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章节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

全章节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王动”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王动谢秀娘,小说中具体讲述了: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6-01 10: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王动”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王动谢秀娘,小说中具体讲述了: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全章节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彩片段


听到王动的话,乡人们惊了,碍于王动的强壮,乡人全都默默离开。

许月娥高傲的脸上泛起了泪花。

身后的谢秀娘睁大眼睛默默思索,钟氏却是赞许地回头看了王动一眼。

“好儿子,够爷们!”

.....

王家田地位于辛庄的东南面,由于灌溉不便,这里的土地相对贫瘠。

此时正是冬麦耕作时节,许多庄人都在田地里忙着,翻地、浇水、运肥,播种,一派忙碌的景象。

王动随母亲来到自家的田地中,干燥的田地中蒸发出一种气味。

王动赶着牛,推着犁,对自家麦地进行深耕翻地。

母亲钟氏则是随后用耙耢整地,将耕翻的土壤耙平耙细,小妻谢秀娘则是去挑水浇地。

由于近年田地干旱,墒情不足,只得浇水造墒,否则小麦的出苗率就不会高。

最近的一条溪流位于两里之外,要浇水造墒,只得去那边挑水。

二十几亩地都要造墒,全靠谢秀娘挑水,这辛苦可想而知。

她小小的个子压着两个沉重的水桶,一声不吭地来回走着,拼命努力,只是小脸上越见柔弱苍白。

三人干到中午,都是汗如雨下,钟氏越见苍老,谢秀娘脸色更白,身子看起来越加瘦小。

三人在地头大槐树下休息,就着凉水吃一些干粮麦饼。

王动对谢秀娘道:“秀娘,午后你就不要去挑水了,在地头和娘一起耙地吧,浇地的事,等晚上我来。”

谢秀娘道:“哥哥,你白日要翻地,晚上要挑水,是不是太辛劳了?”

王动道:“没事,晚上闲也是闲着。”

谢秀娘道:“哥哥……”

王动眉头一皱:“我叫你不要挑水就不要挑水,哪来这么多话?”

谢秀娘温顺地应了一声,心下却很欢喜。

旁边的钟氏没说什么,不过心下欣慰:“不错,这傻小子懂事了,知道疼自家的女人了。”

午后三人又继续干活,忙到太阳西斜时,谢秀娘回去做晚饭,然后又匆匆送来,顺带送来了王动的弓箭与长枪。

眼下鞑子流寇肆虐,一个人在野外不可不防!

晚饭三人仍是在地头吃,吃完后钟氏与谢秀娘回去,并将牛赶回去喂养。

王动则是在地头继续挑水,他一趟趟地来回奔走,月光洒满大地,隐约可见四边空旷的原野。

一股苍凉的感觉涌上心头,王动站立当场,神情有些痴了。

……

接下来几天继续翻地浇水播种,连续几天都是高强度的劳作,不过人可以工作,牛却不能。

一头牛每天只能耕二、三亩地,每三天还要休息一天。

幸好王家向里长姜安租了两头牛,这样换着耕才保持了进度。

等二十几亩地全部耕完,加上整地造墒、播肥播种后,己是到了八月下。

不过地上的事情全部忙完,全家也就松了口气。

农活很累,也很锻炼人,王动黑了很多,不过身体更加壮实,目光更为沉稳。

……

崇祯七年的八月二十四日,王动回到了靖边墩。

墩内几人还是老样子,不过现在是秋播时节,除了两个妇人,余者各人都是出去抢播农时了,一直临近傍晚才回来。

看到王动,各人目光都很奇怪。

钟大用重重地哼了一声,不过他却不敢再象以前那样对王动喝三吆四,只是板着脸不理王动。

杨通的身体好了一些,不过他的门牙永远不见了,见到王动,他的目光不免怨毒。

齐天良、马名,还有墩内几个妇人对王动满是敬畏的样子,再见面一口一个王哥儿的,叫得颇为亲热。

韩仲老是围着王动身边转,象是他身后长尾巴似的,只有韩朝还是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不过王动察觉他不时偷偷观察自己。

傍晚时墩内各人生火造饭,一股烟熏味将围墙内的空间笼罩住。

从各人吃的饭中,就可以看出墩内各人的生活地位。

甲长钟大用及其妻吃的是白面,余者墩军及妻口吃的是少量高粱粟米混上一大堆的野菜,韩朝兄弟也是如此。

王动吃的黑面烤饼己经让好几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了。

不过王动其实吃的是家内带来的粮食,按军饷,他现在只能吃糠咽菜了。

猛然听到“哐”的一声响,却是韩仲一把将手中的碗摔了,他站起身来囔道:

“娘的,整天吃这些烂货,这种日子没法过了,几个月没发饷米,难道要叫我们饿死不成?”

他看向王动:“王哥儿,不若我们去闹饷吧,横竖是个死,就算被杀头总比饿死强!”

他的动静很大,惊得众人都是向他看去。

王动端坐不动,韩朝却是低声喝叱他道:“胡闹,你忘了遵台之事了?难道还想让我们兄弟再流亡一次?”

他的话声很低,只有靠近他的王动听见,猛然王动想起历史上的一件事。

崇祯二年时,遵化营兵曾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闹饷激变。

当时欠饷数月,诸兵绝望,各营便闻风索饷。

二月初八日齐集于遵化西门外,伐木立寨。

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围殴军民,地方大乱。

后有司抚定,顺天巡抚王应豸以牟饷激变被逮论死。

当然,事后那些领头的闹事者也纷纷被抓出来杀头。

这事闹得很大,历史有名,难道这韩朝兄弟也是当年领头的闹事者之一?

王动意味深长地看了二人一眼,却发现韩朝的目光也是向他看来。

二人目光一触,都是若无其事地避开了。

钟大用咳嗽一声,道:“我等身为朝廷官军,岂能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休得胡言乱语。”

韩朝告了声罪,墩内又重新安静下来。

当晚王动睡在自己简单的小屋上,这种小屋当然谈不上什么隔音设备,什么动静都听在耳里。

特别是隔着几间屋马名与其妻石氏激战的声音远远传来,细节都是听得一清二楚。

这两口子感情不错,不过奇怪的是这二人怎么对这个事这么热衷,每晚最少都要干一次?

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想要娃,唉....

王动摇了摇头,安定心神,很快便沉沉睡去。

……

第二天王动与韩朝兄弟二人在墩台上值守。

从十几米高的墩台上看去,远远的可以看到远处拒虏墩与茶房墩的身影,站在这里眺望,感觉真的不错。

秋风吹来,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怪不得甲长钟大用喜欢墩台这个位置。

王动看了一会,眼睛又习惯性地眯起,他在心里盘算,再过几天就到闰八月了,这时间真是过得飞快。

身后的声音传来,却是韩朝兄弟在轻声说话。

二人在商议过几日找机会出去做点买卖,贩卖些货物之类的。大明其实严厉禁止各地墩军擅离信地,易卖货物等,不过这些严刑例律其实早成一纸空文,大量活不下去的墩军公然违反禁令。

擅离信地是小事,甚至很多边地的墩军暗里交通塞外的蒙古人女真人,不但向他们贩卖布匹、针线、铁锅等违禁品,甚至还有贩卖军器的,更有人向塞外的敌人透露各样边塞消息,换来一些赏银。

韩朝兄弟只打算出去做点买卖,己经算是非常遵纪守法了。

听他们商议己毕,又提了几句:“王哥儿。”

然后脚步声向王动这边过来,看来二人是打算拉王动下水。

忽然听到一声炮响,接着是擂梆的“梆梆”声拼命传来。

三人一颤,一齐向拒虏墩方向看去,却见那边一束狼烟笔直升起,在天空中是那么的醒目。

三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个信息,鞑子来了!

韩朝仔细看着:“炮响一声,烽烟一束,看来鞑子在百人以下!”

他对韩仲喝道:“二弟,放炮点烟,挂黄旗!”

很快,靖边墩的号炮一声巨响,接着一束浓烟笔直升向上空。

韩朝更用力敲响了擂梆的声音,向墩边人等传递信息。

一个传一个,很快的,离靖边墩南向十里的董家庄堡内的烽烟也是传出。

接着是茶房墩号炮响起,又传向了更远处的舜乡堡处。

各地凄厉的梆子声响个不停,一时间在外的军民等人都是急忙收敛人畜,拼命逃回最近的城堡烟墩。

在靖边墩附近劳作的钟大用,马名,齐天良,还有几个妇人等,也是急忙挑担赶牛的冲回了靖边墩内。

王动与韩朝兄弟二人从软梯下了墩台。

来到围墙处的悬楼时,甲长钟大用等人仍是惊魂未定,不过人人都庆幸自己逃得快。

好一会,钟大用才叫道:“墩内人畜都齐了吧,还有谁没回来的?”

半响,墩军马名一声惊叫:“我那婆姨还没回来。”

众人都是急忙清点人数,果然没见到马名妻子石氏的身影。

马名哭丧着脸,语音都有些哽咽:“今晌耕田时,俺那婆娘说是要回董家庄看看孩子,就没与我在一起。

她……她……她现在该还是在路上,不会遇到鞑子吧?”

悬楼上人人都是脸色难看,忽然齐天良一声叫:“看,鞑子来了!”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下众人回到靖边墩内商议事务。

此时拒虏墩的夜不收谭进荣也愿意与众人搏命,一起去袭击后金兵换取军功赏银,这样愿意出击的人数便有七人。

在韩仲的大声提议下,众人都是公推王动为首领,高史银也默认了。

经过这些事情后,王动的身手都是让众人佩服,就连韩朝也是一样

韩朝自认为自己身手与高史银不相上下,现在连高史银都不是王动对手,想必自己也是一样。

特别是这几日王动表现出的冷静与心机,更是给众人以极大信心。

既然大家都豁出去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战杀敌前自然要好好吃一顿,对于这事钟大用与王有金也很是热心。

二人也是下了大本钱,专门从董家庄与辛庄内搞来一些肉食,让众好汉吃饱喝足。

当日傍晚,韩朝韩仲与高史银、谭进荣四人先期去哨探一番,以便查明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他们本是夜不收,大明专业的侦察兵,向来工作就是深入敌境侦察敌方动静,侦察之事对他们是轻车熟路了。

在大明,夜不收向是各营各堡的精锐,由于危险,能选入夜不收的都是明军中极为优秀的人物。

大明对他们的待遇也很是优厚,就算他们死伤,子孙都有优赏,每年终,都司官还要在镇城给他们设壇致祭。

不过到了崇祯现在,这种优厚的待遇己经成为过去。

这也是韩朝韩仲等人愿意出来搏命的原因,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算了。

第二日一早,韩朝等人回来,他们己查明了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在离这里不远张庄村附近的一个树林旁边。

也是这股后金军太过嚣张,毫不掩盖自己的行踪,让韩朝他们轻易地查明了他们的落脚之地。

韩朝他们回来时,竟又带回来了两个夜不收,便是大康墩的张如春、齐炳二人。

二人与韩朝交好,又穷得久了,在韩朝的劝说下,二人欣然同意加入众人,一起出战搏军功换赏银。

见又有人加入,众人都是士气大振。

此时出战的人数己达到九人,其中更有六个夜不收,胜算己是极大。

不过张如春、齐炳二人见领头的人物竟是王动,不由深深不满。

王动以前憨傻软弱的名声可是在董家庄这一带出名远扬,张如春、齐炳二人自然知道。

见二人不服,王动主动出来,迎接二人的挑战,从拳脚到刀枪到弓箭,最后二人联合上来都不是王动的对手,这让二人惊异非常。

这个王大软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二人惊疑归惊疑,不过军中强者为尊,事实面前,二人默认了王动的领导地位。

白日时,众人又是休息,好吃好喝,养精蓄锐。

王动还抽空到辛庄一看,见母亲与谢秀娘都是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到了夜晚,九人全副武装,拜别了靖边墩内忧虑的各人,静静的没入夜空当中。

夜袭,这是王动的提议。

如果白日在野外,这九人都不是这股后金军的对手,唯一的选择便是夜战。

在古时,夜战稀少,除了很多军士营养不良,犯有夜盲症外,最重要的是夜战的组织难度极高。

古时的通讯联络手段落后,也没有完备的地图可供参考,连夜间行军都很难控制队伍的行进方向,更不用说进行战斗了。

不过王动面前只是小股的精锐部队,大部分人又是惯于夜间活动的夜不收,这夜战自然没有问题。

王动与韩朝走在最前面,一直往目标而去。

王动身上背着弓箭,腰上挎着腰刀,手上紧握着自己的长枪,虽大战将要来临,心下却是出奇的平静,或许自己真是适合活在乱世,这种刀头舔血的生涯不但不让他害怕,反让他兴奋莫名。

夜晚颇有寒意,不过人人都是心中热血沸腾,没有一个人觉得冷。

一行人一直摸到张庄边的那个树林旁,隐隐的,几个后金军大声呼嚎欢叫声己是传来,间中夹着一些女子的哭泣哀求声。

众人知道后金军己在眼前,人人都是不敢大意,他们轻手轻脚地从树林这边钻了过去。

这时韩朝等人身为大明侦察兵的优势便显露出来,行止间,却是丝毫声音也没有,这是连王动都办不到的。

众人小心翼翼地来到树林旁边,举目看去,却见那边小溪空地上点着几个火堆,

火堆的旁边,是一顶顶的帐篷,一些后金兵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声谈笑着。

或许是晚上歇息,这些后金军都没有披甲,露出各人发青的头皮与脑后小撮细长的金钱鼠尾辫,武器也是松松垮垮地放在一旁。

他们每人都搂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大明女子,一边谈笑一边做着各种不堪入目的举动。

那些女子不敢反抗,只是低声哭泣,神情间苦楚凄凉。

而在一个火堆的旁边,还倒着几具大明女子的尸体,个个全身赤裸,身形扭曲,显然是临死前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在一顶帐篷的旁边,还低头围坐着一堆衣衫破烂的女子,个个缩成一团,神情中极为恐惧,不时低低的哭泣声传来。

看到眼前的情形,王动等人都是愤怒异常,这些天杀的鞑子,做出这些不是人干的事情。

王动身后的马名更是全身发抖,显是难以克制自己。

王动转头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平静,不过马名的眼睛还是通红,显是眼前的情形让他想起了自己死难的妻子。

王动低声道:“现在还不到时候,等鞑子休息了我们再动手。”

他细细数着那些后金兵的人数,发现前后竟有十个人,他不由大吃一惊,没想到鞑子兵的人数竟多了一半,与先前的猜测不合。

韩朝等人也是发现了这个情形,也是人人吃惊,不过此时骑虎难下,前面便是有刀山火海也得干了。

这时忽然一个女子的惨叫声传来,众人看去,却是一个女子不愿被怀中的鞑子淫辱,有了个反抗的动作,

那个后金兵怒火上来,便起身用刀柄狠狠抽打她的头颅脸面,一边用胡语喝骂着什么。

那个女子满头满脸的血,她使力挣扎,只是用力痛哭,旁边几个后金军看得大笑不己,指指点点为乐。

王动一股血气涌了上来,又强自压抑下去,他拼命对自己道:“冷静,冷静,现在还不到时候!”

忽然身后的马名一下子站起来大叫:“天杀的鞑子!”

如捅破了马蜂窝一般,火堆旁的后金兵纷纷跳了起来。

他们推开怀中的女子,厉声用胡语喝问什么,那个抽打女子的后金兵也是一怔向这边看来。

“嗖!”的一声,弓弦的紧绷声响起,一支重矢划破了黑暗,强劲地射入那个后金兵的咽喉,将他射飞出去,直接钉死在地上。

“杀啊!”

暗袭失败,只有明战了,王动嘶声大喊着,挺着自己的长枪,一马当先地冲了出来。

“杀……”

韩朝韩仲也是涨红着脸,声嘶力竭地叫着,挥舞兵器紧随王动冲出。

余者各人纷纷冲出,一时间与那些后金兵冲撞在一起。

王动首先迎上的是一个拎着半月长柄斧的后金马甲,事发突然,那个马甲的长柄斧还没来得及挥舞开来。

王动大喝一声:“杀!”

手中的长枪一下子刺入他的心口,那个后金马甲惊天大吼着,用力想将手中的斧头劈下,

王动又是狠狠刺入,一把将他挑飞,狠狠地摔入旁边一个火堆内,

那个马甲全身着火,惨叫声更是惊天动地传来。

又有一个挥舞虎牙刀的后金步甲向王动后面劈来。

王动一声暴喝:“杀!”

如身后长着双目般,脚步一个回旋,枪如游龙,己是一下子刺入了那个后金步甲的咽喉内。

王动抽枪,鲜血飙射而出,那个后金步甲临死时仍是圆睁双目,似是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王动枪法传自戚家军内,那戚家军练枪,向要在二十步外擂鼓瞬间刺中对手目、喉、心、腰、足五孔才算合格,岂是非同小可?

这后金步甲死得不冤!

此时双方混战成一团,兵器交击与惨叫声不时传来,战局血腥而残酷。

那些被掳来的女子们都是胆战心惊地缩在一旁,人人不敢出声。

不过见眼前的明军突然袭击出手,很多人眼中都是燃起希望,只盼这些勇敢的明军们能杀尽眼前鞑子,救她们于水火。

王动观看战局,连射死那个,此时后金兵己是被他杀了三个,余下七人,正与韩朝等人缠斗着。

韩朝使的是一杆钩镰枪,而韩仲使的是一根大棒,那高史银则是使一根钗钯,三人都是与眼前一个后金军搏战。

只是这会儿间,三人身上己都是挂了彩,韩朝肩背上被劈了一斧,韩仲大腿上中了一枪,高史银身上也是被劈了几刀。

不过他们红着眼,只是咬牙搏杀。

面前的对手更是不堪,眼见军功就要到手,三人身上都是多了无尽力气似的,只是呼喝咆哮。

场面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挥舞铁制长柄挑刀的大汉,他凶猛异常,手上沉重的挑刀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谭进荣与张如春己是接连被他劈死,他仍是高呼酣战。

王动见这人竟是那日在靖边墩下被自己射伤的后金白甲,他虽是肩胸处受伤,竟还是如此悍勇。

他接连杀死谭进荣与张如春后,一刀将马名的左臂劈断,毫不停留,

又是挥刀向齐天良直劈而来,齐天良尖叫起来,王动手中的长枪猛挥而出。

那后金白甲惊天吼叫起来,王动的长枪从他后胸透体而出。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从州治内出来,王动呼了口气:“费了好大工夫,舅舅的事总算办妥了。”

方才王动几人由祁官带入州治内,找到了那管理备荒仓的大使李举,听闻王动要纳资捐助,李举自然是大加褒奖,眼下荒年越甚,每年纳捐的人是越来越少。这备荒仓库存粮米多少,关乎到知州大人的政绩,平日上官催促得紧,李举的压力也很大。

此次王动纳捐了三十两银子,又给了李举一些好处后,李举立时开据文书,并殷勤地带王动找到了保安州吏目陈余文。陈余文也很快办理了给钟正显的调动升职文档,事情到了这步便差不多了。

等陈余文最后上报知州李振珽后,想必过了不久,承发房给钟正显的告身文书就会下来。

此时钟调阳还在州衙外面看护马匹,听了王动的话,他脸上现出惭愧的神情,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对王动道:“父亲的事,真让大人费心了,父亲他……唉……”

说到这里,钟调阳摇头叹了口气。

钟调阳为人稳健,又通拳脚枪棍,还射得一手的好箭,那队兵被他带得颇为好使,加上他是自己的表哥,王动用得颇为顺手。

此时王动看着钟调阳那粗黑的面容,自他父亲的事后,他举止更为沉默,王动道:“表兄何必如此见外,我们都是一家人,舅舅的事,还不就是我王动的事?此事以后休得再提。”

钟调阳默默地点了点头,神情更为感激。

他二人说着家内私话,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人都是有意识地走远些。

……

眼下王动来保安州城的三件事已经办妥两件,最后便是去医学司请几个医士回堡了。不过医学司内自己没有相熟的人,自己在保安州内也只认识祁官一人,可惜祁官与医学司内各人并无交情。这个事情,还得自己想办法。

看看时近中午,王动感觉腹中有些饥饿,想起高史银说那鼓楼内新开了一家酒店,饭菜的味道不错,加上楼内居高临下,那种气氛想必不错。他便道:“看看晌午了,找个地方吃饭吧。高兄弟,鼓楼那家饭店的味道真的不错?”

高史银道:“大人放心,小的肯定不会骗你的。”

韩仲很是高兴,他叫道:“高蛮子,你说好你请客的。”

高史银瞪着眼道:“韩二愣,你可不要把我老高吃穷了。”

几人说说笑笑,牵着马匹,往州衙西边而去。

那保安州的粮库永兴仓,就设在离州衙西面的不远处,仓内有大使、副使、攒典各一人,为景泰五年建立。

大明现在各地征粮虽然大多折银,不过近年粮荒越重,很多地方仍是本色与折色一同征纳,保安州也是如此。只不过交纳本色粮比交纳折色银税更为重一些。

不过仍是有许多民众贪图方便,还是前来交纳本色税粮的。

此时在永兴仓的大门前,就停留着很多粮担车马,都是前来交纳夏税的民众。

在那里,摆着几个斛斗,远远比普通百姓家内使用的大得多。

王动略略一看,此时正有一个民户在交纳税粮,那斛斗上的小麦已是高高冒起,堆得尖了,不过其中一个仓大使模样的人,还在指挥旁边一个攒典小吏样子的人,小心谨慎地不断往上加。

最后,加得不能再加时,那仓大使对旁边一人喊了一声:“邓一脚,看你的了!”

旁边一个干瘦的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闻言他站了起来,也不说话,只是走到斛前,屏气敛息了半响,猛然他一声大喝,重重一脚踢在那斛斗上,立时斛斗上的小麦散了一大片出来,掉落在地上。

那仓大使与攒典同时赞道:“好力气,不愧为一脚之说。”

那邓一脚踢完后又回去闭目养神。那民户脸有苦色,那攒典则是笑嘻嘻地指挥一个壮汉将散掉在地上的小麦扫起来,大明潜规则,这些散掉在地上的麦粮都是归他们合法所有。

接下来,那攒典又指挥那民户继续往斛斗上加着小麦,直到又一次冒尖后,那民户此次纳粮才算完成。

王动不由摇头,这些小吏的聪明才智都放在这些歪门邪道上,他看过一些史料,为了得到这些“耗余”,大明各地的粮仓小吏,从明初起,便大多苦练腿法,有些人甚至能练到一脚踢断一棵小树的。

除了这些“耗余”,那些民户纳粮的各种损耗杂费等加派还没计算在内,大明各地州县的加派,往往是这些正税的数倍之多。如此,明末百姓如何不苦。

看了刚才那一脚,韩仲与高史银二人也是惊叹,韩仲道:“这家伙,怕是能一脚踢死一头牛哦。”

高史银也是道:“有机会,某倒要向他讨教一二。”

二人没心没肺地议论着,韩朝与钟调阳则是脸色沉重,特别是钟调阳,想必他在蔚州,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场景。

……

五人继续沿着东街往西边而去,一路上,街上到处是运载粮米前来纳粮的民众。

沿街米店也大多是人流滚滚,满是前来卖粮换银之人。

很多人出来时都是脸有苦色,显然粮价之贱,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去年时,保安州一石米价高涨到五两银子,眼下众人出售粮米,却没有一家店愿意以哪怕一两的价钱购买,跑遍了全城,各家米店都是如此。

显然城内的米店已是达成共识,全部统一了价格。

一片唉声叹气声,忽然一个声音传来:“西街的万胜和米店,愿意以一石一两的价格买我们的粮,大家快去。”

立时是一片的声音:“小哥说的可是真的?”

“这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俺们?”

那人道:“天地良心,我怎么会骗你们?我刚刚从那家店卖了粮出来,念着让大家都沾些好处,才告诉你们的,你们怎么不相信我?”

一片的声音:“如此,我们快去。”

立时一大片的人挑担赶车,都是往那边而去。

王动几人也很奇怪,王动沉吟道:“万胜和?当初我们屯堡买粮时,便是在这家米店,听闻这家米店掌柜是个女子,价钱很是公道。”

韩朝也是眼光闪动,他道:“确实,当初她卖米给我们时,店内的米价比其它米店便宜了两分,这家店主,确实是个好心肠的人。”

钟调阳忽然说了一句:“城内的米行显然统一了粮价,这万胜和以高出其它米店的价格收粮,怕是会惹恼了别的商家。”

众人都是一怔,听了钟调阳的话,韩朝似是没了往日的沉稳,他对王动道:“大人,我们过去看看吧?”

王动看了韩朝一眼,笑道:“也好,吃饭不急于一时,便过去看看。”

韩仲与高史银也是奇怪地看了韩朝一眼,似乎韩朝今日有些怪怪的。

……

保安城内东、西、南三条大街,那西街多为杂货、熟食行、当铺、米店等商铺,那万胜和米店便是位于西街的中段。

此时万胜和米店前面已是人流涌动,挤满的都是前来卖粮的民众,几个伙计只是忙个不停,旁边远远的还有一些闲人在看热闹。其中有一些人显然是其它米店的老板与伙计,只是以愤怒的眼神看着这店中情形。

在那米店之内,正有两个女子在忙个不停,不时招呼伙计忙这忙那。两个女子一大一小,大的少妇打扮,年在二十四、五岁,穿着比甲,神情颇为干练,一个则是年轻些的少女,年在十七、八岁,穿着襦裙。

看到王动几人进来,两个女子愣了一愣,随后那少妇看到几人中的韩朝,立时眼睛离不开他,她惊喜地说了一声:“韩……韩总旗,你今日怎么得空到小店来,你可是要买米?”

韩朝眼睛只是看着空气,他脸有些红,吞吞吐吐地道:“我,我是……我这个……”

王动有趣地看着韩朝,没想到平日沉静的他,也有这么忸捏的一天。

韩仲也是奇怪地看了自己哥哥一眼,不明白他是怎么了。

那少女在那少妇跟前轻声说道:“姐,这就是你常提起的韩总旗?果然是个老实人,嘻。”

那少妇脸有些红,偷看了韩朝一眼,伸手轻打了那少女一下,骂道:“去,给客人们倒水去,没大没小。”

那少女嘻笑着去了。

王动身后的高史银自见到那个少女后,也是呆呆出神,只是死死的看着她。

直到这时,韩朝才想起话题,他指着王动对少妇道:“郑娘子,这位就是我们靖边堡的王动王大人,此次来州城,韩某就是随大人前来的。”

那少妇郑娘子吃了一惊,忙上前向王动裣衽万福,说道:“原来是王大人,奴家怠慢失礼了。”

王动微笑道:“小娘子不必多礼,王某仓促前来,是我们失礼才是。”

郑娘子招呼王动等人坐下,钟调阳仍是在街旁看着众人的马匹。

郑娘子与王动说些客气话,不时拿眼去看韩朝,而韩朝则象是个害羞的小女生一样,只是低头研究自己的鞋面。那少女上前来给各人倒水,高史银接过茶水时,只是呆呆地看着她,那少女脸一红,有些害羞地跑了。

王动看看韩朝,又看看高史银,心下好笑:“这两个家伙,都集体思春了。”

说了一会儿话,郑娘子挽留王动等人在店内吃饭,王动微笑道:“如此,便烦劳小娘子了。”

正在这时,忽然店外急匆匆地跑进一个中年男子,远远的他便喊道:“我的侄女啊,你做事也太毛糙了吧,你可闯下祸事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