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是以庆修苏小纯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一头大鲨鱼”,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李丽珠和长孙娉婷两人的耳中,是那样的刺耳与讽刺。长孙娉婷面色一白,她知道,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完蛋了。尖叫一声,长孙娉婷捂着脸泪水汹涌:“我真该死啊。”骂了自己一句,她羞愤交加的跑出芙蓉园,哪里还有脸参加什么狗屁诗会?“娉婷,娉婷。”李丽珠咬着唇瓣喊了两声,急的在原地跺了跺脚。“不行,樱桃,我必须追上那个......
《精品小说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精彩片段
“不是吧,长孙家的千金,竟然欺负一个瞎子?”
“那个瞎子好可怜,人家根本看不见,就白白挨了一鞭子。”
“那个瞎子被打了也不恼怒,反而给加害者道歉,真的是……世道不公。”
“太可怜了,眼都瞎了,还被当成猥琐偷窥的登徒子,真冤啊,简直是个大冤种。”
“这两位千金太刁蛮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人,人家只是个瞎子啊。”
周围的小声议论,传入李丽珠和长孙娉婷两人的耳中,是那样的刺耳与讽刺。
长孙娉婷面色一白,她知道,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完蛋了。
尖叫一声,长孙娉婷捂着脸泪水汹涌:“我真该死啊。”
骂了自己一句,她羞愤交加的跑出芙蓉园,哪里还有脸参加什么狗屁诗会?
“娉婷,娉婷。”
李丽珠咬着唇瓣喊了两声,急的在原地跺了跺脚。
“不行,樱桃,我必须追上那个瞎子道歉,否则我这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
李丽珠带着自己的贴身丫鬟,提起裙摆跑向庆修离开的方向。
但跑出芙蓉园后,早已不见庆修的身影。
李丽珠失落的站在大街上,一脸愧疚的喃喃自语:“我真该死,我真该死呀,李丽珠,你可是大唐的长公主,你怎么可以欺负一个瞎子呢?”
“呜……。”说着,这位公主便内疚的捂着心口痛哭出声。
她都要心痛到无法呼吸了。
长公主和嫡长公主,长子和嫡长子是有很大区别的。
长公主是李二庶出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她是长公主,但如果是正宫皇后长孙无垢生出来的,那她就是嫡长公主。
这也是李世民有那么多女儿,唯有长乐公主李丽质才是嫡长公主的原因。
药铺门前。
铁柱把马车停下,嘴里还在骂骂咧咧:“他娘的,城里大户人家的姑娘太欺负人了,庆弟,你眼瞎看不见她们,这本身就是个误会,你为何还要给那两个小蹄子道歉?”
想起庆修道歉的事儿,铁柱就埋怨不已,心里将庆修定义成为软骨头。
庆修却是呵呵笑道:“铁柱,我给她们道歉是有原因的,有句话叫做杀人诛心,她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人,我亮明瞎子的身份,并主动给她们道歉,你觉得周围的那些人会如何议论她们?”
“她们会非常愧疚,甚至会觉得自己该死,你觉得,她们找不到我道歉,心里得有多难受?恐怕未来几个月她们都会在自责和愧疚中度过。”
铁柱倒吸一口冷气道:“撕,庆弟,你这一招太狠了吧?”
对于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唐土著来说,铁柱深知姑娘家对自己的名节有多看重,名声坏了,这比杀了她们还难受。
而庆修却偏偏选择了对她们的名节下手,手段不可谓不歹毒。
“嘿嘿。”铁柱笑道:“怪不得你让我赶上马车赶紧跑,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们呢,哈哈,怪我误会你了,我这心里一下子舒服多了。”
庆修跳下马车说道:“走吧,去药店买点东西,顺便买辆马车就回去了。”
去药店买了一下桂皮八角肉蔻白芷等五六种‘药材’,又去东市买了一匹年轻的枣红色大宛马和一辆板车,顺带着买了两尺来长的黑色绸缎之后,两人赶着马车出了城。
买马匹和马车是为了以后出门方便,买药材纯粹是嘴刁。
至于黑色绸缎,很简单,把眼睛蒙上,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瞎子了,更不会误会自己了,他可不想再被人冲上来,不问青红皂白的打一顿。
眼睛蒙上一层三指宽的黑绸缎,再加上一身黑色衣衫,庆修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给人的感觉很神秘。
与此同时,下了早朝的长孙无忌一回到府邸,就听到宝贝女儿在房中哭泣,他顿时勃然大怒。
“长孙冲,你给老子滚出来。”
弄堂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走了出来,噤若寒蝉的问道:“父亲,您找我?”
听口气,自家老爹肯定是在气头上,这让长孙冲有些紧张,绞尽脑汁去想到底怎么得罪了老爹。
长孙无忌面色阴沉的指着女儿的卧房沉声道:“臭小子,你是不是又欺负妹妹了?”
长孙冲脸色一变:“冤枉啊爹,你听我狡辩……不是,你听我说,我刚从东市回来不久,结果就听见娉婷在哭,我问她,她也不说发生何事,我让扈从出去打听是谁欺负了妹妹,好替她讨回公道,可扈从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听长孙冲此言,长孙无忌神色缓和不少。
自己儿子虽然是个纨绔,但他知道,儿子根本不敢在自己面前撒谎。
“放心吧爹,我娘在妹妹房中劝慰呢。”
“嗯,老夫去看看。”
长孙无忌到了女儿闺房门前,里面就传来长孙崔氏的安慰声:“娉婷乖,别哭了,眼睛都快哭肿了,再哭就不好看了,告诉为娘,究竟发生了何事?”
长孙娉婷把头埋进被子里,哭的那叫一个伤心,一边哭一边还在抽泣。
“娘,我……我真该死呀,我该死呀……。”
不仅长孙崔氏心头一惊,就连长孙无忌都破门而入。
长孙无忌大怒道:“是哪个贼子欺辱我长孙无忌的女儿?娉婷莫哭,告诉爹谁欺负你了,爹给你做主,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一听这话,长孙娉婷哭的更凶了。
他了解自己老爹的脾气,平时就看不得自己受到半点委屈,这件事本身就是自己不对,长孙娉婷是真害怕自己老爹不问青红皂白的去教训一个本身就没错的瞎子。
本来自己就对不起人家瞎子,她哪里还敢说有关瞎子的事?
从今天开始,长孙娉婷就变了,原本活泼的性格,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再也没有了往日笑脸,夜半时分,闺房中还时不时的传来低声啜泣。
这让一大家子人心急如焚,心疼坏了。
长孙无忌更是安排了人全天跟随,生怕女儿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就连第二天上早朝,长孙无忌就显得心不在焉,一直等到下了早朝,李二单独把他留下,神色担忧的问道:“辅机,朕见你一整日都愁眉苦脸,是遇到难事了?”
“陛下……哎。”
长孙无忌重重的叹了口气,就将长孙娉婷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二闻言,双眼一瞪:“这……怎地跟襄城的情况一样?”
长孙无忌一脸懵逼:“跟襄城公主一样?”
李二苦笑道:“我也是昨夜才得知此事,襄城那丫头去芙蓉园参加了一场诗会,回来后就变得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
“朕跟观音婢问了不知多少遍,甚至朕答应把欺负她的贼子碎尸万段,可她非但不说,反而哭的更厉害了。”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这可如何是好。”
武德殿内,两位老父亲可谓是操碎了心,但却对女儿的变故无从下手。
“圣旨到!”
随着一声吆喝,十几个骑兵冲进三河村,将村子里所有人都吸引了过来。
一名太监,在骑兵的簇拥下来到打谷场,见到李渊之后显然浑身一抖,就要上前顶礼膜拜,却被李渊心烦意乱的挥了挥手给打发了。
李渊则是转身走进了一家小院子。
太监也是个妙人,瞬间就懂了李渊的意思,全当没看见这位老人家。
他环顾一周,看到所有人身上都是脏兮兮的,令他眉头一皱,喊道:“哪位是庆修?”
庆修拿起盲杖走过去说道:“我就是庆修。”
太监见到庆修的干净形象和英俊的相貌,顿时心生好感,声音也温和了许多:“庆修接旨!”
唐无跪礼,这是开国时颁发的制度。
所以庆修无需下跪,便拱手让礼以表尊敬。
太监展开圣旨开始宣读:“大唐皇帝令,门下制,曰:有庆姓良子名修者世居蓝田,勤勉恪守,贵而不奢,勤学善用……。”
先说了一些废话,最后太监合上圣旨含笑道:“烧砖之功,利国利民,解决百姓无房可住之苦,其功在千秋,功在社稷,赏百金,赐爵蓝田县男,食邑百户。”
三河村的村民顿时如同油锅泼水一般沸腾了。
“天呐,庆修竟然封爵了?”
“咱们三河村,也出了一位爵爷?”
“太好了,咱们三河村可得热闹热闹,长陵那边有个人被封了男爵,敲锣打鼓三天三夜呢。”
“庆修封爵,那岂不是说,咱们庄子上的地都封给他了?”
“以后咱们种的田,有三成的粮租就要交给庆修了,哈哈。”
“我宁愿交给庆修五成,也不愿意交给上一任的爵老爷三成。”
“天呐,赏百金?那置换成银子得多少银钱啊?”
“你就傻吧,赏百金只是听着好听,其实也就一百两银子。”
苏小纯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封赏的是自家相公,她脑袋都已经短路了。
还是刘三婶神色焦灼的晃了晃她:“小纯,快让你当家的谢恩啊。”
苏小纯闻言,顿时慌了。
不等她提醒,庆修就已经接旨:“谢陛下隆恩。”
李铁城笑呵呵的从托盘里抓起两个五两的银锭塞给庆修眨了眨眼。
庆修当即会意,将两个银锭塞给太监笑道:“内侍大人辛苦了,这些银钱请诸位喝杯茶,还请内侍大人务必收下。”
内侍也是个妙人,不动声色的拉了拉袖口。
庆修闻言,嘴角一抽,全当没看见。
内侍这才反应过来,庆修双眼蒙着黑带,根本就是个瞎子,这让他颇为尴尬的主动收起银锭。
内侍看了眼李渊躲着的老宅,笑着点头道:“庆爵爷,您这么年轻就已经是男爵了,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日后风光了,可要提携一下在下。”
“从今以后,三河村、大屯村、九里村这三个相邻村子封地的收租权,就是爵爷的了。”
“庆爵爷,这几位是工部的主事,您将烧砖之法交给他们即可,在下还有要事缠身,先行告辞!”
内侍留下三个工部的主事就走了。
李铁城呵呵笑道:“庆修,你现在是爵爷了,以后老夫都只能在你手底下讨生活了哈哈。”
“李伯言重了,您是村正,以后村子里的大事,咱们商量着来。”
“哈哈,好好好。”
庆修说道:“李伯,我看不见,麻烦您带领工部的三位主事大人,去学一下烧砖之法吧。”
李铁城也没多说什么,当即就带着工部的人走了。
工部主事,都是从九品下的芝麻小官,权利还不如李铁城这个正式编制的村正。
几个工部主事,跟着李铁城学了一下烧砖和建造砖窑,记录在册之后就离开了。
打谷场上。
庆修招呼道:“大家辛苦了,我承蒙陛下厚爱,封赐男爵,咱们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庆祝一下,我请大家吃肉夹馍,可惜的是没有酒水,大家放心,明日我去城里买了酒再庆祝一次,咱们不醉不归。”
村民们一阵欢呼。
然后庆修招呼着村民们吃饭,每人领了两个油饼,用刀切开一半,从锅里刚捞出来冒着热气的五花肉和芹菜剁碎了往里面一夹。
吃过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有些能吃的汉子,一顿吃了十二个肉夹馍。
“娘的,老子吃了这么些年的饭,就今天这顿饭,是这辈子吃过最爽的。”
“原来这猪肉还能这样吃,要是每天都能吃到这肉夹馍就好了。”
“自从庆修……不对,自从庆爵爷来了咱们三河村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就是,咱们大家伙以后可得好好干活,好好种地,争取多交点粮租报答这份大恩。”
“二狗子,就你他娘的能吃,你都吃八个肉夹馍了,简直糟蹋粮食,撑死你这龟孙子。”
“老黑头,你还说我,你都吃十二个了。”
“有么?谁看见了?玉娘,再给我夹两个,嗝~。”
“老黑头,怎么不撑死你?”
一群汉子和妇孺蹲在打谷场上吃肉夹馍的场面何其宏大?
李渊也有样学样的蹲在墙角,背靠着墙根,一手一个肉夹馍吃的那叫一个香。
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对李铁城笑道:“这小子真有一手,猪肉这么难吃的贱肉,到他手里竟变得如此美味,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
李铁城叹道:“按照这么个吃法,长安城的猪肉还不得被吃涨价了?”
啃完两个肉夹馍,李渊说道:“阿城,再来一个,顺便打些水来。”
李铁城闻言,就屁颠颠的去了。
庆修和苏小纯坐在草堆里,苏小纯一边吃着肉夹馍一边嘻嘻嘻的傻笑个不停。
庆修没好气道:“吃饭呢,你笑什么,可别呛着了。”
苏小纯眼睛眯成了月牙,甜甜的声音在庆修耳边响起:“人家高兴,当然要笑了,我家相公是有大本事的人,随随便便烧个砖都能混到个爵位,从今以后我也是男爵夫人了。”
庆修指了指身后的草棚子:“你见过住在草棚子里的爵爷吗?”
苏小纯掩嘴而笑,笑颜如花,不仅让庆修心神一窒,太美了,如果后世娶个这样的媳妇儿,少说也得有房有车外加几十万彩礼。
但在大唐,这样姿容绝美的美娇娘不仅没花钱没彩礼,甚至官府还给你发钱,你说气不气?
还好,这媳妇儿是自己的,想到这里,庆修就笑了。
苏小纯一个肉夹馍下肚,说道:“当家的,明日我想回娘家一趟,告诉我娘,我找了个好相公,顺便给我娘送些粮食吃。”
庆修点头道:“应该的,我现在忙,你让婶子等我些时日,等不忙了我再陪你一起回娘家,对了娘子,我还没有问你呢,家中除了双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了?”
苏小纯神色黯然道:“家中除了爹娘,还有大嫂二嫂和一个侄女,两个兄长好吃懒做,生性好赌,欠了一屁股债,还把两位嫂嫂卖了,他们已经两年未归,不知道躲哪里去了。”
赌徒不值得可怜,竟然还卖老婆?
听完之后,庆修先是一阵气,然后抓了一把娘子的酥胸泄愤。
“娘子,你两个兄长在这里。”
那触感,犹如发好的面团。
颤巍巍的格外赏心悦目。
苏小纯顿时面红耳赤,观察了一下四周,羞嗔道:“当家的,你要羞死妾身呀,万一被人看到了,妾身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了。”
这里有没有人,庆修比她清楚,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太极宫,武德殿内。
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初,贞观元年设武德殿为朝臣们议事之所。
此时,李二召集六部尚书,三省高官,左右仆射在此议事。
为首软座侧卧的是一名男子,唇下储须一缕,年岁大概三十,头戴双耳帽,身着明黄服,一手握藏蓝色封面的书卷,一手扶须轻捋,神色庄严肃穆。
殿内所有人望着他的目光都是倍感尊崇。
李二目光扫过诸臣子,缓声开口道:“贞观初年,第一条政令‘繁衍生息’已下发快一个月了,朕今日召汝等来此,便是商议贞观之年的第二条政令。”
“繁衍生息为我大唐增添人口,这第二条政令,朕的想法是提高唐人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饭吃,不再忍饥挨饿,要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是有关造福百姓的想法,诸君可以知无不言,畅所欲言。”
左侧为首的老臣已经年过半百,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听闻此言后,便开口道:“陛下,吃饱穿暖自古以来便是民生大计。”
“哦?”李二轻轻挑眉道:“左仆射有何高见?”
左仆射,萧瑀,李渊麾下的老臣,李渊虽然退位,但萧瑀仍然身居要职。
萧瑀沉吟一番,说道:“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咱们大唐如今并不缺田,缺的是种田之人。”
“如今关中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妇孺居多,耕作起来极为困难,何况百姓手中无地,种的都是封地老爷们的农田,秋收的粮食有三成都要用来交租,两成拿来赋税,真正落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并不多。”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封地着手,减少百姓的粮租和粮税,这样一来,百姓手里就有了余粮,日子也会逐渐好过。”
贵族的封地其实都是百姓手中的土地,名义上是百姓自己的农田,但秋收之后却要给封地老爷们缴纳粮租。
李二右手边第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此刻他暂代右仆射一职,更是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手握实权。
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武德殿内除了李二,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
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果断摇头道:“不可,天下初定,朝堂不稳,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若突兀削减粮租,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极具危险。”
“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后果不堪设想。”
很明显,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
萧瑀欲言又止,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
李二听的频频点头,看向一个面黄肌瘦,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克明,你可有良策?”
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字克明,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陛下,为了天下安定,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削减赋税也行不通。”
“所谓国富而民强,要想富民,必先强国,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这两点虽然行不通,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
李二眼睛一亮,问道:“愿闻其详。”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
杜如晦望着李二,缓缓吐出数字:“奇功受爵!”
“奇功受爵?”
众人闻言,纷纷咀嚼话中含义。
李二也是陷入沉思。
杜如晦继续道:“所谓奇功受爵,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从民间征集大才,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若有成效,对其赏金赐爵。”
长孙无忌不悦道:“大唐立国,军功者无数,各州道各郡县更是勋贵无数,这样一来,怕是又要封赏许多爵位出去,万一封无可封,何解?”
杜克明据理力争道:“重症需猛药方可见效,何况老夫提议的只是奇功受爵,其意是有奇功方可受爵,要求抬高点不就行了?”
在大唐,年过四十,家中有子嗣的人都可自称老夫。
中书令房玄龄点头道:“陛下,克明贤弟所言非虚,只要我们提高奇功的门槛,便能杜绝一些企图蒙混之人,若非克明提议,诸位可有其他良策?”
高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都选择沉默不言。
李二将书本敲击在掌心内,坐直了身子说道:“就按克明说的办,贞观第二条政令‘奇功受爵’就这么定了,中书省拟定方案下发政令,尚书省执行。”
中书令房玄龄起身行礼道:“陛下,臣即可前往中书省草拟文书。”
房玄龄刚走,一名太监就从殿外进入武德殿。
太监手中持有令牌一枚,双手举过头顶后说道:“陛下,皇城外有一老农,持此令要见太上皇,此令不是陛下下发令牌,禁军统领特来请示。”
李二身边三十岁出头的太监接过令牌交给了他。
李二看后,说道:“这是大唐立国之初,太上皇下发的亲卫令牌,现在持有的人少之又少,想来是太上皇曾今的亲卫。”
“让他去吧,另外,让百骑司盯紧点。”
百骑司,李二设立的谍报机构,也是他的鹰犬爪牙。
太监接过令牌躬身退下。
萧瑀感慨道:“陛下,如今太上皇已无实权,又何必幽禁大安宫落下个不孝之名?既然大势已去,倒不如……。”
“嗯?”李二眸子一冷,不怒自威。
萧瑀吓的缩了缩脖子,顿时如坐针毡。
思量片刻,李二点头道:“左仆射所言极是,王德,撤下大安宫的禁军,太上皇若想做些什么,就由他去吧。”
自玄武门夺嫡之后,李渊也被李二狠心的从武德殿赶到了大安宫。
名义上说是给老父亲乔迁新居,其实就是幽闭,一些武德年的老臣想见李渊一面都难如登天。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朝堂已经初步稳定,朝堂中李渊的宠臣,该罢免的罢免,该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权利也被李二一点点的蚕食架空。
现在的李渊,只是一个每天躲在大安公里,就知道埋头造孩子的孤家寡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