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长篇小说阅读穿越农家小日子

长篇小说阅读穿越农家小日子

钟家小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农家小日子》是作者“钟家小生”的倾心著作,沈苏沈方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谁家的,用完我去还。”沈苏这才知道,他那声苏儿是叫她的,看样子是真读过书,不然这文雅是现学不来的。“左边李婶家的,你凳子做好了?”他放下柴,过来看她。那纤细的小手,虽然肤色偏重,也厚茧丛生,却是能做出这种巧物件,孟明扬诧异的看着这东西:“这是凳子?”沈苏笑了:“这样比较省时间,也比较耐用,基本上都保持了木材的原样,按我们家现在的样子,这......

主角:沈苏沈方   更新:2024-03-22 20: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苏沈方的现代都市小说《长篇小说阅读穿越农家小日子》,由网络作家“钟家小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农家小日子》是作者“钟家小生”的倾心著作,沈苏沈方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谁家的,用完我去还。”沈苏这才知道,他那声苏儿是叫她的,看样子是真读过书,不然这文雅是现学不来的。“左边李婶家的,你凳子做好了?”他放下柴,过来看她。那纤细的小手,虽然肤色偏重,也厚茧丛生,却是能做出这种巧物件,孟明扬诧异的看着这东西:“这是凳子?”沈苏笑了:“这样比较省时间,也比较耐用,基本上都保持了木材的原样,按我们家现在的样子,这......

《长篇小说阅读穿越农家小日子》精彩片段


“看什么呢?”孟明扬抱着一捆茅草进来,铺在了床边的地上,抬眼看沈苏笑着问她。

这地面平整,比之前好了很多倍了。

沈苏也不是觉得不好,只是:“太空了,还有木头吗?做几个凳子吧。”

不奢望椅子,总有个坐的吧。

“好,我这就去。”他铺好茅草,拿着绳子出去。

沈苏又想到了一点,急忙也跟出来:“名扬,你烧水吧,今天搬了家,怎么也得洗洗,这凳子我来做,因为拎水我拎不动。”

“好。”孟明扬答应着就出去了,很喜欢听她叫自己名字,同一个名字从她嘴里说出来,格外的好听。

看着院子里剩下的木头,竟然还有一截树根,沈苏看了看西斜的太阳,今天只是收拾屋子就用了这么久,等下直接做晚饭就行了。

拿着砍刀把那树根上的根须都砍了,只剩下那一尺多长的主根,还算能用,有半尺来宽。两端削平,中间挖两个相对应的小坑,手指能扣住,直接扶正,天然的凳子。

这凳子是意外,沈苏用木头拼接了两个长凳子一个矮凳,这些木料,也只够这些了,用刀在凳子面上刮着,她想打磨光滑一点,因为搬家时最能看到衣服,这家里人,都只有两身,还都多数破了,想换都还要先缝补,她就想这凳子光滑一点节省衣物。

“苏儿,我借了个桶。”孟明扬回来不仅背了柴,手里还拎着个比较大的木桶,脸上还带着些许羞涩。

“谁家的,用完我去还。”沈苏这才知道,他那声苏儿是叫她的,看样子是真读过书,不然这文雅是现学不来的。

“左边李婶家的,你凳子做好了?”他放下柴,过来看她。

那纤细的小手,虽然肤色偏重,也厚茧丛生,却是能做出这种巧物件,孟明扬诧异的看着这东西:“这是凳子?”

沈苏笑了:“这样比较省时间,也比较耐用,基本上都保持了木材的原样,按我们家现在的样子,这种凳子最合适。”

上面是两根比较平直的粗木棍,下面六条腿,用两根木棍分别穿过,出了最上面是稍微的平面,其他地方都是圆的。那个小凳子最好笑,就是五六根参差不齐的木棍对起来的,上面架了个木板。

家里只有这一把刀,还是要省着用的,那王氏似乎很怕刀,早就带着孩子躲的远远的。

“你坐下试试。”沈苏放下刀,把凳子摆好,让他挨个试过。又去搬来了那半截树根:“这个也是。”

孟明扬鼻子一酸,自从他爹去了,这木根凳子就再没有了,以前家里每年都会做这种凳子的,虽然不结实,但方便做,没想到现在自己媳妇也会做了。

“好,这个最好,我去烧水。”他弯腰拿起砍刀去把柴劈了,进了灶屋。

沈苏看了一眼这木桩,最好就给他坐,反正凳子也不太够,招手叫沈方过来:“小方,过来搬凳子进屋了,今天我们有新凳子了。”

家穷不要紧,但要乐观,这一点原主做的就不错,看看沈方就知道,小孩子天性不改,最体现家风了。

进了灶屋,沈苏又添水在锅里,让他继续烧,自己去舀了一碗玉米,在石臼里捣着。

捣碎了玉米粒,倒在空碗里用水泡着,沈苏在计算着六个人得吃多少。

“你这是做什么?”孟明扬看着她在忙,却看不明白,明明是个小丫头却比他懂的多比他能看,让他不由的就总是问,像个小孩子。

“做饭啊,你就等着吃吧,现在我们自己过,总不委屈肚子,都还在长个子,吃不好可不行。”沈苏笑了一下,继续捣着。她想做玉米糁煮红薯,可是没有玉米糁,只能手工代替,总不能顿顿纯红薯吧?

这不是个省力的活,下锅时沈苏手都酸了,正想喘口气,一回头却看见几个大小脑袋在门口。

是王氏带着孩子在外门,沈方小声说:“我们饿了。”


“没事。”他摇头:“我想吃你做的饭。”

沈苏摆弄好绣架,就去做饭,这几天他都不在家,沈苏养的小狗崽还是个狗崽,让沈方扒着手指算日子,其实真正算起来,她也没嫁过来几天,但就是觉得明扬不在家心里就没底。

做了一锅面片汤,放了两勺油,又烙了葱油饼,她可是做了顿好饭。

“做什么好吃的呢?”

饭刚做好,李婶来了,笑呵呵的进门,沈苏直接给她盛了一碗,拉她坐下一起吃。

“我刚吃过,不吃了不吃了,明扬啊,你家地里长草了,也没见人去锄草,大片的草都盖着庄稼了,我寻思你们是不知道,来说一声。”

“多谢李婶,是我没注意,麻烦你了。”明扬并不想让人知道他不在家,这和沈苏的想法一样,所以他这么说,沈苏立刻就接着说:“我明天就去地里,这两天一直在弄房子了。”

这是老宅子,都知道房子老了就得修,他们搬进来的时候根本没修,现在三天两头弄,邻居们也都知道,李婶也没觉得奇怪,就点头说:“那你们吃饭,我回去了。”

沈苏送她到门口,再次道谢之后暗自庆幸面片汤里是用了红薯粉,看上去就像红薯面汤,不然他家这样还吃白面,就算是好心也会说道的,立院墙的念头更大了。

“明扬,我想,等你发了月前,咱们就先立院墙吧,我总觉得不太安全。”沈苏回屋,小声商量。

明扬直接答应,他这不常在家,心里也不放心,早些立院墙,也安心些。

虽然是在家里住一晚,但第二天一早就走了,沈苏连饭都没来得及做,等她做好了,孩子们都起来了。

“今天要去地里锄草,小茹,你照顾好娘和明毅,小方,你也要好好出力啊。”沈苏带着烙好的饼子,又带了竹筒的水,带着三个孩子一个疯娘,不到地里还好,等到地里一看,沈苏好想叹气。

一地的草,都盖住苗了,这还长什么?二话不说,急忙开始锄草大业,血草拉拉瓤野蒿子马齿苋野马包……真是长齐了,能吃的有毒的都长一起了。

沈苏一边收拾着能吃的草,一边交代小方小心别伤到手了,一边还要顾及小茹明毅和孟王氏,中午就在地里吃干粮,好不耽误干活,饶是如此,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也才弄出一亩半地。

这样的话,她家里这地,还得几天才能弄干净。沈苏背着睡着的明毅往家里走,腿疼的很,估计是蹲久了,又起来的猛了,拉伤了。

回家的路上,杨大叔看沈苏走路有些不对劲,就过来搭了把手,背着明毅送了回去。

“明扬家的,你还年轻,干活悠着点,要是劳伤了,可不好治。”杨大叔也是一番好意,一边走一边说。

沈苏笑了笑:“谢谢大叔,我没事。”

“别仗着年轻就大意,到了,我直接背到屋里吧,也省的他醒。”杨大叔也是好意,直接把明毅送屋里了。

沈苏口头上道谢了,晚上蒸了马齿苋菜,也给送了一碗,毕竟人家帮忙了。

可是就这么点小事,在那些长舌妇嘴里就变了味儿,第二天才一上地,沈苏就听到了临地里在对她指指点点的:

“真是不要脸啊,”

“这男人不在家,就四处勾搭了,”

“这么小就这样,那要是带坏了人家妹子也不嫌骚。”

“别说了,往这边看了。”

“看就看呗,做都做出来了还怕人说啊。”

沈苏听到后来才确定是说她的,还真就不明白了,她什么都没做,竟然被人这么说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她不搭理,继续锄草。

“你们别说了!明扬家的哪里不好了,自己一人在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也不容易。”终于有个说公道话的了,沈苏抬眼去看,没想到是村里的老光棍李大,说了之后见沈苏看他,又笑着说:“明扬家的,以后有活我帮忙,你给我做顿饭就行了。”

“都是吃饱了撑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怕遭报应口舌生疮就说吧,昨天杨大叔帮我把明毅背回去,我蒸菜还人家一碗做谢礼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既然你们愿意说,就随意,最好口舌生疮的时候也别停。”沈苏站在自家地里看了一圈,这些人都是地里干净的。

她地里活还多着呢,是没工夫理会这些人。

但那杨大叔却觉得是自己的错,让沈苏名誉受损了,趁着大早上没吃饭的时候,他先在孟明扬家的地里忙到吃饭时,然后才回自己家。

沈苏带着一家子人来地里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一片锄过了,看了看周围的人家,别人的地都干净了,也没什么人在地里,心里纳闷,谁会这么好心?

到底是年轻,虽然昨天累的很,腿也疼,但睡了一觉今天起来就好多了。

有人这么帮着,虽然是暗地里帮的,但这几亩地也摆弄了三天多才算清理好,小茹和明毅的腿上都被拉拉瓤拉的都是红痕,地里总算收拾完了,太阳还没落,沈苏烧了些热水让他们泡着脚,去淘洗马齿苋。

家里正短吃的,这马齿苋不仅能吃还能治拉肚子,她一点没浪费,都捡了回来,不怕多,淘洗了晾着,现在吃就切切拌面蒸着吃,吃不完的,煮煮晒干或炒或拌或煮都好吃。

小茹带着明毅和王氏洗过了腿,小方自己单独洗,——这都是那个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刚来的时候事多也没在意,后来小方跟着明扬一起打拳之后就什么事都单独的了。

“今天地里忙完了,你们赶紧吃饭,好好洗洗,明天咱们一起去镇上。”

晚饭借天光,时间也不算晚,但正吃着饭,孟和春家的张氏孟和秋家的方氏以及孟和光家的李氏来了。

这是分家之后,第一次来这么齐全,也是自成亲之后,沈苏第一次再见到大娘二婶。

李氏一向抢风头,这次来也没打招呼,直接走在最前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