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完整作品》,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跳跳的鼠”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苏玉长乐,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了两个饼,明明还想吃,却舍不得。这里居然用来喂鸟。坐在屋檐下看小孩子喂鸟的老人笑道:“两位是外乡人吧。”“一看你们就不懂我们苏家庄。”“这点粮食喂鸟算什么呀。”“我们这里哪家哪户不是有几千斤粮食放着。”长孙皇后被震惊了,几千斤粮食放着?这已经是大地主了,特别是在这个荒年,谁能拿出几千斤粮......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这荒年,人都吃不上粥,你们居然用粮食喂鸟,这太浪费了。”
上官云微微发怒。
她在皇宫守卫后宫寝殿,手下的姐妹们节衣缩食,晚上又冷又饿吃不饱。
就连皇后娘娘有时吃了两个饼,明明还想吃,却舍不得。
这里居然用来喂鸟。
坐在屋檐下看小孩子喂鸟的老人笑道:“两位是外乡人吧。”
“一看你们就不懂我们苏家庄。”
“这点粮食喂鸟算什么呀。”
“我们这里哪家哪户不是有几千斤粮食放着。”
长孙皇后被震惊了,几千斤粮食放着?
这已经是大地主了,特别是在这个荒年,谁能拿出几千斤粮食来?
而且,是家家户户?
这苏家庄很大,少说也有4千户,就算按照每户3千斤粮食算,那就是一千两百万斤粮食。(ps:为了方便计算,不用石和斗、斛这样的计量单位)
“老人家,您真会说笑,家家户户几千斤粮食,妾身还未见过如此富庶的庄子呢。”
长孙皇后想用激将法,进屋去看看。
老人家却不搭理,似乎这种合情合理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无需和外乡人争辩。
“不信也没啥,你不是第一个不信的。”
小孩子跑过来,蹦蹦跳跳地说道:“爷爷,再给我一点粮食,小鸟没吃饱。”
“好。”
老人家又从兜里抓出一把麦子给小孩子喂鸟。
长孙皇后捡起掉在地上的麦子,麦子饱满,是上好的麦子。
这么好的麦子,居然拿来喂鸟。
这个老人家说的绝非虚言。
门口的阿黄跑过来,绕着长孙皇后转。
老人家从兜里拿出一个白面馒头。
“阿黄,过来。”
阿黄过去嗅了嗅,嫌弃地走了。
“嘿,这个小畜生,羊肉吃惯了,白面馒头不吃。”
老人家笑骂道。
“李叔,我家阿黄娇贵,你用一个白面馒头忽悠他,太过分了。”
老陈笑道。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差点当场吐血。
白面馒头在宫中只给皇族和有品级的军官吃,宫女太监都吃不上。
这里居然连狗都不吃。
这才是最过分的。
“走吧。”
长孙皇后匆匆走出了苏家庄,老陈送到门口,关了庄子的大门。
....
到了庄子外头,
上官云不禁说道:“皇后娘娘,我怎么感觉咱们进了神仙洞府啊。”
“本宫也是这么觉着。”
长孙皇后觉得今日所见匪夷所思。
“走,马上回宫。”
....
长安太极殿中,
李世民正急得火烧屁股。
早上后宫说长孙皇后出去巡查百姓受灾情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李建成刚死,不少党羽潜藏在民间,若是被他们碰上劫持,那就麻烦了。
其实不仅是李建成的余党,还有支持李渊的旧臣,隋朝的余孽。
还有饥饿难耐的百姓,他们也可能攻击皇后。
“还没有找到吗?”
李世民怒吼。
禁军统领秦琼无奈地摇头,御林军搜遍了长安城,周围的郡县也找了。
如今天黑了,还是没有踪影。
大雪天气,足迹很快就被掩盖,根本看不见。
“扩大搜索范围,一定要给我找到。”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不一般,十三岁跟着他南征北战生儿育女,天下不能没有她。
“皇上,回来了,回来了。”
宫女墨玉跑进来跪在地上,喜极而泣。
“皇后回来了?”
李世民大喜。
“对,刚到宫门口,这会儿该到了。”
墨玉眼泪鼻涕一把。
她是皇后的贴身宫女,主子不见了,这个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李世民快步走出太极殿,在大门口撞见皇后。
“哎呀观音婢,大灾之年你为何一个人乱走。”
嘴上虽然责备,心里却高兴得很。
“皇上,臣妾今日遇到一个神仙中人。”
皇后见到李世民,马上说起苏玉。
“神仙中人?”
李世民知道皇后从不打诳语,居然有人能让她说神仙中人,这人到底是何来头?
“皇上,皇后娘娘回宫,臣先告退。”
秦琼拜道。
“叔宝今日辛苦,下去休息吧。”
秦琼带人退出太极殿。
“皇上,连日暴雪,天灾不断,我知道圣心忧虑,所以出去想找点粮食。”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
李世民惊讶,皇后居然笑了。
自从登基以来,不是突厥进攻就是天灾,皇后忧虑国政,愁眉不展。
今日居然笑了。
“皇后舒眉,想是找到粮食了。”
李世民笑道。
“没有,一粒粮食都没找到,但是找到了一个天才。”
皇后细细将苏玉所说的计策娓娓道来。
李世民越听越震惊,最后拍案而起,惊呼:“我大唐有如此治国之奇才,为何朕不知道,这是朕的罪过。有才如此,却不能用,罪过罪过!朕要连夜征他为国师,拜为上宾。”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皇上别费劲了,臣妾早就试探过,他不愿意出仕。说如今朝廷上下,都是世家豪门把持朝政,他出来也是枉然。”
说到这里,李世民叹息一声。
苏玉所言句句切中时弊,没有一丝废话。
如今的朝廷,虽说皇帝换人了,大臣豪门世家一点变化都没有。
朝廷的治理还要依靠他们。
“皇上,臣妾以为苏玉所说的以工代赈,乃旷世之举,应该立即实行才是。”
“没错,此举既可以挽救无数黎民百姓,又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准备,实在是高招。我明日在朝堂之上廷议此事。”
李世民找到了解决之策,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皇后只说了以工代赈,其他的事情却没有说。
特别是苏玉说她命不久矣的事情。
当时苏玉不肯说,下次定然要问个明白。
皇后躺下后,干咳几声,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
这是老毛病了,墨玉端了一盏补气的茶过来,喝了一点,稍微好些。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等人。
武将更多,李靖、程咬金、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日,李世民会觉得天下才俊皆在此。
可是昨晚上听说了苏玉之后,看着这些人,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口:“众位爱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馑,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太极殿,
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高公公喊道:“皇上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底下文武大臣噤若寒蝉,屁都不敢放。
这个特殊时期,谁敢说什么,皇上万岁,大大的好。
文武百官低头不说话。
李世民看着这群大臣,呵呵笑道:“众位爱卿,往日上朝热热闹闹,最近今日为何都不说话呀。”
众大臣内心:你心里没点比数吗?谁敢说话,谁说谁拉去对付罗艺送死。
可怜那长孙无忌和尉迟恭,自打离开长安城,音信全无,估计是殁了。
可奇怪的是,这么些天了,也不见罗艺打过来。
按理说,算着日子,该到洛阳附近了。
“郑国公,平时上朝你最活跃,今日为何沉默不语啊?朕这几天没有什么过失吗?为何不劝谏朕啊?”
李世民看似谦虚,实则内心嚣张无比:朕的英明,你们想象不到,因为我有苏玉出谋划策。
魏征低头禀道:“回皇上,臣觉得皇上英明神武,并无过错。”
众人惊讶:这魏征原来是看菜下饭,皇上愿意听他就嚣张,皇上不听他就见风使舵,是个聪明人。
“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朕这几日没有被你劝谏,浑身不舒坦,来说说,朕又有什么不贤明了。”
李世民嘿嘿笑道。
魏征:???
列位大臣不敢吭声,房玄龄和杜如晦却心如明镜,知道李世民此时在想什么。
也知道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其实不过是过去捡人头,根本不用出力打仗。
“报...”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个驿站使者跑进了太极殿。
按理说,驿站使者连皇城都没资格进入,可这次特殊,因为他是从幽州来的使者。
“幽州八百里加急。”
使者冲进太极殿,扑倒在地上。
房玄龄马上扶起使者,杜如晦拿起信件递给高公公。
高公公呈递给李世民。
接了信件,李世民手在颤抖。
虽然苏玉所说他深信不疑,但是...但是,万一出错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人头落地,大唐江山不保。
祖宗保佑苏玉句句属实。
李世民颤抖着拆开信件,长孙无忌的亲笔信。
李世民大笑起来,挥舞着信件,笑道:“蔡国公,你来,念!”
杜如晦知道苏玉说对了,罗艺自己挂掉了。
底下的大臣本来有的替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哀悼,有的幸灾乐祸,有的瑟瑟发抖。
李世民突然大笑,吓得他们一激灵。
杜如晦走上台去,接了信件,站在李世民身边,激动地念道:“臣长孙无忌谨奏:皇上英明神武,料敌于千里之外,决胜于庙堂之内,逆贼罗艺,违德逆天,已被赵慈皓、杨岌击破,斩首于乌氏驿站。臣等兵不血刃,已收复幽州,安抚百姓。逆贼罗艺首级,随即传送长安。”
杜如晦念完,朝堂震惊。
大唐军神李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皇上知道罗艺必败,所以才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两个人去幽州。
这不是要他们送死,而是皇上算准了?
这也太厉害了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几天,李靖晚上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推算大唐和罗艺的交战,总是输多胜少,长安城岌岌可危。
没想到罗艺被自己手下干掉了。
李世民说道。
“好几天没去苏玉那里,丽质吵着要吃西瓜,明日去苏家庄吧。”
自从在苏玉那里吃了火锅和水果,李丽质嫌弃宫里食物难吃,特别是没有水果。
皇后心疼女儿,想早些过去。
“对,朕和你一起去,正好说说讨伐突厥的事情。”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的奇耻大辱,寝食之间,未曾忘却,整日如鲠在喉,心中这口气咽不下去。
苏玉已经说了突厥必败,大唐必胜,此事算是稳了。
但具体该如何行军布局,谁人担任主将,此事还需苏玉定夺。
“观音婢,朕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李世民突然说道。
长孙皇后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连忙问道:“何事?”
李世民说道:“那家酒楼老板的女儿钱小钱一直垂涎苏玉。”
“听说苏玉窝在苏家庄咸鱼不出门后,钱小钱到处寻他。”
“朕不能让这个丫头坏事,必须找人把这酒楼关了。”
皇后不知道这些事情。
在苏家庄遇到苏玉之前的事情,只有李世民和独孤彦云知道。
皇后当时不便过问。
而且,李世民当时和苏玉聊的是玄武门之变和逼李渊退位的事情。
这些事情是本朝的禁忌,大臣们不敢提起,皇后也不想说。
所以李世民找苏玉算命的那些事情,几乎不再提起。
皇后为难地说道:“只是...酒楼规规矩矩做生意,皇上如何把他封了?会不会引起非议?”
李世民微微笑道:“非议?朕是皇帝,封掉一座酒楼还不简单。”
朝廷要你关门简单着呢,消防不合格、偷税漏税、断水断电....额,好像说错了时代...不过自古手段都一样。
皇后笑而不语...她似乎猜到了什么。
不许苏玉娶别人?那娶谁?
两个人正说着...宫女墨玉在门口敲门。
“皇上,皇后娘娘,终南山来人了。”
终南山来人?
那肯定是袁天罡师兄弟二人。
“请国师进来。”
李世民说道。
门打开,进来一个童子,年纪十多岁,青布衣、布鞋,挽着一个道髻。
原来是袁天罡座下弟子清风。
“呦,小清风长大了不少啊。”
李世民认得这个童子,他是袁天罡带在身边的。
“清风拜见皇上,皇后娘娘。”
道士乃方外,不跪帝王,只是拜而已。
李唐以老子李耳为先祖,所以对道门弟子特别优待,也不介意。
“你师父派你下山有何事啊?”
李世民笑道。
清风拿出一纸书信,说道:“师父在终南山参悟天机,说东北幽州有变,或有灾祸,请皇上小心罗艺。”
书信呈上来,给李世民。
接了书信,李世民哈哈大笑:“清风啊,你师父曾经是大唐第一国师,但是这次啊,马后炮,纯粹的马后炮啊。幽州罗艺确实造反,但是朕已经兵不血刃,斩杀罗艺,收复幽州。你师父算得太晚了。”
清风被说蒙了。
其实袁天罡算不错,从终南山到长安城要些时日,山上的冰雪刚融化,清风一个童子,走路不便,所以两天前袁天罡算出来,已经是个狠人。
可苏玉开挂了,他知道所有大唐历史,甚至24史也是读过的。
袁天罡虽说是真材实料能算天机,可是具体的细节他是算不出来的。
“皇上的意思,难道有人比师父先一步算出了天机?”
清风震惊,他从未听说大唐有比自己师父更厉害的道士。
“对,已经有高人算出来了,你师父晚了好几步。不过,还是代我谢谢国师。清风一路也辛苦,来呀,拿些金银玉器赏赐。”
李世民笑道。
袁天罡虽说退隐,那是不想参与兄弟内斗,李世民可以理解。
而且这次算出来罗艺要造反,派了童子通知,也算是有情义。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