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锦秀》,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朱允熥朱标,是网络作者“岁月神偷”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我有个最尊贵的名字,朱允熥。我是大明太祖的嫡孙,太子朱标之嫡子。母亲是常遇春之女,舅爷是蓝玉。我是大明最尊贵的皇孙,也是大明皇位,最有分量的,最为合法的继承人。我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风华无双,日月昌明。海纳百川,四海来拜。...
《大明锦秀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抢?
几个年幼的小王爷陷入沉思。
朱允熥的声音带着无限的诱惑,继续说道,“咱们手里有刀,有兵,不抢不是浪费吗?”
“想想我皇爷爷,你们父皇,他老人家年轻时干啥的?”
“他老人家年轻时候当过和尚要过饭!”
“我太爷爷,你们爷爷是干啥的?”
“种地的,饭都吃不饱的农民!”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跟子孙们忆苦思甜。他不但不在天下人面前避讳自己的苦出身,更是把这种苦当成一种上天恩赐和磨练,告诉给皇子皇孙们。
早先,那些成年皇子们还小的时候,回凤阳老家祭祖,朱元璋都不许他们骑马坐车,而是穿着草鞋,沿着他起兵的足迹走回去。
也不许皇子们在路上接受沿途官府的馈赠和饭食,这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们,朱家能有今天多么不容易。
一众小王爷陷入沉思。
“咱朱家能有今天,咋来的?”朱允熥继续毒害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内心,“咱祖上可是正宗的泥腿子,咱们的江山还不是拿着刀子,从大元手里抢下来的。我爷爷,你们爹,带着一群兵,给咱们抢来了荣华富贵,抢来了王位!”
众小王爷纷纷点头,他们都是上树掏鸟的年纪,整天在宫中闲的浑身痒痒。
“二十一叔!”
沈王朱模排行二十一,按照辈分是朱允熥的二十一叔。
“啊?怎么了?”
朱允熥笑道,“二十一叔,你不是生平最羡慕皇祖父当年带着大军浴血冲杀吗?你说,你是想做一个无所事事,整天吃饱了没事干看斗鸡的逍遥王爷,还是想做一个跃马扬刀的大将军!”
“当然是大将军!”沈王朱模拍着胸脯说道,“每回听舅舅讲,他当年跟着常大将军冲锋陷阵的事,我都........我都恨不得马上拿刀上战场!”
沈王的舅舅也是一员悍将,原常遇春的部下,现在是京中神武军的指挥使。
“这就是啦!”朱允熥一拍巴掌,笑道,“那些蕃人占着那么好的地方,占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你看着难受不?”
“等你长大了,带上几万兵马,直接杀过去,把他们好东西都抢了,给大明开疆拓土,威风不威风!”
听了朱允熥的话,沈王朱模眼睛发亮,“威风!威风!”他似乎看到了,他带着大军冲锋,在蛮夷之地横冲直撞,把大明的旗帜高高竖起的那天。
“我要去抢他们,我带上我舅舅,我表哥,我二姨父,抢那些蛮子!”朱模大声喊道。
“我也有舅舅!”唐王朱桱扯着脖子说道,“我舅舅正跟在北边杀鞑子呢?我这就给他写信,让他回来!”
“谁没舅舅!”郢王也凑热闹,喊道,“我舅舅是战功封的伯爵,手下几千兵,都是骑兵,我让他骑马驮我去,驮我去去!”
朱允熥笑了,这些孩子都是白纸。
自己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嗯嗯!”学堂窗外忽然传来刻意发出的声音。
众人回头,只见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站在那里。
“奴婢给诸位王爷请安!”
黄狗儿跪在地上,抬头笑道,“吴王殿下,陛下请您去用膳呢?”
“好!”朱允熥点点头,在众王爷羡慕的 目光中,大步而去。
学堂里,最前排的朱允炆,落寞的低下头。
原来陪皇祖父吃饭这个荣誉,是只有他这个名义上的长孙,才有的体面。
而现在........
抬起头,看看窗外。
“皇祖父,你忘了孙儿了吗?”朱允炆怅然神伤。
~~~~~
“不必多礼,就咱们爷俩,坐吧!”
奉天殿里,朱元璋笑眯眯的说道。
朱允熥还是先搀着他坐下,然后才坐到对面。
桌子上的菜,有些出乎意料。
朱元璋大概是古往今来生活最简朴的皇帝之一了,当了皇帝他爱吃的还是家乡菜,而且每顿只有一菜一饭,刚刚好够吃,绝对不会浪费。
最常吃的菜,就是大蒜大葱炒腌肉。
腌肉就是咸肉,那东西大油大盐,在普通百姓嘴里是美味佳肴,但是在皇帝的桌子则是有些不雅。
可是朱元璋就是喜欢,不但喜欢,而且每餐都吃得很干净,一个饭粒都不剩。
朱允熥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的十九叔谷王,有一次因为偷偷把老米饭和腌肉倒掉,被朱元璋亲手抽了十鞭子。
一边抽一边骂,你个忘祖背宗的败家子,你个不知道民生艰难的败家子。
可是现在,桌上的菜肴格外丰盛。
御厨精心制作的干烧鱼,葱烧海参,盐水鸭,肥鸡等等琳琅满目一桌子。
闻着香味扑鼻,就是卖相一般般。
这个所谓的御厨,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厨子,原来就是军中的伙夫。姓徐名兴祖,跟了朱元璋差不多三十年,朱家人的饭都是他做的。
“吃呀,看啥?”朱元璋显然心情大好,桌子上居然还有一壶温酒。
朱允熥赶紧起身,给朱元璋满上,“皇爷爷,咱俩个吃不了这些!”
“吃不了赏给侍卫,剩不下!”朱元璋朗声笑道,“吃,多吃!”
朱允熥看着满桌的菜,有些犹豫。
“你这臭小子,拿咱地话当耳旁风!”朱元璋笑骂道,“不让你守孝,你就吃素。你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咱在你这么大,就这大肥鸡,一顿能吃三只。你吃素吃坏身子怎么办?男人哪能不吃肉,给咱吃!”
说着,直接撕下一个鸡腿放在朱允熥的碟里,随后不顾形象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擦,“吃,多吃!”
“谢,皇爷爷!”
尽管心存讨好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
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
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
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
“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
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
“哎,你小子要是不装傻,咱们爷俩也不至于今天才能喝上一盅!”朱元璋叹息道。
说着,看看朱允熥,“咱问你,今天那些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回皇爷爷,句句都是孙儿自己想的!”朱允熥说道。
“栋梁之才,难能可贵!”朱元璋温和的笑笑,但是马上又收敛笑容凝固,“你可知道,你那些话有多得罪人吗?”
“有您在,孙儿还用怕谁?再说,孙儿是皇上的嫡孙,在乎谁?”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像咱的孙子!”
随后,似乎无心一般,继续说道,“你说的那些,改税也好,占藩国的土地也罢,都是难上加难,就算是皇帝也难以施行。”说着,朱元璋目光如电,看着朱允熥,“假如,咱说假如,假如你来当皇帝,你怎么办?你怎么说服那些大臣?”
来了,朱允熥心中一震。
朱元璋既然如此问,那就是心中的皇储人员在向自己倾斜。
朱允熥站起身,躬身说道,“孙儿以为,没有开拓精神的皇帝,还不如一条看家狗!”
话音落下,朱元璋眼中精光四起。
“皇帝是天下的领路人,大臣是帮助皇帝的人。无论是改税还是其他,触动大臣的利益才会被阻挠,但是皇帝不是大臣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只要对百姓好,便是对的。”
“皇爷爷曾说过,皇帝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我不需要说服他们,只需要他们执行。”
朱元璋喝干杯中酒,开口问,“那要是留下骂名呢?”
“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自有公论,孙儿若为皇帝,不愿为百官赞颂的守门皇帝,甘愿为万民称赞的一代大帝!”
“好!”朱元璋仰天大笑。
就在此时,黄狗儿拿着一个折子,急匆匆走进来。
“何事?”朱元璋不悦。
黄狗儿跪下,“陛下,云南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沐公爷......”
噌,朱元璋站了起来,“沐英怎么了?”
小说《大明锦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白白给朝廷增加一份财源,何乐而不为?”
朱允熥的话,让奉安殿的群臣表情不一。
有人交头接耳议论,有人闭目沉思,有人心里默默算计。
但无论是谁,现在都已经挑不出半点的问题。
驿站改邮政,利用国家的传递方式,和交通枢纽,为百姓传递信件货物,为商旅提供便利,这本就是朝廷的德政。
再想到即将因为发行各种票据,而产生的巨大财政红利,还有繁华的商贸,众人没人不动心。
大家都是经年老臣,略微一算就能算出来,吴王这条建议,能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收益。
如果运用得当,怕是每年的收益,不下百万之数。相当于五个州的税收,而且这种财源还不受老天的限制,无论丰年灾年都是如此。
吏部尚书詹徽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吴王殿下之条陈,可行,臣附议!”
户部尚书傅友文也开口道,“臣附议!”
大理寺少卿,“臣附议!”
掌管天下军马的太常寺,“臣附议!”
最后大明文官之首,中书舍人刘三吾说道,“臣也附议,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谋定后动!驿站改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全身,还需深思熟虑!”
”刘学士老成谋国之言!“朱允熥笑道,”我只是提一个条陈,其中关键和细节还需各位臣工仔细斟酌。我只是有点小聪明,治理国家还要依靠诸位!“
众臣开口,”臣等惭愧!”
朱元璋看着站在自己身边,意气风发的朱允熥,心中满是欣慰。
“臭小子,知道藏拙,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知道不骄不躁,最难得的是,知道自己该抓什么,放什么!“
一位君王,要提出大纲领,然后再由臣子们描绘出细节。
无论纲领怎么好,最关键的是不能急躁,要稳重要慎重。而且要知道,臣子们的作用。
”小子,你爹在你这个岁数,都没你这两下子!“
朱元璋心中满意,脸上都是笑容。
想到此处,从御座上站起,”熥儿,明日开始,上午读了书。你就去内阁值班房,和诸位臣工一块儿商议,驿站之事如何改革,如何落实,如何颁行!“
说着,朱元璋的表情严肃起来,”既然朝廷要开放驿站给民间使用,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白吗?“
”孙儿明白!“朱允熥说道,”皇爷爷是怕好好的德政,到了驿站小吏的手中,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好处。皇爷爷是怕,驿卒不用心传递,导致信件货物丢失,丢了朝廷的脸面!“
”孺子可教!“朱元璋笑道,”记着,这是给天下人办的好事!别办砸了,让天下人背地里骂咱们老朱家!“
”臣,遵旨!”朱允熥下跪说道。
“咱们爷俩啥臣不臣的!”朱元璋把朱允熥扶起来笑笑,“你这是立了一大功,为朝廷开源,为赋税增收,为君父解难!”笑声中,朱元璋看看群臣,“熥儿,说,你想要啥?皇爷爷赏你!“
众臣看着这祖孙二人,心中再次惊涛骇浪。
皇帝这是拿皇孙当成继承人一般在培养,眼神的宠爱,言语中关切,只要不瞎不聋都能看到。
别人还好,那些东宫的旧臣,差点当场落泪。
”孙儿正有一事,请皇爷爷允许!“朱允熥笑道。
”你说!“朱元璋大手一挥。
朱允熥看看群臣,再次跪下,”孙儿请皇爷爷于十月万寿之日,允许藩王进京贺寿!“
朱元璋和众臣都是一愣。
”骨肉团圆乃是天伦之乐,皇爷爷身为九五至尊,子嗣众多却无一人能侍奉于膝前!“朱允熥朗声道,”孙儿见皇爷爷每日为政事忙碌,从早到晚都是孤身一人,心中难受!“
说着,抹抹眼睛,”皇爷爷不是不想一家团圆,是害怕藩王给地方财政带来困难!今日孙儿立下一功,为朝廷开辟一条财源。斗胆请皇爷爷允许,叔父们进京城,给老爷子您贺寿!“
朱元璋动容了,他许诺给朱允熥随便开口,却没想到这个孩子什么都不要,只要自己这个老头子能在过生日的时候,见见自己的儿孙。
多孝顺的孩子!多懂事的孩子!这紫禁城冷冷清清,自己何尝不想骨肉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孙儿已经算过了,叔父们如果不大张旗鼓,只带少数人进京,所用的费用少之又少。“朱允熥抬头到,”户部可以先给地方垫付,藩王只能花指定的额度,用不了多少钱!“
说着,朱允熥看看殿中户部尚书笑道,”如果傅尚书觉得为难,我可以自己掏钱!“
”你哪来的钱?“朱元璋奇道。
”孙儿是吴王了,虽然还没去封地,但是按照大明律,没就藩的王爷每年有一万两银子的俸禄,孙儿可以提前预支十年俸禄,给叔父们作为过路的耗费银子。“
说完,朱允熥调皮一笑,”反正孙儿守着爷爷,这钱没地方花,不如用在自己家人身上!“
”诸臣工,古往今来哪位帝王,有如此贤孝仁德之孙?“朱元璋老怀大慰的同时,升起浓浓的自豪。
他自问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略逊。但是治家,那二位大帝却远不及他。而且那二位,绝对没有这么好的孙子。
不止那二人,就算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谁有如此乖巧懂事,心怀诚孝,又有治国才华和能力的孙子!
”吴王纯孝,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臣子们再次拜倒。
吏部尚书詹徽又先开口,”陛下,皇孙吴王殿下一片诚孝,骨肉团聚乃是人伦大礼。臣以为,吴王殿下所说可行,臣亦请殿下恩准,藩王进京!“
”臣等附议!“
朱元璋心中是骄傲和喜悦,而臣子们心中又是另一种心思。
就拿詹徽来说,他从朱允熥的提议中,看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德!
一旦朱允熥成为皇太孙,那他今天所说的 ,所做的,关于藩王进京一事,就会成为千古传唱的仁德,会成为千古传唱的 孝意。会让那些藩王,在暗中感激。
同时,也在那些藩王头上有了一个孝的大义,还有名分的大义。
说通俗些,就是老人家的嫡亲孙子,给老爷子做寿,把那些分家打发出去的庶子叔叔们都叫回来一起乐呵。
在民间都是美名,何况是朱家皇明?
”准奏!“朱元璋拉着朱允熥的手,越看越满意,心中却忽然生出几分酸楚,一时有些失态,”上天让咱没了儿,可还是怜惜咱这个老头子,给咱一个好孙子!“
正在祖孙深情之时,殿外忽然传来迅速的脚步声。
一个侍卫拿着盖有加急印章的文书进来,跪下大声说道,”启禀陛下,边关告急!“
霎那间,朱元璋身上那股慈祥老人一般的平凡褪去,迅速转变成久经沙场的将军,眼神如刀。
”呈上来!“
朱允熥走下台阶,为祖父接过加急奏折,呈上。
”哼!“只听冷哼一声,朱元璋满脸冷笑。
”皇爷爷,怎么了?“朱允熥问道。
”伪元太尉也先帖木儿,率军犯边!“说着,朱元璋仰头大笑,”咱这头老虎刚打个盹儿,耗子就开始蹬鼻子上来,来人!召集诸将上殿。”说着,对身边的太监继续说道,“给吴王搬个凳子来,坐在咱边上!”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的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的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的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
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的?怎么会是蠢笨懦弱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的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
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的。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的,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的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的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打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么大的反应。
这是在示威?还是在宣告主权?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二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说着,朱允熥低头揉着眼睛,“我知道母妃是好意,可我毕竟也是父亲的儿子,没能亲手奉上汤药,伺候父亲,实在是.........生平大憾!”
瞬间,吕氏的眼睛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她本是庶妃,太子妃常氏去后,她掌管东宫,对于这个太子正妻所出的嫡子,自然是防备及深。幸好这个太子的嫡子,不甚精明,平日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可怎么今天突然变了个人!不但在皇帝面前博取欢心,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再唯唯诺诺。
再想到今日皇帝对朱允熥的爱怜,吕氏更加有些揪心。
她出身不高,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爬到太子继妃的位子上,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对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性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这位皇帝可不是容易动情的人!上一次见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还是在已故马皇后的葬礼上!
自己这么多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继承太子的大统。但是儿子庶子的身份在心里却是一根刺。
现在那个平日看着没有一点长处的嫡子,居然突然变得能讨好皇帝,能获得欢心,吕氏的心中顿时不平静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恨意。
此时,忽然一位宫人嬷嬷,轻手轻脚地走来,在吕氏耳边轻语几句,又慢慢退下。
吕氏擦下眼泪,“老三,你哭了一天,守了一天,是不是饿了!去歇一下,用些东西!”
这是今天,吕氏和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朱允熥心中又反复思量再三,开口道,“母妃,孩儿不累,不饿!”
“去吧!”吕氏柔声道,“你们有孝心是好的,但是不能累坏自己的身体!你先去,等你回来,我再让你二哥去!”说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去吧,听话!”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可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熥不能说不。
“是!”低头应了一声,扶着膝盖站起来,深吸一口,朝后殿走去。
吕氏看着他地背影,眼神如刀。
“儿子,你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三平日装得多好,你父亲刚走,就跳了出来!”
朱允炆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吕氏和儿子靠近些,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跟娘说,要对你那些叔叔敬而远之。我看,你要敬而远之的,反而是这个老三!”
且说朱允熥走到后殿,见周围无人,伸展了下手臂。
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说话做事都要三思后行。这才是穿越的第一天,就如此难熬,以后呢?
以后,只有得到了朱元璋的欢心,得到了那个位子,日子才会真正的好过,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朱允熥随意的在地上走着,脑中却不停的思索。
对于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除了取的他的欢心之外,想要那给位子,必须要有能力!
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虽然爱好历史,了解大致的走向,但其实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如何证明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